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给药途径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性论文_沈永侠

沈永侠

(宿迁市宿城区人民医院肾内科 江苏 宿迁 223800)

【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给药途径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从而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式[1]。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不同给药途径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症状共4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其中对照组予以皮下注射,观察组予以静脉注射。所有患者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3个月内,分别进行3次空腹抽血检测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以及红细胞计数(RBC),同时观察两组患者不同给药途径产生的副作用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上述不同给药途径后,Hb、Hct、RBC指标均明显上升,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时,可以采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进行治疗,无论采用静脉注射还是皮下注射的给药途径,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贫血症状,提高预后质量,但是相比而言,采用静脉注射更具有安全性,并获得了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减轻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给药途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血液透析;贫血;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1-0107-02

贫血是慢性肾衰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当患者进入到血液透析阶段时,体内红细胞生成素逐渐缺乏再加上消化道症状对食物摄入量的影响,大大降低了红细胞的寿命以及失血现象的发生,很容易造成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症状加重。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在临床上对于治疗尿毒症引起的肾性贫血有着明显的疗效[2],该治疗方法中采用不同给药途径在医学界尚不明确。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不同给药途径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性,选取2014年6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不同给药途径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症状共48例[3],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采用静脉注射并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之后,取得了非常满意的临床疗效且具有安全性,现将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不同给药途径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症状共48例,所有患者均有贫血,血红蛋白Hb<90g/L,红细胞压积Hct<27%,患者无严重感染或者是营养不良状况。将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8例,患者年龄(23~69)岁,平均年龄(54.2±3.4)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0例,患者年龄(28~65)岁,平均年龄(49.4±3.2)岁,且患者的透析时间均大于8个月,使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在4个月左右。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血液透析时间等一般资料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的血液透析方法为:采用聚砜膜透析器,碳酸氢盐进行透析,透析液流量为500Ml/min,患者从透析开始将血流量保持在220mL/min左右,一般建议每周透析2~3次,每次4h最佳。

所有患者给药途径分析:对照组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用5.5号小针头在血液透析完成后2h内在三角肌肉皮下注射,护理人员缓慢进针,注射完后用无菌干棉签按压,避免出现药液渗出皮肤,注射完后,建议患者留在血液透析室观察片刻,避免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采用静脉注射,将注射器接在静脉壶上,当血液透析完成后,一边回血一边注射,注射完后再抽取1mL无菌生理盐水并将其注射体内,同样观察片刻。采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时,开始的计量为每周100~150IU/kg,分成3次给药,之后根据红细胞压积适当增减剂量。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给药途径治疗时,均进行常规铁剂、叶酸以及维生素的补充,为患者提供营养的同时,控制血压。

1.3 观察指标

患者在接受3个月临床治疗及观察之后,分别在治疗前后的三个月内检测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以及红细胞计数RBC的数值变化,而血液标本采集于患者空腹且在透析当日进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用%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前后患者血液透析的Hb、Hct、RBC的变化分析,较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通过3个月治疗后的Hb、Hct、RBC均有所上升,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明显差异性,P<0.05,而予以不同给药途径效果相当,无统计学研究意义。详细见下表1.

3.讨论

慢性贫血会导致患者出现尿毒症及其他生理异常,引起组织供氧下降,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及免疫功能下降等,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大大降低了生存质量,由于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的应用对于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刺激患者骨髓红细胞的分化、繁殖,并提高了Hb的合成以及RBC的容量,改善患者贫血症状。由于重组人红细胞属于一种生物制剂[4],需要在2~8摄氏度下存放,避免药物变质影响其疗效,该药物在应用中,建议采用1mL无菌注射器干净抽取,促进Hb、Hct、RBC指标均明显上升。

本文采取静脉注射和皮下注射两种给药途径具体探究,其疗效相当,但是在皮下注射后,部分患者在注射部位可能会出现出血或者是皮下血肿现象,容易引起感染;而观察组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避免了不良现象的发生,这可能与全身肝素化后凝血时间大大延长有关。总之,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过程中,应该选择在患者透析结束时进行静脉注射给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血液透析患者留院观察的时间及次数,为患者减轻了痛苦,同时减少了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在改善临床疗效的同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5],大大提高了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孙培红,马列清,刘凯燕,等.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肝病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观察[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5,05(15):103-106.

[2]苏颖,李学旺,余学清,等.基因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治疗肾性贫血的多中心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科学学院,2014,06(30):15-19.

[3]陈光权.不同给药途径补铁肾性贫血的疗效及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06(10):204-208.

[4]刘玉平,许继坤,张秀娟.静脉注射铁剂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4,08(28):31-36.

[5]候宜凯,刘兴佳,籍颖辉.铁剂的不同给药途径对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5,06(25):221-225.

论文作者:沈永侠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11月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8

标签:;  ;  ;  ;  ;  ;  ;  ;  

不同给药途径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性论文_沈永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