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论文_王芳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妇幼保健院产科 442300

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至我院妇产科住院治疗的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并按数字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予以妇产科专科护理,观察组我们予以个性化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两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产科安全管理工作中,个性化护理可以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治疗效果,并且增加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妇产科;安全管理

随着科技与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对于医疗服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医学模式由传统生物模式向生物 -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疾病诊疗体系也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模式转变[1],如何在医疗服务工作中,提高医疗服务效果的同时给患者一个良好的医疗服务体验是现在医疗服务工作值得思考的问题。妇产科是临床重点科室之一,由于妇产科收治患者均为女性,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容易在医疗服务过程中,产生心理不良反应,影响治疗效果[2],给患者造成一定的损失。今我们通过对至我院妇产科住院治疗的300患者的研究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先报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至300例我院妇产科住院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数字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中年龄最小者为19岁,最大年龄为68岁,平均年龄为38.16±2.24岁,病种中:异位妊娠10例、保胎8例、分娩32例、引产3例、子宫肌瘤48、卵巢癌早期12、子宫内膜癌早期6例、功血31例。住院天数最短为3天,最长为21天,平均住院天数为9.13±0.87天;观察组中年龄最小者为21岁,最大年龄为65岁,平均年龄为37.89±2.43岁,病种中:异位妊娠8例、保胎10例、分娩30例、引产3例、子宫肌瘤51例、卵巢癌早期11例、子宫内膜癌早期7例、功血30例。住院天数最短为3天,最长为21天,平均住院天数为9.13±0.87天,所有患者均符合病种住院指征,且患者及家属对本次均知情同意,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种及住院天数上的差异布局用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我们均遵医嘱给药并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对照组我们予以妇产科专科护理,而观察组我们则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具体方法如下:(1)健康宣教 患者入院后,热情向患者介绍科室相关情况,从而提高患者在住院期间的舒适感及陌生感,进而拉近与患者间的距离,根据患者病情向患者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基本掌握自身疾病的相关知识,对于疾病的常见治疗方式有基本的认识,进而有相应的心理基础,减少对于疾病治疗的心理不良反应。(2)心理干预 由于妇产科均为女性患者,情绪容易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进而产生心理不良反应,而妇产科护理人员大多数为女性,容易取得患者信任,拉近与患者间的距离,护理工程中,通过密切的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不良反应及无助感,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帮助其缓解其心理不良情绪。(3)病房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及治疗方案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病房,对于术后短时间内需要卧床的患者,我们予以安置在通风的病区,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通风,但需注意的是总体的气温环境,若气温低时可减少通风时间。对于喜欢安静环境的患者,予以安置在靠两端的病区,减少噪音。对于病房床单、被套等我们加快更换时间,一般患者3天更换一次,术后患者有渗液的保持1天一次。对于卧床患者,增加口腔护理次数,保持口腔清洁。(4)对症护理 针对患者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术后吸氧的患者,我们注意调节氧流量,使其流速基本维持在2L/min左右,同时注意询问患者舒适度,根据患者的切口及引流管位子,适当改变病床的高度;对于卧床的患者,我们加强用空心掌对患者进行拍背,促进痰液的排出同时也可对长期受压部位进行按摩促进功能肌肉群的功能恢复;(5)日常生活护理 针对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由于手术是个高蛋白消耗的过程,需要适当提高蛋白类的进食量。同时对于患者日常生活中需要的必要物品,详细地向患者介绍日常生活中常用物品的位置及注意事项。

1.3观察指标

运用本院制定的基础护理质量评分表对两组护理质量进行评分,评价维度有护理舒适度、病房细节、病人清洁及并发症护理,满分为100分;协助患者从护理服务态度、沟通、护理主动性及护理效率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总分为100分。记录每组患者两项观察指标的得分情况,并计算得的平均数及标准差。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处理本次实验所得数据,对于计量资料我们用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对于计数资料我们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结束后,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为 92.18±0.87、96.24±0.91而对照组则分别为86.62±0.73、87.19±0.39,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对比情况见下表。

3讨论

近年来,医疗纠纷的发生数不断增加,医患关系较前有相当程度的恶化,屡见不鲜的伤医时间不断地刺激大众的敏感神经,给患者一个良好的医疗体验是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营造一个和谐医患患境的有效措施,也符合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发展趋势[3]。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各项评价指标的表现均优于对照组,分析其原因有如下几点:(1)通过心理及健康教育使患者对于自身疾病有了一定的认识,从而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及心理基础,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不良心理反应的产生,同时也调动了患者对于疾病治疗的主动性及积极性。(2)病房护理全面的覆盖了对疾病相关的细节,减少了医疗护理缺陷,从而减少了疾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加快了疾病治愈的时间。(3)生活细节护理可以使患者或患者家属更加方便的完成日常活动,提高了就医治疗的舒适度,更多地关注与疾病治疗的本身。

综上所述,在妇产科安全管理工作中,个性化护理可以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治疗效果,并且增加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肖松舒.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0):1259-1260

[2]吴文平. 人性化护理管理在妇产科的应用[J]. 当代医学,2012,(18)23:117-118.

[3]梁玉萍. 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22:4644-4645.

论文作者:王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9

标签:;  ;  ;  ;  ;  ;  ;  ;  

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论文_王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