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巍冰医院眼科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管理研究论文_罗巍冰

罗巍冰

(惠州第一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广东惠州516000)

摘要:目的:分析医院眼科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管理。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300例眼科患者,分析感染危险因素,设为对照组。另以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300例眼科患者为观察组,根据对照组分析结果进行预防管理。对比两组眼科感染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医院眼科感染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因素、设备因素、用药因素三个方面。给予预防管理,观察组眼科感染发生率较低,护理满意度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眼科感染危险因素较多,通过预防管理,可以降低患者感染发生率,也能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眼科感染;患者因素;用药因素;预防管理

前言:感染是眼科患者入院治疗期间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影响患者康复速度的同时,也可能导致其他病变,需要予以重视。因眼科患者的病情复杂多样,其感染危险因素也存在差别。有学者认为,常规护理模式下患者眼科感染生率偏高,但各类危险因素具有一定的可控性,我院就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管理进行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300例眼科患者为对照组。另以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300例眼科患者为观察组。

对照组:男153例,女147例,年龄20-74岁,平均(48.2±6.6)岁。观察组:男152例,女148例,年龄21-73岁,平均(48.4±6.5)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调取对照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感染危险因素,统计患者眼科感染的发生率。根据回顾性分析结果,于观察组工作中,引入PDCA管理模式进行预防管理:

①P(计划)。分析表明患者因素、设备因素、用药因素可致眼科感染。设定计划为加强患者知识传递,完善设备管理和用药管理。知识传递计划涵盖远程传递、面对面传递两项措施。设备管理拟以规范化制度为主,用药管理以实时信息更新为主,同时设备管理和用药管理额外以流动监督作为辅助措施。②D(执行)。要求责任护士于日常工作中传递各类护理知识,如告知患者避免揉搓眼部、保持双手和眼部周边卫生等,同时护理人员也应加强护理观察,及时发现感染隐患。远程传递借助数字化设备进行知识传递,由家属、陪护人员和责任护士等进行知识宣讲,提升患者和家属的自我护理能力。其他管理工作也均以计划为要求具体开展。③C(检查)。每周随机选取若干患者和护理人员,了解当前危险因素控制态势、护理人员建议以及患者诉求,并评估各项技术的执行效果。流动小组于日常工作中检查患者用药情况是否合理、感染预防情况是否完善,并记录发现的问题。④A(解决)。根据检查情况、患者诉求和护理人员的意见等,进行护理工作的优化。如检查发现患者治疗期间应用麻醉药物时,存在药物外渗风险,要求加强对患者眼部保护,告知患者应对技巧,降低药物因素导致的感染风险。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眼科感染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其中感染仅统计患者入院期间发生的感染以及因住院因素导致的感染,排除入院前、出院后因素导致的感染。护理满意度以10分制问卷调查,得分超过5分为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为SpSS21.0。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以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眼科感染危险因素

分析表明,多种因素可致患者感染,见表1:

3.讨论

感染是眼科常见并发症,致病因素多样,对患者机体扰动明显,也可能导致病情恶化等问题。此前学者分析指出,患者自身缺乏护理意识和能力,是感染的主要因素之一,不洁净的设备和用药不规范,也可能导致眼科感染[1]。另有学者分析发现,高质量的护理能够使眼科感染发生率降低为2%左右,患者护理满意度也能得到提升[2]。我院研究中,患者因素、设备因素和用药因素为致病的三个主要因素,给予预防管理,患者感染发生率由4.67%将至1.67%,护理满意度由87.00%上升至96.33%。措施上看,我院以PDCA循环管理作为基础,强调根据回顾性分析结果拟定预防管理计划,并通过责任护士、各类数字化设备等,多元化推行预防管理措施和计划。既强调提升患者、患者家属自我护理的意识和能力,也重视护理人员作用的持续发挥。在各项计划推行的过程中,以流动小组进行执行效果的收集、分析,并以患者的诉求和护理人员建议为参考,了解各类计划的执行效果,评估其中的不足,再后一阶段的工作中予以解决。该模式下,导致患者眼科感染的因素明确,且预防过程中,各类措施的执行效果也能得到持续改善,最终实现感染的有效预防,也提升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上看,观察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医院眼科感染危险因素较多,通过预防管理,可以降低患者感染发生率,也能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后续临床工作中应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李训春.眼科手术感染潜在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管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47):137.

[2]陈建平,徐玲.眼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管理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04):847.

论文作者:罗巍冰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7月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  ;  ;  ;  ;  ;  ;  ;  

罗巍冰医院眼科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管理研究论文_罗巍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