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的传统文化传播探析论文

新媒体环境下的传统文化传播探析论文

新媒体环境下的传统文化传播探析

王 培

(安阳广播电视台,河南 安阳 455000)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日新月异。伴随着科技的进步改变了媒体的呈现形式。当今时代下的媒体,改变了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社会行为。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推动了信息交流和消费文化的发展,同时也是当下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就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以网络、社交化媒介作为载体的新媒体对于传统文化传播具有重大意义。这两者不仅主导着人们感知世界的方式、内容和对象,也使人们的生活方式、组织结构、文化心理结构等发生变化。

关键词 :新媒体环境;传统文化传播;有效路径

一、前言

中华传统文化经过五千年历史文明发展的沉淀而来,对现代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构建中华文化软实力时,需要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要建立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新媒体大环境下,文化传播的媒介和方式都发生了转变。因此,传统文化在继承和发展中要格外注重传播工作的推广,面向社会形成广泛且积极的文化价值。新媒体的出现丰富了传统文化传播的载体和方式,提高了传统文化在传播中的交流互动性质。伴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建立健全全新的传统文化发展体系使学者们需要不断探索的重要内容。新媒体的发展为传统文化传播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也使传统文化的传播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特点。

二、新媒体传播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一)新媒体改变了传统传播模式

新媒体的出现使传统传播模式发生转变。在转变过程中,由于时代背景的差异,原生化较强的传统文化受新媒体影响,开始重新构建。新媒体技术手段对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和形态进行包装,使传统文化由之前的学术性、远离生活转变为趣味性、生活性,增加了传统文化的受众范围。在新媒体传播的推动下,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电视节目逐渐兴起,如《百家讲坛》《汉字英雄》等语言文字类节目;《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等古装剧,都是传统文化融入大众传播媒介的一种表现。新媒体通过结合现代媒介技术,将传统文化向娱乐性、寓教于乐的形式转变。经过社会化媒体传播的传统文化更加通俗易懂,且深入寻常百姓家。

生1:小兔子喜欢吃胡萝卜和青菜。它会蹦到胡萝卜前,闻一闻,再捧起胡萝卜美滋滋地品尝。吃东西的时候,它的胡须还在抖动呢。

本文所有实验全部在Windows 7操作系统下完成,选用UCI数据集上的鸢尾花数据集,基于MATLAB对OVO及OVA两种解决多分类问题的方法进行仿真实验。实验分两组进行,从不同角度比较OVO及OVA方法的优劣性。

(二)新媒体改变了传统文化完整性

传统文化可以被看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在内容上,它具有自身的承接性和连续性。中华传统文化最初是以书本的形式流传演变而来。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受到历史环境、时代背景和语言等多方面的差异,使传统文化内容与现代生活,存在传播上的障碍和隔阂,与人们日常生活格格不入。这也就导致当人们想要了解传统文化的思想和内涵时,就会出现片段化、选择化等现象。长此以往,加上新媒体时代传播方式碎片化的特点,就会使得一些传承度较高的文化反复传播,而那些难以理解或偏离实际生活的文化就会被忽略。以传统文化在公众社交网络的传播为例,在传播过程中内容过分侧重于国学经典、饮食文化、节日礼仪、民族风俗或曲艺艺术等方面,但这些仅仅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并不能代表传统文化的全部内容。虽然在当今社会的新媒体大背景下,越来越多人们加入到对传播信息把关的过程中,但由于传播内容受到了大众筛选,最终呈现的内容往往过分碎片化,反而影响了传统文化传承的完整性,也阻碍了人们对传统文化全面且客观的研究。在人们过分追求娱乐化的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逐渐被人们趣味化,而这种趣味化程度一旦掌握不好,就会造成对传统文化的过度消费。传统文化追本溯源依旧是一种严肃且逻辑性较强的内容,若在新时代下被过分装潢和包装,就会失去了原本的传播意义。

三、传统文化在传播中面临的困境

最初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过于单一,速度非常缓慢,且对传统媒体依赖性极强。因此,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文化一时难以接受这种快速、碎片化的新媒体传播方式,在传播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诸子百家争鸣时期,文化传播主要是将精髓刻在竹简之上,无论是在传播范围和速度方面都有很大限制。后来到了汉代,受到造纸术的影响传统文化被压缩在一张又一张的白纸中,发展至今文化依旧以书籍的形式进行传播。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围和传播速度。但由于人们国学基础薄弱,在面对枯燥冗长的文字时,依旧很难提起兴趣。加之在信息化、快节奏的时代,人们的时间被分割为一个又一个碎片,很难有时间心无旁骛地进行阅读。受到新媒体的冲击,人们的关注点经常被吸引或分散,更习惯于利用碎片化时间来获取信息。另外,微信、微博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微信、微博的蓬勃发展更加证明了新媒体时代传播实力的强劲,这也就使得传统文化的传播面临越来越多严峻考验。倘若一味遵循原有的传播方式,脱离新兴新媒体技术,那么传统文化的传播将寸步难行。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灿烂文化。它不仅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特质和思想观念,还伴随着强烈的民族色彩,是民族文化时代性和民族性的一种体现。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各个内容都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应运而生且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起着积极作用的。在新媒体出现和普及之前,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主要以传统媒介为载体,传播速度慢且传播形式单一。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也开始与时俱进,逐渐演化出新的传播内容和形式。传统文化在漫长的传播过程中,有的传播到异国他乡,有的则昙花一现,但不管怎样,这些都是传统文化自我发展的必然过程。受到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工业革命的影响,曾经被中国广泛推崇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淡出人们的视野。随之而来的则是“德先生”和“赛先生”在中国大地生根、发芽,这也是世界为近代中国输送先进文化的一种表现。这种文化的输入不仅推动了我国近代科学的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在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心中传统文化的素养及知识储备。

四、新媒体环境下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路径

(一)以传统媒体平台为依托,拓展传统文化传播

新媒体作为人们在新时期进行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工具,对文化传播具有重大意义。在新媒体时代下,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为载体,拓宽传统文化的传播渠道。首先,应该明确在新环境下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需求,建立健全传统文化传播的新格局,提高传统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其次,还要注重丰富新媒体的文化内涵,与传统文化的传播建设相融合。新媒体作为新时代下一个重要的传播载体,基本要求就是要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强化自身文化建设。尤其是当下传统文化在依托新媒体为载体进行传播时,具有娱乐化、粗俗化等问题,阻碍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对此,丰富新媒体的文化底蕴更为迫切。最后,文化的传播需要依托多种新媒体平台。可以积极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播,拓展传统文化的社会辐射力,有利于形成积极有效的文化价值,促进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③以“忄”(同“心”)为形符的字:忆、忏、悔、忧、悲、愉、悦;这些字都跟心有关,“忆、忏、悔”表示的是不同的心理,“忧、悲、愉、悦”指的是不同的心情。

(二)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构建文化发展新格局

在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播时,还要注重传播方式的创新,要随着时代发展与现代人的生产、生活方式相契合。首先,要依托新媒体的大背景对传播方式进行创新,为大众提供更加便捷、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增强传统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其次,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媒体的传播优势,丰富文化传播渠道,为社会大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节目,以实现满足人们文化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的目标。最后,还要注重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弥补传统文化流失和传播力度不足的问题。以新媒体平台为依托,呼吁大众积极加入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播的行列中,树立传统文化保护意识,增强民众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提高民族归属感和自豪感。

五、结束语

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是文化继承和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提高民族文化价值的重要表现。新媒体的出现,为传统文化提供了新的传播载体和方式。在未来,传统文化传播路径要继续以传统媒体平台为载体,融合新媒体传播方式,拓宽传统文化的传播渠道,创新传播方式,构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共存的传统文化传播新格局。

参考文献 :

[1]杨小花.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的民间传播模式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6.

[2]彭丽娟.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如何实现融合与发展[J].西部广播电视,2016(22):26.

[3]张晓娴.新媒体时代下报纸的生存状况及出路[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4]邓安球.论文化产业概念与分类[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144-147.

[5]李媛媛,洪向华.实现中国梦呼唤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J].红旗文稿,2014(10):16-17.

[6]张可,沈妍斐.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传播研究[J].新媒体研究,2019(04).

[7]许小凡,郭书凝,何秋辉,孙静.中华传统文化新媒体传播之我见[J].新媒体研究,2019(02).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5079 (2019) 12-0159-02

作者简介 :王培,女,汉族,河南安阳人,中级记者。研究方向:新闻类。

标签:;  ;  ;  ;  

新媒体环境下的传统文化传播探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