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人民银行场外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银行论文

基层人民银行场外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银行论文

基层人民银行非现场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民银行论文,对策论文,基层论文,现场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各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金融机构数量不断增加,基层人行的金融监管任务越来越重。如果单靠现场检查方式,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不能适应金融业日益发展的需要。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必然要求基层人行的金融监管方式从主要依靠现场检查方式转变到现场检查与非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上来。目前,德国、英国、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都建立了完善的非现场监管机制,非现场监管水平已提高到利用电子计算机网络系统对金融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以此作为金融监管的基础,非现场监管的优越性得到了充分发挥。而在我国,基层人行非现场监管工作才刚刚起步,尚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是制约基层人行金融监管工作质量提高的一大障碍。

一、非现场监管的部分数据难以统计。目前,非现场监管的基础数据绝大部分要由基层商业银行会计部门提供,但会计部门对发生的金融业务都是按发生日记帐,而非现场监管的某些基础数据是按到期日统计的,如计算资产流动性比例指标,就要统计一个月内到期的存款和一个月内到期的贷款等基础数据。这些数据无法直接从会计科目中转化出来,统计难度很大,有时这些基础数据虽然计算出来了,但误差很大,甚至近似于数字游戏,对非现场监管已缺乏参考价值。

二、非现场监管手段落后,缺乏必要的计算机处理软件。随着金融业务的发展和金融风险的扩大,必然要求中央银行既要通过对银行业实施日常的、连续的非现场监管,以控制单个银行的风险程度,又要通过对整个金融系统实施全面的非现场监管,以控制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集中程度。因此中央银行非现场监管的频率应由按季按月提高到按日或即时监控,并在此基础上能逐步达到对金融风险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分析,不断提高发现问题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现代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实现上述要求创造了条件,西方发达国家都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对金融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可以从动态发展的角度掌握银行机构的经营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发出预警信号,并以此作为非现场监管的基础,从而加强了现场监管的针对性。而从我们基层人行非现场监管手段来看,计算机处理系统尚未运用,对金融机构报来的报表资料的计算、校对和分析,还靠人工来完成,监管信息的传输还靠邮寄方式,使得非现场监管人员的大量时间用在数据的汇总和完成报表上,既缺乏时效性,质量也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非现场监管的功能,难以发挥非现场监管的预先防范金融风险的作用,也不利于中央银行在更大范围内及时掌据金融脉搏,更加有效地搞好宏观调控。

三、基层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难以达到规定的要求,制约着非现场监管水平的提高。根据人民银行规定,银行业非现场检查的内容,包括合规性检查和风险性检查两部分,其中风险性检查的重点,主要是考核银行机构有关资产负债比例执行情况。目前,我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主要有九项监控性指标和六项监测性指标,可以说较好地达到了防范金融风险的目的,但考虑到我国基层银行业的运行水平,中央银行对资产负债比例的执行又作了特殊规定,如规定监控性指标是各行必须达到的指令性指标,监测性指标仅作为参考性指标,是监控性指标的必要补充。尽管如此,基层人行在执行中仍感困难:1、资本充足率问题。由于商业银行资本金集中于总行,基层行只行营运资金,没有或很少有资本金,因此就谈不上资本充足率,与之相关的资产负债比例监管指标如单个贷款比例、国际商业借款指标等便失去监控评价的基础。2、存贷比例问题。当前,商业银行存货比例监控指标执行情况是由人民银行总行以法人为单位进行考核的,作为一级法人的各商业银行总行便根据各自情况在系统内实行存货比例管理。基层人民银行作为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考核行,只能根据各商业银行总行对其分支机构的分解指标进行考核。但基层商业银行的上级行下达的分解指标并不按固定比率计算,除根据存款增加因素外,还与信贷资产质量、贷款回收率、利息实收率等指标挂钩,实际上仍是信贷规模控制,因此基层人民银行很难以规定的存贷比例来监测基层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状况。两者的矛盾导致了基层商业银行存贷比例管理的“空运转”。

四、收集的非现场监管报表缺乏必要的补充以及表外项目分析。基层商业银行按月或按季上报的各种报表,虽然可以在项目上尽可能细化一些、但毕竟只是一张表的容量。非现场监管人员如用作具体分析,其提供的信息是远远不够的,还应有必要的补充和表外项目说明。商业银行的表外项目,主要是指银行通过担保等一类合同、合约性的经济金融活动,承担了一些可能取得的收益,但同时又增如了风险项目,是改变银行下期资产负债表内项目的重要内容。其重要性在于,银行的风险不单来自于资产负债表内的实际发生的项目,而且也来自于表外的一些经济金融活动。这些问题如不引起足够的关注和重视,非现场监管的防范金融风险作用将大打折扣。

五、非现场监管的范围不够全面。主要表现在:1、注重人民币业务的非现场监管,对外币业务的非现场监管重视不够;2、注重对传统信用风险的非现场监管,对伴随新金融工具而产生的新金融风险重视不够。

六、非现场监管发现的问题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非现场监管与现场稽核相比较,只是形式上的不同,同样应有检查结果。但从基层人行非现场检查的情况看,非现场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未能及时通报稽核部门,或者虽已通报稽核部门,但稽核部门也未对此组织实施现场稽核或跟踪检查,使得非现场检查的作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七、非现场监管人员的素质亟待提高。非现场监管是人民银行实施金融监管的一项全新工作,其任务重、要求高、难度大,客观上要求有一支具有全面系统的金融知识和具有较强业务分析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员从事这项工作,才能保证非现场监管质量。但是,目前基层人行非理场监管人员的现状是新手多,业务素质参差不齐,有的人员只能做一些数字的汇总工作,缺乏系统的金融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以及综台分析能力,加之上级行对基层人行非现场监管人员缺乏必要的业务培训和指导,致使非现场检查人员的素质与非现场核查的要求形成较强的反差,这是非现场检查工作中存在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上述问题的存在,主要原因是因为基层人行非现场监管工作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有些问题尚需不断实践和完善,但如果过分强调这些问题和困难,人为地放缓非现场监管的步伐,就不利于提高中央银行金融监管水平。因此笔者建议:

一、尽快建立非现场监管计算机应用系统。第一阶段,通过建立非现场监管计算机处理系统,能达到对金融机构报送的报表资料进行数据整理、计算、校对和分析,并由计算机输出分析结果。非现场监管人员根据输出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对无问题的金融机构发出非现场检查签定书,并存入非现场监管计算机应用系统;对有问题的金融机构,提交稽核部门查处,并将查处结果存入非现场监管系统。第二阶段,建立非现场监管计算机网络系统,使基层人行的非现场监管系统与商业银行业务处理系统联网,通过程序的转换,就能够及时掌握商业银行的业务变更情况。同时,人民银行的上级行通过非现场监管网络系统,可以随时调入下级行的非现场监管信息资料,以实现对本地区,本省或全国范围内的所有金融机构实施非现场监管,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早期预警机制。

二、科学核定非现场监管指标考核体系。由于我国基层商业银行特殊状况,目前尚不能完全实现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因此基层人民银行在实施非现场监管时,可设立一些可调节的资产负债比例活动范围,而不是生搬硬套地将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指标都固定化,最好能做到因行制宜,因地而异,适时调整,不搞一刀切,以避免人民银行非现场监管脱离实际,流于形式。

三、全方位地收集金融机构多方面的报表资料,消除人民银行非现场监管的盲区。基层商业银行按规定向人民银行报送的各种报表资料,既要包括本币业务,也要包括外币业务,既要有传统业务方面的内容,也要有新兴金融业务方面的内容。同时还应适当增加报表资料补充说明和表外项目的分析,以利于人民银行非现场监管。

四、加强业务培训,充实非现场监管人员。基层人行要调整充实非现场监管人员,把业务精、分析能力强的人员充实到非现场监管岗位上。同时,上级行要对非现场监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尽快提高非现场监管人员的业务素质,切实做好非现场监管工作。

五、及时总结推广非现场监管的先进经验。基层人民银行非现场监管正处于推行阶段,对取得成效的人民银行,要及时总结他们的先进经验,并加以宣传推广。同时要加强调查研究工作,弄清楚非现场监管中到底有什么问题,从而提出改进意见,以使人民银行的非现场监管能较为有效地开展。

标签:;  ;  ;  ;  ;  ;  

基层人民银行场外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