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臭腋横纹双切口剥离术和微创大汗腺搔刮术的效果比较论文_刘晓峰

腋臭腋横纹双切口剥离术和微创大汗腺搔刮术的效果比较论文_刘晓峰

刘晓峰

徐州市中心医院 江苏徐州 0516

摘要:目的评价剥离术与掻刮术治疗腋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门诊治疗的腋臭患者281例,其中139例采用剥离术治疗,142例在肿胀麻醉下行掻刮术;对2组手术治疗的效果与并发症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做比较。结果经术后3撕个月的随访,2组治愈率分别为92.8%和91.5%.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别(P>0.05),有效率均达到100%。剥离术后1个月内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0.1%,高于掻刮组16.2%(P<0.05)。且3个月后远期切口线亦相对较明显。结论 剥离术与掻刮术均为治疗腋臭的有效方法,相对而言剥离术对异味的祛除可能更彻底。考虑到并发症及术后美观的原因,对局部异味不严重的患者,掻刮术更适合。

腋臭又称为狐臭 是由腋窝处大汗腺过度分泌分泌物经细菌作用分解后产生不饱和脂肪酸所致,是整形外科一种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我国患病率是女性多于男性,其是年轻女性患者.发病率达6.41%[1]。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门诊治疗腋臭281例,其中剥离法139例,搔刮法142例,探讨腋臭治疗的合理方法。

l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剥离组女81例(58.3%),男58例(41.7%):年龄22—45岁。平均28岁。掻刮组中女91例(64.1.4%),男66(35.9%)例;年龄18—41岁,平均25岁。术后随访3-6月,平均随访4月+/-2.6月。

1.2 手术方法

1.2.1剥离法 术前刮除腋毛.平卧双上肢外展位,龙胆紫在腋毛区边缘标记出剥离范围。腋毛区长度>10CM,取与腋窝皮肤皱襞平行两条直线切口线[2],两端达腋毛区边缘,长约2.5—3.Ocm。将2%利多卡因20ml、生理盐水80rnl与肾上腺素0.2mg配成麻醉液。每侧各注射约50ml。在腋筋膜表面向四周锐性游离达剥离标记线。将游离的皮瓣翻起,可见深黄色呈颗粒葡萄串状的大汗腺,用眼科剪彻底剪除深黄色颗粒状葡萄串样大汗腺。覆盖碘伏油纱后厚敷料与绷带“8”字加压包扎。

1.2.2 掻刮法 对比组体位一样,龙胆紫在腋毛区边缘标记出搔刮范围。从腋中部靠近背侧标记线外缘做作一长约1cm的切口,深度以达皮下层为宜,用组织剪分离皮肤与皮下组织至搔刮范围,后用刮匙刮尽皮肤内侧面脂肪组织及真皮深层的组织,破坏毛囊,直至皮肤表面呈淡紫色为止,稀碘伏溶液、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彻底清除切口内的刮除的脂肪组织及其附属组织,4/0丝线分别与等距缝合三组打包线,将头皮针的软管修剪制成负压引流管,放置切口内,5/0带针慕斯线间断缝合固定引流管,并接20ml的注射器制成负压引流装置固定于两侧胸侧壁。油纱布覆盖,3块纱布对折后打包加压固定,绷带“8”字加压包扎。术后观察引流量,术后第三天拔出引流管,术后第五天拆包,术后第7天拆线。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的情况,并对患者进行半年的随访,观察两组的复发情况并进行对比。

2.疗效

剥离术与掻刮术治愈率分别为92.8%(129/139)和91.5%(130/142);显效率分别为7.2%(10/139)和8.5%(12/142);有效率均达到100%。剥离组治愈率虽高于掻刮组,但并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χ2=(2.48),χ2 0.05,1=3.84,χ2<χ2 0.05,1,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两种术式有效率的比较

组别 有效显效合计有效率(%)P

剥离组12910 139 92.8

掻刮组13012 142 91.5

合计2592228192.70.395

3讨论

人体汗腺有小汗腺和顶泌腺两种,顶泌汗腺又称大汗腺顶泌腺主要分布于腋窝、外阴、肛门等长毛或皱褶处,寄生菌较多,可分解汗腺中的有机成分,产生短链脂肪酸及氨而发出特殊臭味,这种情况导致局部臭汗症的发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腋臭。术中取腋窝中部上沿肌间沟处距腋毛边缘1.0cm处皮肤组织作病理学切面检查显示大汗腺腺体存在,故行腋臭手术,剥离范围[3]一般移行毛囊外0.5-1.0cm,且腋窝中部上沿肌间沟处无毛发皮肤区域也应包括在手术范围之内。

治疗腋臭的方法很多,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肉毒素局部注射治疗、激光、冷冻治疗及高频电针等。但效果欠佳,复发率高[5]。手术方法有传统的皮肤梭形切除法、盲视下刮除法、盲视下微创搔刮术及直视下腋窝横皱襞平行切口剥离法。其中我们采用盲视下微创搔刮术和腋窝横皱襞切口剥离术治疗腋臭获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我们认为行腋窝横皱襞切口剥离术应注意以下儿点:(1)剥离时,手术器械要与组织瓣平行,避免向上穿破皮瓣,向下损伤神经、血管。(2)术后不易形成瘢痕增生挛缩。手术切口基本上把术区分成三等分,手术难度明显降低[6]。(3)大汗腺位于皮下脂肪层,故我们主张对于皮瓣的修剪主要是去除位于皮下脂肪层的暗褐色的颗粒状脂肪即大汗腺的分泌部。(4)术中要严格无菌操作及彻底止血,创面要用生理盐水和稀释溶液反复冲洗,术后要彻底清除修剪的大汗腺组织,减少切口感染的几率[ 7]。(5)术后4 d 制动对于防止皮下血肿尤为重要,术后3—5d拔出引流条[8]。(6)首次换药时间为术后5—7d。与拆除油纱钉时间相同,过早可能因皮片加压不牢出现血肿。换药后局部仍需加压包扎及制动[9]。

盲视下微创搔刮术治疗腋臭的方法有如下优点:① 采用膨胀麻醉术,效果良好,术中出血极少,分离容易[11]。微创手术,切口0.5-1cm,,只需缝合一针,且瘢痕隐蔽,且术后腋毛量减少。②手术范围大,可以彻底清扫皮下组织的大汗腺。③手术时间短,减少术中感染可能。

综上所述,腋窝横皱襞切口剥离术和搔刮术术后病人远期效果相同。各有优缺点,前者直视下手术能够彻底止血和完全清除视野范围内的大汗腺,但手术范围受限,要想彻底清除大汗腺要延长或增加切口。后者清扫大汗腺的范围不受限制,但因盲视手术,止血不彻底,大汗腺是否完全清除不能够准确判断,对于术者的经验要求较高,且术后加压包扎及制动更显重要。术式选择主要根据医院的现有设备水平和医生的手术熟练程度来决定。

参考文献:

[l]马立骥。杜少陵.腋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0,21(3):186.

[2]陶政.美容式切口腋臭切除术40例分析.蚌埠医学院学报[J]2006,31(3):287-288

[3]杜晓扬,褚燕军,水庆付,等保留真皮下血管网腋臭腺体剥脱术并发症的分析.安徽医学,2008,29(3):243.

[4]林绍华,刘玉生 . 激光与手术治疗腋臭的比较研究 .中国美容医学,2001;10( 6):506-508.

[5]于仁义,陈铭锐,卞东会,等.沿腋皱纹平行的双切口法根治术治疗腋臭36例.实用医药杂志[J]2012,27(9):598-599

[6]王晓红,徐玲玲,胡海花. 小切口超薄皮瓣法治疗腋臭180例体会[ J]. 实用全科医学,2008,6(3):284-285.

[7]李薇薇,刘志飞,崔雅宁,等.探讨腋臭治疗三种方法效果比较[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10,26(9):348-350.

[8]柳建中,刘大舻,等.治疗腋臭的两种术式效果比较.实用医药杂志[J],2008,25(7):781-183.

[9]阎棣,李淑文,刘斌财,等.腋臭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J].河北医药,2006,28(2):106.

作者简介:刘晓峰(1979),男,硕士研究生,单位:233000 江苏省徐州,徐州市中心医院。

论文作者:刘晓峰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7

标签:;  ;  ;  ;  ;  ;  ;  ;  

腋臭腋横纹双切口剥离术和微创大汗腺搔刮术的效果比较论文_刘晓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