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镇化的土地经济问题探析论文

基于城镇化的土地经济问题探析论文

基于城镇化的土地经济问题探析

吕美丽

(平度市自然资源局,山东 青岛 266701)

[摘要] 在当前城镇化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土地经济虽然取得了发展,但是难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这就需要针对实际情况,准确的把握城镇化进程之中土地利用的有效政策机制,最终满足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需求。所以,本文针对城镇化背景下的土地经济问题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实际建设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 城镇化;土地;经济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于城市群作为主体,从而构建大中小城市以及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市新格局,需要进一步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翻开历史,我们不难看出,经济发展永远都是追求的主题,土地资源是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条件。

1 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土地经济问题

1.1 缺乏科学规划,土地利用率偏低

基于城镇化的发展,农村人员逐渐转移到城镇,这样会出现房舍与土地大量闲置的问题,进而对土地使用布局带来直接的影响,同时在征地方面也面临一定问题。在实施农村土地规划中,由于无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就会影响农业生产水平。在农村,虽然已经整理了散乱、闲置,建设过于粗放等一系列的问题,但是在改造开发中一直处于低效用的局面,还需要优化城乡的实际用地结构,最终实现节约集约用地得到有效的推动。但是以人为核心城镇化发展,要求达到45%左右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这样就会进一步加大土地的闲置面积,需要各级政府做好对应的科学规划,节约集约用地,最终提升土地利用率[1]

研究了一种基于固定式相机对动态目标的三维重建,使用了动态目标提取和目标跟踪算法[3]提取目标图像区域,并采用GMS特征匹配算法[4]进行图像特征匹配,将传统的三维重建拓展应用到更多的摄像情形,无需如Kinect等专业立体视觉成像设备,使用固定式的摄像设备就能对动态目标物体进行三维重构.对固定式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到的图像信息增强可视化的同时,也为动态目标重建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法。

1.2 土地流转制度不健全,需要改善土地政策

考虑到我国人口较多,并且对应的土地总量偏多,但是却存在人均土地面积较小的问题,在这一种情况下就无法实现其规模经营效益。在城镇化的实际进程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在逐渐朝着城镇化转移,而土地流转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只有将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固,在配合上制度的实施,才能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此外,基于集体土地产权制度还存在划分不明确的问题,在法律方面的保护还有所缺失,并且土地市场不够完善,就会进一步提高土地的交易成本,影响城镇化的发展,这样也不利于土地市场的完善与发育。在政府资金筹集的过程中,不断出现了标志性、形象性工程,从而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低成本土地在市场之中出现,虽然投资得到了酵素,但是机难免会滋生经济泡沫,最终对土地资源的持续发展带来影响。

2 城镇化进程中土地经济问题的改善途径

2.1 努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完善集约型用地制度

在当前的城镇化进程中,基于实际利益完善对土地的科学规划,这样就可以满足个人与集体、当前与今后土地经济关系的有效协调,通过城乡用地的科学处理,从整体上把握土地规划体系,这样就可以将城镇化与工业化的政策性与系统性问题解决,最终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集约用地和保护耕地的基础上,也可以满足城镇用地标准与规模的科学制定,从而有效控制用地规模,实现土地利用率的提高。另外,在实施土地整理之后,也可以考虑到行政管理模式的利用,从而开发对应闲置的土地和零星的弃耕地,实现城镇建设用地的盘活,这样就可以从原本的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从而实现土地市场的完善,推动土地的集约利用。

2.2 利用土地流转制度,完善城镇土地市场

在持续发展城镇化的基础上,土地流转的作用意义巨大。所以,政府还需要重点关注土地流转,基于实时的监控与管理,在配合上操作与市场之中的具体情况,就可以满足有效的调整其规章制度。在推进城镇化的建设进程之中,还应该确保农田总体的平衡,再结合时代发展的基本需求,这样就能够满足其用途的拓展,最终提高土地质量,确保在合理的方式之下,能够有效的流转农村居住用地。直接深入群众让其了解土地流转的必要性,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高农民的实际重视度,这样也可以实现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从而加速城镇化建设。对于土地承包经营权、进城务工等都应该针对性的做好分析,这样才可以让土地流转的有效性得到大幅度的增强[2]

针对城镇化的用地规模,也需要做好严格的控制,再与法律、市场以及行政等手段相互的结合,能够正确有效的处理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国家机关用地以及公益事业用地的关系处理,实现土地配置方式的有效改善,最终满足从原本粗放的模式转变为集约化模式。通过市场情况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完善土地分配制度的基础上,就可以选择利用招标、拍卖等模式,让土地交易市场持续的规范。对于个别用地权限,也需要让地方政府严格的加以控制,能够公开其基准地价和标定地价,通过规范化的操作流程,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保障失地农民的基本利益。

这样一来,广泛意义的“道家思想”在《文》一书中就有了多种体现,如引用(化用)道家典故、语句和思想,引用(化用)代表人物名字、著作名称及名词概念等。为了能更突出的显示道家思想对《文》的影响,此处忽略“引用(化用)代表人物名字、著作名称及名词概念”的情况,不计入统计范围,也不作过多冗赘,仅在第二部分简单分析。为明确观察,现逐一将《文》中引用(化用)道家典故、语句的情况摘录如下:

3 结语

总而言之,城镇化作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带来便利的同时,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土地利用率偏低、土地流转制度不健全等问题,都会对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经济健康发展带来影响,所以,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实现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积极推动土地流转制度,这样才能够确保土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嘉明.后土地经济时代的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7(12):5-6.

[2]刘辉. 城镇化过程中的土地资源配置问题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6.

[中图分类号] F29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2096-1995(2019)31-0227-01

标签:;  ;  ;  ;  

基于城镇化的土地经济问题探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