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实证理论的意义理论分析_经验论论文

现代实证理论的意义理论分析_经验论论文

评析现代经验论的意义理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验论论文,意义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现代经验论的思想来源

现代经验论主要是指现代西方哲学分析运动中的经验论哲学。它产生于本世纪20年代,核 心是维也纳小组,主要代表人物有石里克、卡尔纳普、纽拉特等人。现代经验论在分析运动 中一直处于正统地位,在四十年代末开始受到美国实用主义分析哲学的挑战,从此一蹶不振 ,一直走下坡路。现代经验论研究的课题和主要方法与近代经验论完全不同,实际上它在哲 学 上的思想传统与后者却是一脉相承的。

经验论哲学最早形成于16世纪末的英国,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发展,从近代的洛克、巴克莱 和休谟一直到现代的经验主义哲学家,都始终不渝地坚持在感觉经验的基础上寻求科学知识 的可靠性根据。人类知识的大厦只能建立在经验基础上,这是所有经验论哲学家的共同信念 。可以说近代经验论是现代经验论的思想来源,但是作为两个不同时代的哲学,二者论证的 出 发点和方法已有了很大的距离。

近代经验论者认为,不能用科学知识作为证明其自身的材料,而必须寻求一种更基本的形 而上学的学问。他们从关于认识起源的心理学角度出发,构造了古典经验论的哲学体系,并 且相信他们的哲学体系提供了科学知识的基础。然而,正是休谟的哲学使这种经验论陷入绝 境。休谟从彻底的经验主义出发,对原有的因果论和归纳方法提出质疑,结果是证明了用当 下的直接感觉经验无法预测未来或证明普遍命题,使得近代经验论在感觉经验基础上建立科 学知识大厦的理想破灭了。

现代经验论继承了近代经验论把知识还原为感觉经验的传统,但放弃了从感觉经验中推导 科 学真理的方法。它的做法是把哲学问题归结为语言问题,按照现代逻辑的要求构造严格的形 式化语言,力图在这种理想语言中依据观察命题来定义科学真理。其结果是哲学成为一种元 语言活动,彻底抛弃了思辨哲学。早期分析哲学家为维也纳小组奠定了理论基础,特别是罗 素和维特根斯坦的工作对它的产生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可以说罗素和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原子 主义哲学是现代经验论的早期形态。

二、罗素和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原子主义

罗素是分析哲学中理想语言派的奠基人,他不但是哲学家,也是数学家和逻辑学家。他坚 信,通过用一个逻辑的类给一个自然数下定义的方法,就能把数学还原为逻辑。“只要是真 正的哲学问题,都可以归结为逻辑问题。”“每个哲学问题,当经受必要的分析和澄清时, 就可以看出,它或者根本不是真正的哲学问题,或者是具有我们所理解的含义的逻辑问题。 ”(注:洪谦:《西方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论著选辑》第221页。)

罗素为了说明他的逻辑,提出了逻辑形式的学说。他认为,在一个命题中除了涉及特殊的 题材外,都具有某种形式,这就是哲学的对象。日常语言的语法形式常常掩盖真正的逻辑形 式,这是传统哲学问题产生的原因,也就是引起思想混乱的原因。在完美的逻辑语言中,可 以用逻辑形式精确地表达各种命题。罗索的理想语言不容许任何抽象存在,他相信世界是许 多互相独立的原子事实的总和,从一个原子事实不能推出另一个。在理想语言中,有原子命 题就有原子事实。原子命题由联结号构成分子命题,再由量词构成全称命题。原子命题是基 本的命题形式,不同的命题形式与不同的事实相对应,从语言结构可以推论世界的结构。

关于命题与事实的关系问题,罗素接受了维特根斯坦的图像说。维特根斯坦早期同罗素一 样追求理想语言的完美性。他着重探讨了语言表象实在的必要条件,即世界必须是什么样子 ,有意义的命题才是可能的。他认为,这种必要条件就是原子事实与简单对象的存在。语言 最终由名字组成,一个名字指称一个对象,名字之间的结合构成命题,命题描述一个事态, 命题就是实在的图像。由于原子命题是命题的基本形式,维特根斯坦称之为基本命题。通过 逻辑运算,由基本命题构成真值函项,后者的真值取决于前者的真值,因此一切其他命题都 是基本命题的真值函项。命题表象实在,就必须具有与实在共同的东西,这就是逻辑形式, 也是实在的形式,命题与实在是同构的。维特根斯坦和罗素的逻辑原子论最明显的共同点就 是从理想 的语言结构推论世界的结构,即从逻辑演绎出世界。

维特根斯坦与罗素不同,他不关心哲学史,在他的著作中没有借用任何现有的哲学概念, 而是自己创造出一套新概念来阐明自己的思想。

首先,他把全部命题等同于自然科学命题,并指出“正确的哲学方法”:“除了可说的之 外,就不说什么,可说的就是自然科学命题,也就是某种与哲学不相干的东西”。(注: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6.53。)

他的目 的是把一切传统哲学的命题都作为形而上学加以排除。于是,语言中没有哲学命题的地位, 哲学的职能不是建立哲学命题,而是使思想在逻辑上得到澄清。由于人们不能指明理解语言 的逻辑,便想说出没有意义的话,会产生哲学问题。通过语言的逻辑,对于语言的误用进行 治疗,就能防止形而上学产生,也就取消了一切哲学问题。这种治疗哲学的一个严重困难, 就是必须把著者本人的哲学命题也全部抛弃。在这个问题上,维特根斯坦非常坦率,他要求 人们把他的著作当做用过就扔掉的梯子。这使许多哲学家瞠目结舌,甚至连维也纳小组的成 员们也不敢与之苟同。

其次,维特根斯坦主张,要避免思想上的混乱,就要给语言划界。给语言划界的重要条件 是 区分“可说的”和“可显示的”。他说:“凡是在语言中表示出它自己的,我们不能用语言 表示它”,“能显示出的是不能说的”(注: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4.121,4.1212。)

,语言的结构是通过命题显示出来的,对它什么也 不能说,这是语言的界限。维特根斯坦给语言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使语言成为某种不可 思议的东西。

再次,对于区分可说的与不可说的标准,他提出,“可说的”除了必须符合语言的逻辑规 则外,还必须是可证实的。为此,他提出了证实原则,预示了“一个命题的意义在于它的证 实方法”的思想,对日后的维也纳小组产生了重大影响。他的设想是:由于命题是实在的图 像,而图像包含着以它本身同它所表象的东西相比较的基础,所以能够设法把图像与实在相 比 较,即使由于物理条件的限制不能把二者进行实际比较,也还有方法比较,即证实方法。不 能被证实的命题,就不能被理解,是无意义的;一个命题要有意义,就必须能够被证实。怎 样证实呢?维特根斯坦从经验论出发,认为被命题作为图像的实在必须表象于经验之中,否 则就无法同命题比较,因为不能把一个命题与某种完全感觉不到的东西相比较。于是一个命 题的意义就成为:如果它是真的,我的经验内容究竟是什么?我只要能够想像某种属于我的 可能的经验,我就能拿命题和这经验比较,其结果必须是或者证实它,或者证伪它。

维特根斯坦的经验证实方法有严重的缺陷:第一,感觉经验只能是私人的,那么,意义的 标准也是私人的,而证实过程也就只能在私人经验中进行了,这样就陷入了“唯我论”。这 种标准不仅不能证实命题包含的客观内容,就连关于他人经验的命题也无法证实。第二,基 本命题与实在相联系,可以直接证实;其他命题则作为基本命题的真值函项被间接证实,因 此基本命题必须不同于其他命题,必须是绝对基本的,必须是关于经验世界终极构成物—— 事件点的陈述。但是他始终无法确定什么是这种终极物,即使是经验中的一块红斑仍然是可 分析的,这样的命题意义的标准不过是空中楼阁。第三,证实方法要求当下经验的出现,那 么 关于历史事件和对将来经验预测的命题就无法证实,也成为没有意义的了。可证实的命题中 既不包含关于历史事件的命题,也不包含关于未来的假设,这怎么能构成科学知识呢?

三、逻辑经验论的意义理论

在意义问题上,比起罗素和维特根斯坦,逻辑经验论更接近弗莱格。弗莱格在总结哲学研 究的原则时,对意义问题做了重要的结论:必须把意义和所指加以区分,词的所指并不是词 的意义,词在句子中对句子的成真条件所起的作用才能说明它的意义。因此,决不能在孤立 的语词中寻找意义,而只能在句子的语境中探究词的意义。弗莱格为意义的分子论奠定了基 础。逻辑经验论倾向分子论,认为符号不能直接代表所指的东西,要说明符号的意义就要先 说明语言的结构。符号是按照规则形成符号串,再形成语言系统,只有说明了语言的使用规 则后,个别符号才有意义。这种观点与主张个别符号的意义先于句子意义的逻辑原子论相对 立,坚持句子的意义先于符号。

逻辑经验论放弃了逻辑原子论的意义理论,也就甩掉了语言之外的种种累赘,它坚持只谈 论语言本身,不涉及实在;因为实在本身就是一个形而上学概念,必然引起理论上的混乱。 另一方面,随着现代逻辑的发展,已经知道并非只有一种形式语言系统,而是可以有多种系 统并存,为了克服罗素关于理想语言唯一性的错误观点,以更灵活的方式对待语言的形式系 统,卡尔纳普提出了宽容原则。宽容原则意味着在语言选择上人们完全是自由的,不受必须 与实在结构同一的教条所限制。在逻辑经验论看来,逻辑原子论关于语言涉及实在和理想语 言唯一性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残余。逻辑经验论比逻辑原子论走得更远,采取所谓更彻底的 反对形而上学的立场,从而在语言问题上完全脱离了客观实在。

逻辑经验论在意义问题上的看法与弗莱格有一定的距离,它不像弗莱格那样讨论语言的意 义是什么,而只是讨论哪些句子是有意义的,这些陈述是怎样成为有意义的。逻辑经验论从 经验主义立场出发,全盘接受了维特根斯坦拒斥形而上学的思想。实际上,这种思想来源于 休谟,许多现代经验主义者在表明自己的反形而上学态度时,都直接引用了《人类理解研究 》一书末尾的那句话。他们认为,没有对于事实作任何描述的陈述就不具有经验内容,都是 形而上学伪陈述,它们产生于语言的误用,必然引起思想混乱。传统哲学的大部分命题都是 形而上学的,没有经验内容,被意义学说自动排除。排除形而上学是现代经验论的意义学说 的消极功能,也是它的哲学目的。由于现代经验论的原子论与分子论之间在意义问题上的分 歧,尽管二者排除形而上学的立场一致,具体做法却不太一样。

卡尔纳普是逻辑经验论的核心人物,早期追随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原子论。后来卡尔纳普放 弃了原子论的意义标准,转向句法学研究。他对待哲学问题的态度似乎温和了一些,但从根 本上仍然坚持拒斥形而上学的立场。他认为一切理论问题都可以分为对象问题和逻辑问题, 前者属于自然科学领域,后者才是哲学关心的问题。在他看来,哲学问题不过是句法问题, 只 涉及说话的方式而不涉及内容。看一个句子有无意义,无需超出语言之外涉及对象和实际感 觉材料,只需考虑这个句子是否符合语言形式系统的句法规则、是否能被一个形式系统 接受。哲学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人们不能把对象问题和逻辑问题严格区分,把一些本来是关于 句法的句子误解为关于对象的句子,并以内容的说话方式说出,导致思想混乱。如果把内容 的说话方式翻译为形式的说话方式,整个哲学问题就非常清楚地解决了,从而杜绝了形而上 学的产生。卡尔纳普的这种纯形式主义观点具有脱离经验论倒向约定论的倾向。这种只考虑 句法不考虑语义的做法在逻辑上行不通。后来,卡尔纳普又放弃了这种句法分析转向语义学 研究。

英国逻辑经验主义哲学家艾耶尔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逻辑经验论的观点做了概括,并 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指出,过去对形而上学的批评往往不可避免地说出形而上学陈述。要 想彻底摧毁形而上学,不能仅靠批评这种体系产生的方式来推翻它,而应该指责那种体系的 实际陈述的性质。他说:“这些句子不符合唯一能使其有字面意义的那些条件。为了说明 这一点,“我们只需要提出能使我们检验一个句子是否表达一个真正的事实命题的标准,然 后指出我们考察的那些句子有没有满足这个标准。”(注:艾耶尔:《语言,真理与逻辑》第33页。)

艾耶尔觉得,为了既能清除形而上学 ,又不使自己陷入形而上学,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建立一个恰当的意义标准来宣判形而上学的 无意义性质。

四、现代经验论的意义标准

现代经验论的意义标准最早是由维特根斯坦提出的证实原则。由于在过于狭隘的经验论基 础上,要建立一个既能排除其他一切哲学,又能容纳全部科学知识的标准有许多无法克服的 困难,所以证实原则经过多次修改仍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逻辑经验论的证实原则以还原论为基础。一个命题有无意义,在于是否能指出这个命题及 其包含的词还原为涉及直接经验的句子和词的方法。现代经验论在还原论上存在两种对立的 观点——现象主义和物理主义。现象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石里克,他主张把直接经验记录看做 证实的基本陈述,还原的基础是关于感觉经验的陈述。这种现象主义有严重的缺陷;第一, 从这种观点出发,无法满足还原的要求。因为要把关于物理对象的陈述忠实地翻译为关于感 觉材料的陈述,就必须依据翻译规则,然而人们实际上无法制定出这种翻译规则,这种还原 论显然无法成立。现在当下经验的局限性变成了关于感觉材料的陈述的局限性,问题好像是 改变了,但是经验证实的困难依然没有消除。第二,以感觉材料为基础,必然导致唯我论。 由于现象主义语言缺乏主观交际性,私人经验无法翻译为公共的经验,现代经验主义者在还 原论问题上转向物理主义。

卡尔纳普和纽拉特等人提倡物理主义观点,对经验论再次改进。他们认为从穆勒到维特根 斯坦的传统经验论是把单个的观察句子作为经验知识的基础,并且把它们的总和看做自然规 律。现在从严格的逻辑观点出发,必须放弃这种以归纳为基础的传统经验论思想。物理主义 的主要观点是:从一个孤立的经验命题中无法引出观察命题来对它加以证实;同时对一个科 学 假设的证实永远不能达到最后的决定性的一步,进一步证实的可能性永远存在;对它的 证实在于同主观可交际性的观察报告一致。观察报告由记录句子表达,记录句子是从待证实 的假设及其关联的辅助前提中推出的,记录句子是还原的基础。但是,记录句子不是绝对确 定的,而是可改变的,它们是由约定产生的,选择记录句子是科学家的事,与哲学毫不相干 ,哲学只考虑句子被接受的条件。纽拉特说:“句子要和句子比较,不是和经验,不是和世 界,也不是和任何别的东西比较,所有这些无意义的重复都属于一种或多或少地精制过的形 而上 学,所以应当抛弃。”(注:艾耶尔:《逻辑实证主义》第291页。)

纽拉特想用一贯论标准克服符合说带来的唯我论困难,但是由于他 忽视任何语言外的东西,不但不能解决证实问题,反而走向约定论而脱离了经验论。

物理主义视科学统一为己任,要建立一个统一科学的概念系统,使各门具体科学的概念系 统从属于它。统一科学的语言应该满足两个要求:第一,它必须是主观可交际性的,从句法 看,必须构造一个共同的符号和规则系统;从语义看,一个给定的符号对任何语言使用者来 说都有同样的意义。第二,它必须有普遍性,从句法看,任何语言的每一个句子都能翻译为 这种语言;从语义看,构造的概念系统使任何事态都能在其中被表达(注:参见克拉夫特:《维也纳小组》第161页。)

。最初卡尔纳普相信 物理语言能够满足上述要求,后来发现,科学统一语言应该以事物的可观察性质和关系为根 据,并不能以物理概念系统为根据。物理主义把对物理事件描述的事物语言作为基本陈述, 科学统一意味着各门科学语言对事物语言的可还原性。尽管物理主义在语言表达上避免了把 物理对象还原为感觉的困难,也避开了唯我论,但是所谓的“语言的主观可交际性”仍然没 有跳出主观主义的圈子。

艾耶尔对意义标准的讨论做了总结。他指出过去的意义标准过于严格,应进一步放宽,以 一个弱的标准取而代之。开始他把弱的标准表述为“一个真正的事实命题的特征不是它应当 等值于一个经验命题,或者等值于任何有限数目的经验命题,而只是一些经验命题可能从这 个事实命题与某些其他前提之合取中被演绎出来,而不会单独从那些其他的前提中演绎出来 。”(注:艾耶尔:《语言,真理与逻辑》第38页。

)艾耶尔认为他的标准可以容纳全称命题和历史命题。后来他意识到这个标准太宽了, 以致任何句子都能取得经验意义,连形而上学也被放过了。毛病就出在“某些”辅助前提上 。从一个形而上学的前提,加上另一个形而上学前提作为辅助,就可以推出经验命题。他只 得修改自己的标准,使它再严格一些。他对辅助前提加以限制,它们不是“某些”了,而必 须是分析命题或是根据新标准可以证实的命题。但是新标准仍然有过宽的毛病,艾耶尔干脆 直截了当地承认他们的意义标准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精确表述。尽管如此,现代经验主义者 仍然没有放弃用经验的意义标准来排除形而上学的信念。美国分析哲学家亨普尔和费格尔依 然在这种信念的鼓舞下,探求着希望越来越渺茫的经验标准。

五、奎因的挑战

奎因是美国实用主义分析哲学家,他也是人工语言的拥护者,但在一些主要问题上与逻辑 经验论的观点不同。

奎因从意义的整体论观点出发,批评原子论和分子论的观点。他认为,意义的单位不是个 别符号,也不是句子,“经验意义的单位是整个科学。”(注:《从逻辑观点看》第42页。

)他指出:现代经验论之所以坚持 孤立的符号和句子有意义,主要是由于受到两个教条的约束,“一个是相信在分析的、或以 意义为根据而独立于事实的真理与综合的、或与事实为根据的真理之间有某种根本区别。另 一个教条是还原论:相信每一个有意义的陈述都等值于以指称直接经验的词为基础的某种逻 辑构造。”(注:《从逻辑观点看》第20页。

)他指出,经验论的两个教条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命题在一切情况下都能被证实 的极限场合,似乎就是一个分析命题了。但是,支持证实说的还原论本身是有问题的。奎因 指出,那种认为每一个有意义的命题都能翻译成关于直接经验陈述的还原论,实质上是洛克 和 休谟观念论的翻版;确证方法和弱的证实方法不过是还原论教条的较精制形式,它们仍然把 孤立的陈述作为意义的单位。奎因说:“我的与之相反的看法是:我们关于外部世界的陈述 不是个别地,而是作为一个整体面对感觉经验的法庭的。”(注:《从逻辑观点看》第41页。)

奎因把两个教条的根源归于一点:相信一个语句可分析为一个语言成分和一个事实成分。 当一个语句的真值取决于语言成分时,它就是分析的;而取决于事实成分时,它便是综合的 。奎因本人也相信知识依赖于语言和经验两个方面,但他坚决反对这种逐个陈述区分的想法 ,他认为即使对整个系统来说也不可能把二者区分开。在他看来,整个知识系统像一个力场 ,各类命题依照其普遍程度从边缘向中心排列,无论是关于经验观察的命题,还是关于逻辑 真理的命题,以及哲学、神话等命题都包括在系统中,它们之间没有严格界限,只有程度的 差别。这样,分析命题与综合命题,哲学命题与经验科学命题之间的界限都不复存在了。奎 因把这套理论称为“没有教条的经验论”。他说:“作为一个经验论者,我继续把科学的概 念系统看做最终是根据过去经验预测未来经验的工具。”(注:《从逻辑观点看》第44页。)但是按照这种经验论,“任何 陈述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被定为真的,如果我们在系统里的其他地方做出足够剧烈的调整的话 。”(注:《从逻辑观点看》第43页。)这就意味着奎因打破了现代经验论为知识限定的各种框框,改造了经验论。从他加 给科学理论的条件可以看出,他把尽可能少做修改的保守原则和修改后达到最令人满意的简 单性原则作为评价一个理论的标准,实际上就是把标准看做人们的主观需要,是一种实用主 义唯心论的标准。显然,他的实用主义学说动摇了现代经验论的基础。

奎因对现代经验论的批判和改造,对整个分析运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随着作为分析哲学 正统理论的现代经验论的衰落,整个分析运动转入低潮,而科学哲学随着历史主义的兴起, 逐渐成为西方哲学的主流。尽管一些逻辑经验主义者继续坚持在经验基础上为知识寻求严格 的逻辑标准,但是又受到了历史主义更严重的挑战。历史主义批评逻辑经验论对知识进行逻 辑重构时不考虑科学理论中的社会历史因素和心理因素,指出它的标准是片面的,静态的。 如果把科学看做实践的、历史的产物,这种标准的缺陷就暴露无遗了。

通过考察现代经验论在几十年兴衰过程中所经历的发展和演变,可以看出,它在哲学上的 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重视语言问题。语言问题可以说是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个时髦的课题。古希 腊哲学以本体论问题为中心,想弄清这个世界存在着什么东西。到16世纪,近代科学开始兴 起 ,力求对自然界的细节加以描述,就要求对哲学上的本体论问题进行说明。只有说明存在物 是怎样被认识的,才能为人们接受,认识论就成为近代西方哲学的中心问题。分析哲学把语 言作为哲学研究的出发点,特别是现代经验论,摒弃心理学性质的认识论问题,把认识论作 为语言分析的一个部分,把哲学问题归结为语言问题。这种语言哲学排除不可言说的神秘洞 察和由于语言误用引起的争论不休的问题,使哲学成为分析与澄清科学语言的工具。不少现 代经验主义哲学家在哲学工作中对现代逻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他们在语言问 题上毕竟走得太远了,以致要取消哲学,站在经验论立场上消灭一切哲学派别和哲学问题, 结果自身也陷入了困境。

标签:;  ;  ;  ;  ;  ;  ;  ;  ;  ;  ;  ;  ;  ;  

现代实证理论的意义理论分析_经验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