合理安排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地理实践力论文_王雨

山东省招远市第一中学 265400

一、课外活动活动背景

1.课程标准的要求。

地理核心素养中的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进行考察、调查、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将课外活动与室内试验、模拟相结合,是现代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高中地理课程特有的学习方式。

2.教学内容的需求。

等值线是高考必查知识点,而等高线地形图又是重中之重,但由于它比较抽象,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才能实现由平面向立体的转换,因而让学生走进大自然,亲临其境,可以相对容易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3.未来人生的需求。

等高线地形图用途极为广泛,常用于城市规划、工程建设、军事、旅游探险等领域。而且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展,如医学当中的脑地形图等等。

二、前期准备

1.等高线地形图绘制。

先从网上下载驴友常用的《乐图》软件,截图生成以我市烈士陵园为主体的等高线地形图;由于该地植被茂密,一般性道路卫星遥感显示不清,所以进行实地比对后进行填补,然后转绘,学生人手一份。

2.典型观察点选择。

出于安全考虑,经实地考察后我选择了4处观察点,分别观察山顶、陡坡与缓坡、山脊、鞍部、山谷。且4处观察点都在一条比较安全的路线上。

三、考察过程

1.编写考察提纲。

提纲内容:结合初中所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图中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数值差)为多少米?

(2)从下车点到㈠地,海拔升高了多少米?(取值范围)。

(3)㈠处东北方向与西北方向等高线疏密程度有何差异?

(4)㈡处等高线弯曲程度很大,它们的弯曲方向指向数值高的等高线,还是相反?

2.实地考察。

(1)到达下车点后,强调注意事项:严肃、安全(行进中,地理教师在前,体育教师断后)、沿途拾取垃圾。

(2)下车点→㈠地点路段:指导学生观察台阶:可不可以把每一级台阶的上部外缘看成一条等高线?如果可以的话,每组台阶各取2条画出等高线简图(要求:数值可任意设置,但数值变化方向必须正确)。

(3)㈠地点处:①纪念碑东侧:向为祖国献身的烈士们默哀1分钟。②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从下车点到纪念碑我们上升了多少米(求取值范围)?③绕纪念碑一周:观察纪念碑所处地形部位,该部位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有何特征?④纪念碑西北侧:观察东北方向与西北方向坡度有何差异?等高线地形图上对应的等高线疏密程度有何差异?亮点:有同学从《几何》的角度揭秘原因,等高线密集意味着移动相同的水平距离海拔高度变化大,所以坡度陡。

(4)㈠地点→㈡地点路段:随机抽取第2组同学寻找㈡地。①实地观察该路线所经之地与两侧高度的差异。②该路线所经之地被称为山脊,类似于动物的脊柱。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它的等高线弯曲程度大还是小?它们的弯曲方向指向数值高的等高线,还是相反?③从地理学角度分析,该处修建道路的原因?(标准答案:等高线稀疏,坡度缓,便于施工)。亮点:几个同学的分析也有道理,比如:视野开阔,便于护林员巡视;降水以后径流量小,水土流失现象弱,道路不易被破坏。由此我就地给学生讲解了计划外的知识点“分水岭”

(5)㈡地点→㈢地点路段:随机抽取第4组同学作向导,奔赴㈢地。①借助㈢地人造景观介绍鞍部的分布特点。②每人画出该景观的等高线草图,并注明鞍部位置。

(6)㈢地点→㈣地点路段:①指定第3组寻找㈣地大致位置。②借助㈣地南侧微型沟谷(因埋设消防管道,造成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而形成),指定第1组男、女同学各在沟谷的不同部位用细绳拉一条等高线,研究其与㈡地山脊部位等高线分布特点的差异。

(7)小结:首先由学习委员总结考察中学习的知识点,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最后由老师进行活动点评:首先第3组同学合作意识较强,用细绳摆放等高线时大家齐动手,用时较短;其次是于昊与王世豪同学探究意识较强,挖掘出一些老师在教学预案中没有设计的内容。

四、体会

通过这次课外活动,首先学生欣赏到了家乡的美景,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审美情趣;其次教学手段的多元化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将爱国主义、保护环境的思想教育与学科教学自然融合是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总而言之,上一百堂课,不如让学生在大自然中走一天,希望广大地理教师都能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课外活动活动中来,只要我们精心准备就会收获丰硕的成果。

论文作者:王雨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3月总第13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2

标签:;  ;  ;  ;  ;  ;  ;  ;  

合理安排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地理实践力论文_王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