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研究舒血宁注射液与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及安全论文_王军梅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四处医院神经内科 山西晋中 030600)

【摘要】目的:比较舒血宁注射液与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8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性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的40例患者采用舒血宁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的40例患者采用疏血通注射液进行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体温、心率、舒张压以及收缩压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两周后,患者NIH-NINDS评分中的空腹血糖、椎基底动脉梗死评分,观察组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高同型半胱氨酸的评分上,对照组明显优于观察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舒血宁与疏血通的治疗效果各有各的优势,具体选择何种药物,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定。

【关键词】舒血宁;疏血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7-0045-02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是由于脑动脉的闭塞导致的脑组织的梗死,伴随着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的损伤,是现代社会中导致致死和致残的最重要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事件[1]。该病发病率高,且致死和致残性强,可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急性期,及时有效的治疗是减轻致残程度,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本次研究选取我院在2013年8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性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其治疗资料进行研究,旨在比较舒血宁注射液与疏血通注射和资料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3年8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性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男49例,女31例,年龄在55~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3±8.5)岁;NIHSS评分在3~8分之间,平均评分为(4.5±1.7)分;颈内动脉梗死38例,椎基底动脉梗死42例。所选取的患者均符合有关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经过MRI及CT检查确诊。患者在入院前均没有经过血液稀释、抗凝及溶栓治疗。8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先进行常规治疗,胞二磷酸胆碱,口服阿司匹林,保持水电解质平衡。观察组的40例患者采用舒血宁注射液(5ml,国药准字Z13020795,神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进行治疗,将10ml(2支)舒血宁注射液加入到250ml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中进行静脉滴注,每天一次,连续治疗两周。对照组的40例患者采用疏血通注射液(2ml,国药准字Z20010100,牡丹江友搏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治疗,将6ml(3支)疏血通注射液加入到250ml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中进行静脉滴注,每天一次,连续治疗两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体温、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变化,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0.05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基础。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比较

经过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体温、心率、舒张压以及收缩压均明显改善(P<0.05)。

2.2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NIH-NINDS评分比较

治疗两周后,患者NIH-NINDS评分中的空腹血糖、椎基底动脉梗死评分,观察组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高同型半胱氨酸的评分上,对照组明显优于观察组(P<0.05),详见表。

3.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系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进而产生临床上对应的神经功能缺失表现。脑梗死依据发病机制的不同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等主要类型。其中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全部脑梗死的60%,因而通常所说的‘脑梗死’实际上指的是脑血栓形成。该病的发病机制较复杂,主要是由于梗死区的脑供血受到阻碍,导致脑组织缺氧缺血,引起三磷腺苷的生成减少,脑内细胞受损,造成脑水肿,当脑组织缺血时,后侧的支循环开放,自由基的生成过多,引起患者出现神经功能障碍[2]。有研究资料成,由于脑血管缺血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神经中枢部分会形成血小板激活因子,从而产生多种临床症状[3]。舒血宁注射液为银杏叶的提取物制剂,其主要成分为银杏内酯A,具有促进脑内血流量、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降低血管的阻力、扩张血管、清除氧自由基、降低血液的粘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理作用,对于血流动力学有明显改善作用。疏血通注射液则是由水蛭、地龙等中药材提取制作而成,其主要成分为蚓激酶物质以及水蛭素养物质等,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聚和释放、促进缺血组织的功能恢复、改善脑部循环等作用,能够促进内皮细胞的生成,保护脑部神经细胞[4]。

本次研究结果提示,经过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体温、心率、舒张压以及收缩压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两周后,患者NIH-NINDS评分中的空腹血糖、椎基底动脉梗死评分,观察组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刘平等研究指出,对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采用舒血宁进行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血浆高半胱氨酸水平的下降。本次研究中,在高同型半胱氨酸的评分上,对照组明显优于观察组(P<0.05),提示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脑梗死患者治疗方面舒血宁较疏血通具有更为显著的优势。

部分报道指出,在采用疏血通或舒血宁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时,患者在治疗期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血压升高或心悸表现。但在本次研究中,同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心率、体温、血压等生命体征指标仅出现明显改善,未见异常变化,其变化程度均在正常范围内,同相关报道中的结论存在一定差异,可能同两次研究入选样本范围不同有关,建议在今后研究中进一步扩压样本纳入范围以提高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舒血宁与疏血通的治疗效果各有各的优势,具体选择何种药物,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定。

【参考文献】

[1]高音,石云琼,胡玉莉.舒血宁注射液与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6):20-22.

[2]肖旭,胡卫健.红花黄色素A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36例临床疗效观察[J].西部医学.2011,23(5):932-933,936.

[3]林香玉,黄美凤,陈润清等.疏血通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1,10(4):402-405.

[4]殷旭华.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1,08(28):52-53.

论文作者:王军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4

标签:;  ;  ;  ;  ;  ;  ;  ;  

对比研究舒血宁注射液与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及安全论文_王军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