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_创设教学情境论文

思想政治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_创设教学情境论文

思想政治课教学发现问题情境的创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情境论文,思想政治论文,课教学论文,发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教学中,问题情境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呈现问题的情境,即教师通过语言文字、教材或其他教学手段向学生提出有关的问题,这类问题一般都有已知或现存的解决方案和方法;另一种是发现问题的情境,即教师并不向学生呈现明确的问题,而是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设置具有一定难度的、需要学生努力探寻的学习情境。让学生通过对有行关现象、事例、现实生活或其他学习材料的感知,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重视发现问题情境的创设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传统教育把知识看成是一种教育结果,它关心的是传授给了学生“多少”知识。素质教育则把知识看作是一种过程,它除了关心所传授知识的数量外,更关心“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使学生获得知识,即学生能力的提高。因此,重视发现问题情境的创设,乃是素质教育有别于传统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发现问题情境的创设途径

问题是教学的中心。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应当是一个不断地创设发现问题情境以利于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的整体过程,还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些微观环节,都应重视发现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进入问题思考者的“角色”。在教学中,教师创设发现问题情境的方式可以有如下几种:

1.呈现想要加以理论讲解的现象或事实创设问题情境。教授一个全新的概念、观点往往可以采用这种方式。比如在教学商品知识时,先给学生呈现一些常见的现象:人们生活中必需的柴、米、油、盐、酱、醋、菜,都得花钱买:学生用的书、笔、纸、墨等也是花钱买的。那么这些花钱买来的东西有哪些共同的地方?人们为什么要买这些东西?不同的东西为什么要花不同数量的钱买?这就给学生学习新概念、新观点创设了一个较好的问题情境。

2.通过列举典型事例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举这么一个典型例子:某县近年来大力发展河蟹育苗业。由于幼蟹特别喜欢在水草上栖息,农民要在蟹棚放置大量水草,因此,水草需求量猛增,该县一年的水草需求在400万千克以上。于是水草价格倍增,每千克水草卖到2至3元,出现“水草价格赛韭菜”的现象。对这样的经济现象,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之前难以作出正确的解释,于是容易产生学习兴趣和解答问题的需要,进入问题情境。

3.通过激发学生思想上的矛盾创设问题情境。现在的学生思想异常活跃,社会上不同意识形态、不同价值观在其思想上都会有所反映,因此在他们的思想认识上往往存在较多的矛盾和困惑。比如讲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时,学生在认识上总会有这样的想法:既然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那为什么我国还存在较多的腐败现象?为什么许多国有大中型企业经济效益不高?为什么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选择”私有制?对这些认识上存在的问题,教师若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课本理论,有意识地激发思想认识上的矛盾,并加以正确地指导和提示,就能收到较好的成效。

4.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家庭、学校、社会都有大量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在生活中,学生已经接触到许多与学科理论有关的生活事件,形成了政治学习的前概念和相应的认知结构。教师在教学时要使政治理论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恰到好处地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事件来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比如在教完“市场经济”的相关内容后,教师可联系学生生活给这样一段文字材料:近一段时间,因为媒体的报道,人们对自己餐桌上的食品越来越不放心了。先是“毒大米”,然后是“敌敌畏”浸泡的“毒火腿”,还有假酒、“染色鱼”、“染色化工红心鸡蛋”等等。震惊全国的安徽阜阳劣质奶粉害婴事件,更让人们对食品安全深深忧虑,甚至有人发出“现在我们还能吃什么”的感叹。这段文字创设了一个较好的问题情境。

利用学生的生活事件或经验来引发学生自我发现问题的情境,要注意:一是要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教学素材;二是尽可能让学生发散性地提出相关问题;三是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与筛选,选择切合教学要求的问题来进行教学,而并不是刻意追求解决所有问题。

二、发现问题情境创设要注意的问题

重视发现问题情境的创设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克服“闷课”现象,营造一种充满活力和灵气的课堂气氛,进而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乐学”、“会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为了情境而创设情境,而要根据具体的教学需要而创设。具体来说,发现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注意这么一些方面:

1.教学中师生关系要发生根本的转型。在教学中,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和占有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和学习者。这就要求改变教师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做法,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励学生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学要真正让学生具有话语权,教师要学会“沉默”,少教授,多平等地参与。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对教师主导作用的否定,教师要花时间与精力进行发现问题情境的创设及富有创造性的教学管理和组织,同时教师也应当成为一名学习者,因为学生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问题及其解决,可能与教师的认知或预计相冲突。很多情况下,教师要在学生面前坦率地承认自己的不足,与学生共同研讨和思考。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本身也在不断充实、丰富、完善自己。

2.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等待时间”。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没有耐心等待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以至于学生没有时间进行思考,从事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活动。在发现问题情境的创设中,教师要注意留给学生足够的“等待时间”:一是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后等待的时间;二是教师对学生的问题做出反应所等待的时间。适当延长“等待时间”有重要的学习意义,如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的质量提高,猜测性提问和回答增多,推理活动增加,问题多样化,问题和回答的灵活性增强,提问的数量和类型多样,学生特别是差生的学习自信心会增强、期望效应会提高等。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来增加“等待时间”。

3.教师教学理念的同步跟进。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教学需要较多的时间,许多学生缺乏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和习惯,教学过程中会出现比较“乱”的局面;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也有一个从“变革”到“常态”的适应过程。因此,教师自己在教学理念上要有突破。首先,要在思想上认识到自由、宽松地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情境,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大胆提问,让每一个学生都认识到,即使他们的问题看起来幼稚可笑或不着边际,也值得表达出来与他人分享和共同研究。第二,要意识到提高学生的能力不可能一步到位,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有一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需要在自主实践活动中来培养。第三,教师要作为学习共同体的平等一员,参与到学生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并恰到好处地组织好教学;同时教师要尽可能减少低效或无效的教学活动,以增大学生自主地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4.积极尝试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创设发现问题情境的途径多种多样,基于学生问题的教学方式也应不拘一格。但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应该和教学风格、教学艺术结合起来形成特色,只有形成特色才能对学生起到吸引、熏陶、渗透、愉悦、审美、思维、启迪的作用。教师应当努力去尝试基于学生问题的教学研究,让学生自主地建构问题,自主地设计问题解决的方案,自主地进行问题解决,自主地对问题解决的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

5.发现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把握好度。创设的问题既要给学生留下思索和想象的空间,又不能过于“直白”和简单;既要满足“问题”的需要,又要贴近学生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水平;既要依据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整个教学过程安排的需要,适时地创设和运用问题情境,又不能过多过滥,以至冲淡重点。总之,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要紧扣教材内容,贴近学生实际,有利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的发挥,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标签:;  

思想政治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_创设教学情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