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理论的分类与审计基础理论的结构_审计质量论文

审计理论的分类与审计基础理论的结构_审计质量论文

审计理论分类与审计基础理论结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基础理论论文,理论论文,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审计理论分类

(一)按理论的地位和作用来分,审计理论可分为审计基础理论和审计应用理论

审计基础理论是审计这门科学和审计实践的奠基理论,它解决诸如审计产生的根本动因和审计环境、构成审计学的基本概念体系和进行审计工作必须拥有的基本概念体系等问题,这些理论是探讨其他审计理论的基础,审计基础理论规定和影响着审计发展的全过程和发展方向,它对审计实践具有间接影响,例如审计的定义不管如何表述,它不可能立即改变审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审计应用理论,是运用审计基础理论在实践中形成和得到的方式方法性理论,它们是直接影响审计实践和规范审计工作的理论。例如审计程序和方法理论、审计准则理论、审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理论、审计发展史理论、审计管理(含人员管理、体制管理和质量管理等)理论等。

(二)按理论的研究方法分,审计理论可分为规范理论和实证理论

规范理论是运用归纳法、演绎法等基本方法进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所形成的理论,这种理论的逻辑严密性较强,它说明的是“世界(事物)应该是什么”;实证理论则从现实生活中提取大量的数据资料,通过分类和加工整理,以数据所表现的状况和发展趋势来证明某一现成理论的真伪。它说明的主要是“世界(事物)现在是什么”。

(三)按理论的研究内容分,审计理论可分为财务审计理论和绩效审计理论

财务审计理论是研究财务报表审计的原则(准则)、程序和方法的理论;绩效审计理论包括西方国家提出的经营审计、管理审计、3E审计的程序和方法理论。我国所说的效益审计与绩效审计的内涵基本相同。

(四)按审计的执行主体分,审计理论可分为政府(国家)审计理论、民间(独立)审计理论和内部审计理论

政府审计是代表国家利益的审计机关对国家其他机关使用的财政资金是否合法、有效,以及会计资料是否真实进行审计,它履行的主要是经济监督职能;民间审计是受托审计,它履行的主要是经济鉴证职能;内部审计是在单位内部实行的审计行为,其职能主要是评价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开展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为管理当局的经营决策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以上关于审计理论的分类,最基本最重要的分类是第一种。它是许多学科中对理论进行分类的方法。以下我们着重讨论审计基础理论的结构。

二、审计基础理论结构

(一)审计产生的根本动因关于审计产生的根本动因,理论界已经达成不容争论的共识:受托经济责任的产生和委托代理关系的形成导致了审计的产生。而受托经济责任的产生又是以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的分离为前提条件的。在两权合一条件下,不需要审计,或者说没有审计需求。理论上讲,无论是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只要存在经济上的委托和受托(代理)关系,审计就是必要的。

(二)审计环境理论

社会经济制度对审计的产生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在奴隶社会,一些人受国王委托在国家中专门从事财政管理掌管钱财的工作,为了防止这些人在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错弊,最初形式的国家审计---官厅审计应运而生。人类社会进步到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后,受托经济责任不断发展,于是又产生了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

法律制度显然是影响审计的重要环境因素。审计的建立和发展与其他许多事物一样,无不依靠各国法律法规的推动。这些法律包括宪法、公司法、证券法、商法、经济法、审计法、会计法、税法等。

会计制度对审计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我国会计制度包括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国家发布的有关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披露等单

项法规制度,这些制度是审计的法规依据和标准。会计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审计的发展。

企业制度的形成和科技进步与发展始终与审计制度的发展密切相联。

(三)审计学基本概念体系

审计学的基本概念是审计基本理论的核心,是构建审计科学的骨架。这些基本概念应该包括:审计的定义(或本质)、审计对象、审计职能、审计目标和审计假设。

审计的定义:作者对审计所下的定义是:“审计是监督或鉴证经济活动真实、合规并评价其绩效的活动”。可以这样理解审计的本质:审计是一种经济监督,审计是独立的经济监督,审计是代表所有权的经济监督。

审计的对象,准确的说审计对象是经济活动中所体现的经济责任。如果仍然用“会计账目”或“财务报表”作为审计的对象,显然过于狭窄了。

审计的职能,理论界并没有很大的分歧,一般都认为它具有监督、鉴证和评价三项职能。

审计目标,审计目标是一个体系:既有层次之分---总目标、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如货币资金审计目标、存货审计目标等),又有类别之分---财务审计目标和效益审计目标。

审计假设,合理怀疑假设是产生审计需求的前提,可验证假设和独立性假设是实现审计职能的前提,证据可靠假设是审计委托人和社会公众接受审计意见和结论的前提,内控有效性假设是抽样审计方法及其它所支持的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基础审计得以成立的前提,审计效益假设是开展效益审计的前提。

(四)审计工作基本概念体系

在西方审计学中,常常将下列概念称为审计基本概念:独立性、证据、职业谨慎和道德行为、公允反映(或表达)。我们将其归为审计工作基本概念体系,以便与审计学基本概念相区别。

独立性,所谓独立是指审计人员的精神(或实质)独立和形式独立两个方面,精神独立是要求审计人员在思想观念上不偏不倚,能公正地发表意见而不受制于其他任何组织和人员的干预;形式独立则是指审计人员在组织地位上与客户是独立的,即审计组织独立于被审计单位之外。我国审计界一般将独立性具体归纳为:组织独立、人员独立、审计工作计划独立和经费独立。

证据,证据的充分性和有效性是审计质量的保证。充分性是数量概念,有效性是质量概念。美国学者曾列出一个审计等式:证据=会计资料+确认资料。它不是一个反映数量关系的等式,而是反映证据来源、形成和证据质量的等式,说明审计证据主要是从会计资料中取得和确认的。合理的职业谨慎或应有的审计关注是审计工作的重要原则,这个概念要求审计师按照职业谨慎原则实施审计工作,以便查出应该查出的错误和舞弊。

职业道德行为是指审计职业必须执行公认的道德标准。审计是一种职业,它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对委托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对本职业同仁负责,还要对自己负责。

公允反映,一般包括三层含义:表明会计核算的合理性(遵守了公认会计原则),会计揭示的充分性,以及审计判断的合理性。

标签:;  ;  ;  ;  ;  ;  ;  ;  

审计理论的分类与审计基础理论的结构_审计质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