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反应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及其临床价值分析论文_张玲

C反应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及其临床价值分析论文_张玲

张玲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甘肃省白银市 730900

【摘 要】目的:对C反应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临床中的检测意义进行调查。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间146进行C反应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患者,调查患者原发疾病,了解C反应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患者疾病的关系。结果:146例患者中有34例患者为肺炎高热患者,占比例的23.3%;有26例为胸膜炎患者,占比例的17.8%;有27例为脑梗死患者,占比例的18.5%;有41例为结缔组织类疾病,占比例的28.1%;有18例为心脑血管疾病,占比例的12.3%。所有患者C反应蛋白或超敏C反应蛋白均由不同程度的升高表现。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平均为(7569.2±897.5)μg/L,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平均为(15.6±4.3)mg/L。结论:C反应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不同的变化提示患者可能存在不同的病变,能够更好的为患者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关键词】C反应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意义

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与体内多种生理、病理反应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C反应蛋白具有抗炎、促进抗炎的双重作用。C反应蛋白对于感染、结缔组织等多种疾病都具有鉴别诊断的作用,能够对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判断。超敏C反应蛋白能够对多种心脑血管疾病进行诊断,可以作为疾病预测的有效因子。我院在2013年9月-2015年9月间,选择146进行C反应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患者,对C反应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临床中的检测意义进行调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间146进行C反应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患者,患者平均年龄为(43.4±24.6)岁,患者病情平均为(2.4±2.3)个月,男性84例,女性62例,患者均无精神类疾病,无意识障碍,能够保持正常交流,所有患者均知情,且同意参与调查。

1.2一般方法

对所有患者的病例进行调查,整理患者C反应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水平,并调查患者疾病种类,了解患者疾病转归状况,相关内容均由患者主治医师负责调查、整理。

2.结果

2.1患者疾病类型:146例患者中有34例患者为肺炎高热患者,占比例的23.3%;有26例为胸膜炎患者,占比例的17.8%;有27例为脑梗死患者,占比例的18.5%;有41例为结缔组织类疾病,占比例的28.1%;有18例为心脑血管疾病,占比例的12.3%。所有患者C反应蛋白或超敏C反应蛋白均由不同程度的升高表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患者疾病类型

疾病类型人数(%)

肺炎高热34(23.3)

胸膜炎26(17.8)

脑梗死27(18.5)

结缔组织41(28.1)

心脑血管疾病18(12.3)

2.2患者C反应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平均为(7569.2±897.5)μg/L,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平均为(15.6±4.3)mg/L。

3.讨论

C反应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均是临床中常见的检测指标,能够对患者疾病程度以及预后情况进行判定[1]。C反应蛋白在临床中可采用免疫沉淀法、免疫浊度法、标记免疫法等方式进行检测。而超敏C反应蛋白与普通的C反应蛋白同属一种蛋白,只是检测方式更为敏感,因此成为超敏C反应蛋白。以往临床中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式进行检测,近年来临床中多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免疫发光法等技术进行检测,其灵敏度大大提升,为临床中提供了很大的便利[2]。

C反应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临床中的研究越来越广泛,其在很多疾病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感染、心脑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外周血管疾病等等疾病。在我院的调查结果中显示:146例进行C反应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患者中有34例患者为肺炎高热患者,占比例的23.3%;有26例为胸膜炎患者,占比例的17.8%;有27例为脑梗死患者,占比例的18.5%;有41例为结缔组织类疾病,占比例的28.1%;有18例为心脑血管疾病,占比例的12.3%。在调查结果中还可以看出,所有患者C反应蛋白或超敏C反应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表现。

C反应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在临床中的检测意义并不完全相同,C反应蛋白在感染性疾病和结缔组织疾病中的检测意义要高于超敏C反应蛋白[3]。结缔组织多为系统受累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等疾病。C反应蛋白作为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在多数结缔组织疾病患者中均会存在升高表现,其也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疾病早期预判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标准。

在研究中发现,红斑狼疮、皮肤炎、系统性硬化病等患者体内的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并不明显,即使是在疾病活动期,血清中的C反应蛋白水平也无明显升高表现。分析认为可能是以下原因造成影响:(1)基因多态性;(2)生成减少:(3)血浆清除加快:(4)患者体内存在两种被激活的单核细胞[4]。但要注意的是,在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期或感染时,C反应蛋白水平均会升高,但升高水平不同,部分患者升高状况不明显。但在患者存在感染时,C反应蛋白水平则会明显升高,因此,对与C反应蛋白异常升高的结缔组织疾病患者来说,要考虑合并感染发生。

血清C反应蛋白是提示细菌感染的重要客观指标,当患者出现细菌感染时,体内的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其检测阳性率可高达90%。而当患者存在病毒感染时,体内的C反应蛋白则大多维持正常水平,或存在轻度升高表现,因此,C反应蛋白水平也能够对患者的感染类型进行鉴别[5]。对C反应蛋白水平在10-99mg/L的患者来说,可考虑为局部病灶感染或浅表性感染,对超过100mg/L的患者来说,则要考虑为侵袭性感染或败血症发生。

C反应蛋白对心脑血管疾病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提示作用,动脉硬化斑块中伴有大量的炎性细胞,其能够刺激肝脏产生C反应蛋白,因此,在动脉硬化患者中,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也预示着斑块破裂的可能性,是预测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因素。此外,超敏C反应蛋白也会成为心血管疾病预测的有效因子,对患者疾病和预后进行预测。

总的来说,C反应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不同疾病中代表者不同的意义,有着不同的预测方向和作用,医师在临床中要根据两个指标不同之处,合理对其加以利用,明确患者疾病诊断,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

参考文献

[1]郭留芹. 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 中国实用医药,2014,9(03):45-46.

[2]康利根,罗志强,朱丽娟. 超敏C反应蛋白与甘油三酯的检测在慢性肾功能衰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江西医药,2014,49(03):276-278.

[3]张林. 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常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3(10):840-842.

[4]刘新华. 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05):57-58.

[5]李艳杰. 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 中国实用医药,2013,8(07):60-61.

论文作者:张玲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2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6

标签:;  ;  ;  ;  ;  ;  ;  ;  

C反应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及其临床价值分析论文_张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