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肺癌化疗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相关因素及其治疗论文_杨勃

邵阳市中医医院肿瘤内一科 湖南邵阳 422000

摘要:目的 探究导致肺癌化疗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相关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化疗的9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静脉血栓栓症发生与否分为两组,发生的患者纳入观察组,未发生的纳入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相关因素,并进行相应治疗。结果 经过单因素分析,患者年龄、病理分期、血液黏稠度、D-二聚体、吸烟史两组之间有着较大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60、病理分期、血液黏稠度上升、D-二聚体上升、有吸烟史;根据患者病情进行溶栓、抗凝治疗,治愈率达到65.63%,好转率为31.25%,死亡率仅为3.12%。结论 肺癌化疗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相关因素较多,临床中要对其进行控制,高危人群做好监测和预防,一旦栓塞形成,及时进行溶栓或抗凝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命安全。

关键词:肺癌;化疗;静脉血栓栓塞症

近年来肺癌的病发率在逐渐增长,为了挽救患者的生命,放化疗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是放化疗的副作用较大,容易诱发多种并发症,静脉血栓栓塞症就是其一,部分患者会形成下肢静脉血栓,还有部分患者会形成肺栓塞等等,不仅会增加痛苦,也提高了患者的生命危险[2]。其实静脉血栓栓塞症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只要明确其相关危险因素,在化疗期间做好预防、控制和监测,不仅能降低发生率,还能及时发现患病、及时治疗。基于此我院筛选90例患者展开深入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肺癌化疗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过病理诊断为Ⅲ、Ⅳ期肺癌,治疗方式均为化疗,预估生命时长>6个月;其中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范围34-76岁,平均年龄(53.1±5.6)岁;根据静脉血栓栓症发生与否分为两组,发生的患者纳入观察组,未发生的纳入对照组,观察组32例患者,对照组58例患者,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血液黏稠度、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病理分期、肿瘤类型、既往病史等信息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引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相关因素;同时,观察组患者根据病情,采取尿激酶溶栓治疗、低分子肝素-华法令序贯抗凝治疗,记录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标准为美国胸科医生学会修订的疾病指南;既往病史包括:吸烟、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血液黏稠度:女性>3.93cP、男性>4.66cP则为上升;血小板计数>300×109/L则为升高;D-二聚体大于500μg/L则为升高[2]。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涉及数据的统计和处理均使用SPSS21.0软件,相关危险因素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x2检验组间比较,组间对比差异较大时,呈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单因素分析

经过对比分析,年龄、病理分期、血液黏稠度、D-二聚体、吸烟史两组差异较大,呈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单因素分析(n,%)

2.3治疗方法及效果

32例肺癌合并静脉血栓栓塞患者中,2例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其中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肺栓塞;剩余30例使用低分子肝素-法华令序贯抗凝治疗。经过治疗所有患者中1例大出血死亡,占比3.12%,21例治愈,占比65.63%,9例好转,占比31.25%。见表3

表3 治疗方法及效果(n,%)

 

3 讨论

肺癌属于有着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疾病,在病发早期没有明显表现不易发现,当确诊时大部分已经是晚期,只能通过放化疗延长生命,不过治疗期间容易引发静脉血栓栓塞症,与非癌症患者相比较,其肺癌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病发率会高出6倍左右[3]。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产生主要是血液黏稠度提高,而肺癌患者的癌细胞表面含有多种蛋白,会影响纤溶系统,刺激产生更多的血小板,形成纤维蛋白原,提高血液的粘稠度,所以患者本身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同时化疗期间会改变血压也流变学,出血凝功能异常,所以会加重血液黏稠度,从而更容易形成栓塞[4]。

本次研究中,经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肺癌化疗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60、病理分期、血液黏稠度上升、D-二聚体上升、吸烟史。病发后根据病情进行溶栓治疗、抗凝治疗,临床治愈率高达65.63%,好转率为31.25%,死亡率为3.12%。肺癌化疗患者出现静脉血栓栓塞症,目前在临床中还没有确切的治疗方式,仅应用常规的溶栓、抗凝治疗,在治疗中除巨大血栓、急性肺栓塞等外,不建议全身溶栓治疗,会提高患者的出血风险,所以抗凝是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5]。与普通肝素相比较低分子肝素无论是在安全性还是有效性方面,均有着较大优势,所以本次研究中患者通过低分子肝素-法华令序贯抗凝治疗,在初次病发时,持续治疗3-6个月,再通过维生素K拮抗剂长时间治疗,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还能减少出血等并发症。

综上所述,年龄≥60、病理分期、血液黏稠度上升、D-二聚体上升、吸烟史均是肺癌化疗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相关因素,临床中要对这些因素进行控制,高危人群做好监测和预防,一旦病发及时进行溶栓或抗凝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张银萍,崔焱,钱志慧,等.肺癌化疗患者PICC相关上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4):434-437.

[2] 胡娜娜,操乐杰,夏淮玲,等.肺癌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特点及易患因素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6,21(9):1671-1674.

[3] 张翼,王红玲,韩亮,等.化瘀抗癌汤预防肺癌化疗患者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6,31(7):940-942.

[4] 龚长艳,李智文,周德训,等.肺癌患者症状性静脉血栓栓塞症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6,39(6):454-458.

[5] 陈芙蓉,朱丹,陈慧,等.肺癌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J].医学研究杂志,2017,46(3):131-133.

论文作者:杨勃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8

标签:;  ;  ;  ;  ;  ;  ;  ;  

导致肺癌化疗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相关因素及其治疗论文_杨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