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信息管理到信息资源管理的认识论考察_信息资源管理论文

从信息管理到信息资源管理的认识论考察_信息资源管理论文

从信息管理到信息资源管理的认识论考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认识论论文,信息管理论文,信息资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信息资源管理(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以下简称IRM)的观念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美国形成之后,迅速传播开来,现正以一种新思潮的态势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不少人表现出极大的研究兴趣与热情。我国学者还将IRM 视之为“国际上竞争和发展的一个新的战略制高点。”(注:卢泰宏.信息资源管理: 新的制高点.国外图书情报工作.1992(3):1)而“争先抢占科技、 产业和经济的制高点”,正是江泽民总书记所指出的“世界各国都在抓紧制定面向新世纪的发展战略”的目标。(注: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编著.迎接知识经济的教育创新.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3)可见,深化对IRM内涵的认识和深入研究IRM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对于IRM 与信息管理和与资源管理的关系问题却众说纷纭,各执一词。因此有必要对IRM的演变历程, 进行一番认识论的考察。本文主要从IRM与信息管理的关系进行考察。

一、IRM的意义

自从美国学者F·W·霍顿最先提出“信息资源管理”(IRM )之后,IRM的观念很快被人们所接受,并在信息科学界、 经济学界和管理学界,以及图书情报学界成为一个热门研究领域,对其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之中。学者们对IRM作出的界定,据粗略统计,已有二十来种。 但在笔者看来,现有的各种界定还有进一步思考的广阔空间,而对其内涵的深化,则更待深入发掘,这将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IRM 对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所带来的重要影响。

基于以上认识,依笔者之见,所谓IRM, 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理论思想的指导之下,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信息与知识的生产和分配,以及收集、加工处理和传输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和协调等活动的有效控制,并在认定其价值之后,对它进行的开发与转化活动。其目的在于将知识和信息资源转化为生产力,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这一界定同已有的一些界定相比, 强调了以下几点:一是强调IRM是人作为主体的有意识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二是强调IRM 作为有明确目的的活动,必定是在某种理论思想的指导之下进行的。而这种理论思想应是IRM作为一种理论知识体系的存在。这就表明, 它实际上可以成为自身的理论构架。强调了这一点,将有助于把IRM 提升到理论层次上来。三是强调IRM的活动必定是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而不是其它什么手段。四是强调IRM活动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首先是经济意义。五是强调IRM的实质在于对知识信息资源的管理, 这将使它在信息社会或知识社会更富有生命活力。

如果上述认识可以被认同的话,那就可以进一步深刻地理解IRM 已经和即将给社会生活带来的重要影响。

首先,IRM将有力地促进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 信息资源管理(IRM)问题的提出,并不是个别学者思想火花的闪现, 更不是少数人心血来潮而鼓噪的声势。而是在社会的演讲过程中,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进步的过程中,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奔涌而出的结果。从IRM产生的背景和它的发端与发展的脉络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出, 它是社会的文明达到相当高的程度之后才可能提出的问题,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是人的认识能力和管理能力不断提高的结果。

IRM既然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产物和标志,它的进一步发展, 必将是对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进步的有力推动。特别是在信息社会或知识社会,知识经济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对于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及其管理将成为极具普遍性的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和决定性力量之一。

其次,IRM将加速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人类社会将走向知识经济时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正如江泽民总书记所指出的:“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注: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编著.迎接知识经济的教育创新.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3,第3页) 而可以预见的新的巨大变化,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将占据主导地位。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而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必然是以知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及其管理为基础的经济。对知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及其管理,就是对知识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及其管理。因为知识信息资源属于信息资源的范畴。因此,IRM 与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活动是融为一体的。IRM 的发展过程必将是促进知识经济增长的过程。这就势必加速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第三,IRM将成为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之一。 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尤其是占经济学主流地位的新古典经济学派认为,劳动和资本对生产过程的投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动力,而知识的应用或技术进步对经济的增长只是一种外在的因素。新的经济增长理论,如美国经济学家索罗于1956年在生产函数中纳入了技术或知识进步这个变量,认为技术和知识进步才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特别是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罗默进一步建立了技术进步的经济内生增长模型,把知识完整地纳入了经济和技术体系之中,对“知识水平和人力素质是生产率提高和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之一”这一问题进行了有力的论证。这个问题不仅在理论上得到了论证,而且发达国家,尤其是近年来美国经济增长的事实,在实践中亦得到了证明。现在,支撑美国经济的不再是汽车和钢铁企业,而是4 万家软件公司和300多家芯片公司。1996年新增产值的2/3 由微软公司这样的企业创造。高技术产业对GDD的贡献率已达27%, 远高于房地产的14%和汽车工业的4%。(注: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编著.迎接知识经济的教育创新.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3,第14页)

我们如果从影响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即资源、智力和管理等因素来分析,则能进一步说明IRM 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之一。首先,资源状况对于经济增长是最具决定性的影响因素之一,有形和无形资源的贫乏不可能有经济的高速增长。现在,有形资源在不断消耗中日益枯竭,要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就不能不依靠无形资源即知识和信息等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及其管理。既然知识和信息资源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那么IRM 则成为生产活动和经济活动必须优先解决的问题。它将处于经济活动的中心地位,成为一切经济活动的内在要求。其次,人力资源,尤其是人的智力资源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又一决定性的因素。IRM是一种高智力活动,IRM人才必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生力军,发挥他们在信息与知识的生产和存贮、开发与利用、分配和消费等环节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最后,管理也是经济增长具有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知识和信息资源成为最重要的经济资源与生产要素的条件下,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样是保证经济活动和生产活动有效性的内在要求。而IRM则能有效地满足这一要求。IRM将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活动的重要内容,是与经济活动融为一体的,而不是外加的,因此具有内在性。

二、从信息管理走向IRM的必然性

IRM对社会生活已经和还将继续产生的深刻影响, 是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的。因为它不是突然一下子就产生和发展起来的。IRM 是在社会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在信息管理和资源管理汇流、融合的趋势中,并以记录管理、数据库管理和数据处理管理为其实践基础,逐渐演变而来的。

众所周知,以电子计算机为标志的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对经济与社会发展已经并将日益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推动着经济与社会的全面信息化。在社会信息化的过程中,信息与知识资源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经济资源和生产要素,并且信息与知识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成为国民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从而导致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及行为方式的巨大变化。如今社会信息化的浪潮,势如大海波涛,扑人鼻息。正是在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下,人们提出了IRM的问题, 并逐步深化了对它的认识。

IRM是信息管理和资源管理在其发展过程中相互交汇、交融、 合流的产物。可以说,IRM是资源管理的一个专门领域, 是信息管理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就资源管理而论,它是随着人们对资源认识的不断深化和管理能力不断提高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概括地说,人们关于资源的认识,最初只是简单地、静止地将具有使用价值的自然物和有形的劳动产品视之为资源,并形成为自然资源观,从而也为信息资源观和信息经济学、知识资源观与知识经济学、人力资源观与人力资本经济学奠定了认识论基础。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人们对资源的认识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如由克劳德·申农于40年代末期开创的信息论的研究,进而形成信息资源观和信息经济学;由弗里茨·马克卢普于60年代开创的“知识产业”的研究,并由此形成知识资源观和知识经济学;由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舒尔茨开创的“人力资本”的研究,进而形成人力资源观和人力资本经济学,是人们深化资源认识的一系列重要成果。

随着人们对于资源认识的深化,资源管理活动也就必然产生,并形成为自然资源的管理、知识资源的管理和人力资源的管理等各个专门的管理领域,IRM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专门领域, 并代表了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向。从资源管理到IRM有其演变的必然性, 但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因此在这里,只能顺便提到。

就信息管理而论,它也是随着人们对信息认识的不断深化和管理能力不断提高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当然,同资源管理一样,都借助于管理科学的成就,这是无需赘言的。

从信息管理到IRM的演进,大致上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50 年代以前,主要是公共部门、档案部门和图书馆等文献部门为基本阵地的文书和文献信息管理阶段。这是第一阶段,也是传统的、手工方式的信息管理阶段。进入20世纪50年代,由于信息总量的急剧增加,信息涌流的严峻形势使得信息处理技术受到高度重视,以电子计算机为标志的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在信息管理中大显身手。因此,自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被认为是信息技术管理阶段。这是信息管理的第二阶段。自80年代以来,在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下,信息管理和资源管理走向了综合集成阶段。它标志着信息管理和资源管理走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同时也标志着资源管理扩大了新的应用领域,即信息资源管理的应用领域。这就意味着IRM的正式产生。IRM的产生是社会和经济发展及科技进步过程中的产物和一个重要标志。

与此同时,IRM的产生也有其实践的基础。记录管理、 数据库管理和数据处理管理既是IRM产生的实践基础,也是其直接来源。

记录管理主要是关于文字信息、文献信息的有效存贮、检索和利用的管理。主要涉及到政府部门的文件、档案部门的文书和图书情报部门的文献管理。随着文献数量的不断增加而有效信息又难于及时获取的矛盾日益突出,美国1974年成立了联邦政府文书委员会,致力于解决政府部门日益增加的信息需求不能及时得到满足而同时又存在着自身信息过载的问题。该委员会先后制定出20多种文件,提出了减轻文书工作负担的一系列办法。1980年美国又通过了“简化文书工作法案”,对信息管理提出了一系列更加明确的要求。在记录管理的发展过程中日益突出了信息管理者的素质问题。随着“简化文书工作法案”的实施,美国信息产业协会(IIA)制定了信息管理者的职业标准。IIA认为:所谓信息管理者是对人工信息系统和自动化信息系统的规则、设计、完善、安装、运行。维护和控制等方面的问题,能够为组织、部门和个人用户提供有关信息管理方面的建议和帮助的人。为此,他们应当达到以下素质要求:一是具有很强的综合分析能力,能够应用信息科学原理与方法为各级管理者和用户服务。二是具有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成为信息技术应用专家。三是熟悉竞争中各种资源的运用规律,拥有发展战略和预算方面的知识。四是要成为能够协调各方关系的专家。

数据库管理是数据行政管理或数据库行政管理的通称。进入20世纪60年代,由于数据量的急剧增加,人们开始建立数据库系统来实现数据信息的有效存贮与检索。随之数据库行政管理的问题,即各种协调工作突现出来。到了70年代和80年代,数据库及其数据被认为是企业或各种组织、机构的重要资源,因此有了在企业组织中设置一个新职位即数据库行政管理官员的动议,并被广泛采纳。数据库管理的大致范围是:进行数据库设计和开发,提供数据库技术教育,在数据管理活动中为用户提供技术保障;建立和实施有关政策和规划,将企业的数据作为重要资源,据整体化和标准化的要求,对收集、贮存和传递实现管理;负责有关数据的计划与控制等标准的制定,组织机构之间的协调,等等。

数据处理管理作为IRM的又一直接来源, 它本身又是由贸易管理和管理信息系统(MIS)发展演变而来的。数据处理(DP )在企业的应用与发展是数据处理管理的基础,当然也成为IRM的重要基础。 企业数据处理的演变与发展使人们不仅将信息看作是重要的资源和财富,而且将信息管理视之为竞争中取得战略优势的重要手段。

源于MIS的数据处理管理被认为是由组织和政策构成的框架, 用以保证适当的信息在适当的时间到达适当的地方。 它包括了以前不属于MIS的一些因素,如交流、通讯、传统的图书馆等等。 但从一定意义上说,IRM是MIS的延伸与发展。数据处理管理的目标是建立起合理的信息管理效益评价尺度,进行信息处理系统的战略规划;满足用户的需求,并将信息需求的满足与信息的有效存贮和检索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从企业经营的角度对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手段,是在企业决策管理层中设立与总工程师、总会计师和总经济师并驾齐驱的总信息经理或信息资源经理(CIO)的职位。 这一主张的直接提出者是美国学者W·R·苏洛特和W·H·库柏。1981年他们在其合著的《信息资源管理:80年代的机会与策略》一书中主张设立首席信息经理(a ChiefInformation Officer,缩写为CIO), 其职级相当于公司的副总裁。 CIO的基本职责是根据公司(企业)的总目标及运行规划, 制定有关信息管理的规划和设计及组织实施,沟通企业内各个部门的信息,保证企业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完整性及质量等等,参与高层管理的重要决策并提供信息支持。CIO职位的设立被认为是信息管理的重要转折, 因为它使IRM在高层管理职位中获得了支持, 在管理体制和组织制度上得到了落实。这就更加意味着IRM时代的到来。

收稿日期:1998—03—19

标签:;  ;  ;  ;  ;  ;  ;  ;  

从信息管理到信息资源管理的认识论考察_信息资源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