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的效果和感染率评价论文_韩菲

(南京市红十字医院妇产科 江苏 南京 210000)

【摘要】 目的:对宫颈癌前病变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和感染率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88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按照单双号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手术方式为冷刀椎切术,治疗组手术方式为宫颈环形电切术,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和感染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感染率则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宫颈癌前病变应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可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降低感染率,值得临床选择和大力推广。

【关键词】 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效果;感染率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5-0070-01

所谓宫颈癌前病变,主要指的是相应部位在发生宫颈癌之前出现的病变,本病癌变风险较高。相关调查发现,近年来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病率表现出明显升高的迹象,并且逐渐扩散至年轻女性群体中,其对患者身体健康、生命安全造成了直接性的威胁。目前首选手术方法对宫颈癌前病变患者进行治疗,宫颈环形电切术的发展和应用,改变了传统术式创伤大、出血量多、并发症发生率高、恢复慢等缺点,是当前深受广大医务人员和患者信赖与肯定的术式[1]。本文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88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现展开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88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按照单双号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年龄在24~50岁之间,平均(35.8±2.6)岁;病程2~14年,平均(6.4±1.5)年;CIN I级20例,Ⅱ级16例,Ⅲ级8例;其中已婚32例,未婚12例;治疗组患者年龄在26~51岁之间,平均(36.3±2.7)岁;病程2~15年,平均(6.5±1.4)年;CIN I级21例,Ⅱ级17例,Ⅲ级6例;其中已婚34例,未婚10例。统计评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可作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冷刀椎切术操作如下:于月经干净1周后开展手术治疗,选择膀胱截石位,充分暴露出宫颈后,对宫颈暴露病变部位采用碘液进行涂抹,冷刀椎切椎体地面在宫颈外口处,于碘不着色边缘3mm处作深度在2.0~2.5cm的环形切口,完全切除宫颈磷柱交界处和转化区部位,椎切的宫颈标本的标记选在宫颈12点处缝线处。

治疗组宫颈环形电切术操作如下:手术时间同样选在月经干净1周,体位选择与对照组相同,充分暴露出宫颈后以碘液进行涂抹并对病变范围进行确定,电切处理碘不着色边缘3mm处,操作过程中要保持水平、加压切割,控制切除范围在1.5~2.0cm,切除病灶后给予电刀止血处理。

1.3 疗效评价

显效标准:临床症状在术后彻底消失,身体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有效标准:临床症状在术后明显好转,身体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无效:临床症状、身体各项指标在术后无任何变化,或病情出现加重化。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百分比加上有效百分比。术后对两组患者感染情况进行随访观察[2]。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中涉及到的数据利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治疗总有效率、感染率以百分率(%)进行描述,并行χ2检验,P<0.05表示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感染率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下表。

表 对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感染率进行评比[n(%)]

3.讨论

宫颈癌前病变属于临床妇科常见病,其不仅会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潜在的癌变风险还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一般情况下,临床会选择物理治疗、冷刀椎切术等方法对此类患者开展治疗,但窘大量研究证实,上述治疗手段各有不足和劣势,物理疗法无法取得预期的理想疗效,冷刀椎术后容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

宫颈环形电切术主要通过环形电极尖端所产生的超高频电压对宫颈病灶进行切除,其在和病变组织接触后,借助组织本身的阻抗吸热电波形成瞬时高热,实现切割。其基本上不会影响到宫颈病灶周围正常组织,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操作过程简单方便,具有较强的可执行性,治疗费用较低,可在有效缩短手术时间的同时予以病理检查,减轻患者疼痛感。宫颈环形电切术的切除病变组织的深度可达到2~3cm左右,这样一来,术前检查过程中漏诊的情况可得到有效改善,降低宫颈早期浸润癌的发生危险,促使患者尽早恢复健康[3]。相关文献报道[4],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癌前病变优势突出,安全性高,不失为理想的临床手术方案的选择。

本次研究中得到的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其术后感染发生率则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所表现出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足以证明,宫颈癌前病变应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可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降低感染率,值得临床选择和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白丽洁.宫颈癌前病变给予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18,32(08):77-78.

[2]陕志燕.宫颈癌前病变患者治疗中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的疗效[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8,5(03):15-16.

[3]祁霞.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的效果评估[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8):131-132.

[4]潘莉君.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病变的残留率和复发率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7,22(04):640-641.

论文作者:韩菲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4

标签:;  ;  ;  ;  ;  ;  ;  ;  

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的效果和感染率评价论文_韩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