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股骨近端骨囊肿手术治疗23例分析论文_谢志杰,柳秋羽,黄新良

小儿股骨近端骨囊肿手术治疗23例分析论文_谢志杰,柳秋羽,黄新良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威海市立第二医院 山东 264200

【摘要】目的:对小儿股骨近端骨囊肿手术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方法:回顾分析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股骨近端骨囊肿患儿23例,均给予手术治疗方法,术后1年随访,观察所有患儿治疗效果。结果:23例患者术后1年随访,19例患儿行X线片检查,有骨组织替代征象,孔腔基本消失,毛玻璃样变化一致,为完全愈合。3例患儿部分愈合,X线片检查下可见有较多小囊残留,但孔腔逐渐缩小。另外1例患儿术后1年出现复发情况,诊断为病理性骨折,给予二次手术治疗方法,取骨诱导活性材料植入,治愈出院。结论:股骨近端故囊肿患儿临床治疗中,主要需结合股骨近端解剖关系、囊肿大小与侵袭范围做手术治疗,并做好填充材料的选择,以此使治疗效果达到最佳。

【关键词】股骨近端;骨囊肿;手术治疗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proximal femoral bone cyst in children. Methods: A total of 23 patients with proximal femoral bone cysts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5.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1 year and all the children were treated. Results: 23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1 year after operation. Nineteen children underwent X - ray examination. There were signs of bone replacement. The cavities disappeared and the frosty was consistent. 3 cases of children part of the healing, X-ray examination showed more small capsule residue, but the hole gradually reduced. Another 1 case of children 1 year after the recurrence of the situation, the diagnosis of pathological fractures, given the second surgical treatment, bone-induced active material implantation, cured and discharged.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proximal femoral head is mainly combined with the anatomical relationship of proximal femur, the size of cyst and the scope of invasion, and make the choice of filling material, so as to achieve the best therapeutic effect.

【Key words】 proximal femur; bone cyst; surgical treatment

骨囊肿在股骨近端位置发病率较高,一般多见于儿童中,早期症状不明显,一般就诊时多为病理性骨折,治疗难度较高。尽管近年来临床治疗中手术治疗手段不断优化,但因手术可能导致骨骺受到损伤,要求做植骨处理,使手术难度增大。这就要求手术治疗中,结合患者病情,选择适宜的填充材料,使治疗效果达到最佳。本次研究主要取23例股骨近端骨囊肿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手术治疗方法应用下取得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股骨近端骨囊肿患儿23例,男14例,女9例,年龄2-9岁,平均(4.5±1.5)岁,病损位置,股骨头颈区、粗隆下区与粗隆间区分别为10例、8例、5例。入选标准:①行CT、X线片与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股骨近端骨囊肿;②就诊时均有局部疼痛、肿胀表现;③病损侵袭为2cm×1cm×1cm-6cm×2cm×3cm;④患儿均无手术禁忌症,且排除其他影响手术治疗的情况。患儿入院后均给予手术治疗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方法

所有患儿均给予手术治疗方法,具体操作流程:①患儿均给予全麻气管插管方式,对于累及一侧骨皮质或无累及情况,需刮除病灶,对瘤壁采用50%氯化锌溶液进行烧灼,然后取生理盐水对瘤壁清洗,在此基础上给予电凝以及二次烧灼处理,进行植骨。需注意,部分患儿也有病变面积较大情况,累及两侧骨皮质,可能为病理性骨折,除做病变刮除、瘤壁烧灼外,植骨中要求给予钢板或髓内针进行固定;②骨缺损区处理,可选择骨诱导活性材料、同种异体骨、自体骨等,需注意填充过程中禁止有压砸植骨情况,且对于刮除后的组织及时做病理检查分析。23例患者手术治疗中,15例选择骨诱导活性材料植入、7例自体骨植入、1例选择髂骨植入[1]。

1.3观察指标

术后1年随访,对所有患者治疗效果观察[2],分为:①愈合,皮质骨增厚,且囊腔中有骨组织替代;②部分愈合,囊壁皮质增厚,囊肿基本愈合,有小囊腔残留;③复发,大面积溶骨区出现,囊壁皮质较薄;④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变化,甚至有加重表现。

2结果

23例患者术后1年随访,其中19例患儿行X线片检查,有骨组织替代征象,孔腔基本消失,毛玻璃样变化一致。3例患儿部分愈合,X线片检查下可见有较多小囊残留,但孔腔逐渐缩小。另外1例患儿术后1年出现复发情况,诊断为病理性骨折,给予二次手术治疗方法,取骨诱导活性材料植入,最后治愈。

3讨论

3.1手术治疗小儿股骨近端骨囊肿相关研究

关于小儿股骨近端骨囊肿,病理机制尚未明确,大多研究治疗中均提及对于创伤后出现的反应有关,如局部静脉回流障碍下所致压力升高,出现局部反应性骨吸收问题。从股骨近端骨囊肿临床症状表现看,多以病变位置肿胀、疼痛与功能障碍等为主,对患儿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尽管近年来关于股骨近端骨囊肿的治疗方法不断完善,如采用钻孔留针方法治疗,或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但并不能达到彻底治愈目的,仍需采用手术治疗方法,包括植骨充填、肿物刮除等。如本次研究中强调对瘤壁给予50%氯化锌溶液进行烧灼,并辅以电凝等方法,对肿瘤组织的清除可发挥重要作用,术后1年随访,19例患儿行X线片检查,有骨组织替代征象,孔腔基本消失,毛玻璃样变化一致,为愈合,说明手术治疗方法应用下取得的效果较为显著。需注意的是手术治疗方法下,可能对股骨近端力学结构造成损伤,且因骨质缺失将带来病理性骨折问题,这就要求术前做好相关检查工作,如CT检查、X线片检查等方式,可对病变侵润范围进行测量,对于有骨折风险问题情况,考虑给予内固定术,能够达到预防骨折的目的[3]。

3.3小儿股骨近端骨囊肿治疗中填充材料的选择

骨囊肿患儿临床中治疗中,一般要求给予骨移植方法,其原因在于刮除骨囊肿后,有骨缺损问题存在,要求通过移植骨填充。而填充效果的保证关键在于填充材料的选择,如同种异体骨、自体骨与人工骨等。以自体骨为例,尽管在骨移植物中其最适宜,但在来源方面有明显限制,取骨中可能为患儿带来其他创伤,甚至出现取骨后有皮肤神经损伤并发症情况。而同种异体骨,尽管有较多来源,在强度、形状与结构等方面均有一的优势,但应用下出现免疫排斥反应的可能性较高。而人工骨应用下,在骨传导性优势上明显,且有可降解性、良好的生物性等优势,无传播病原与排斥反应情况。目前,较多临床研究资料中均对人工骨的应用价值分析,发现效果明显。本次研究中,对于术后1年出现复发的患儿,主要给予OAM骨诱导活性材料,其主要在人工骨载体中加入骨形成蛋白,组织相容性较好,诱导成骨活性较好,应用中效果较为显著,本次研究中的1例患儿,在二次收入中将骨诱导活性材料植入,骨性愈合。

综上所述,股骨近端故囊肿患儿临床治疗中,主要需结合股骨近端解剖关系、囊肿大小与侵袭范围做手术治疗,并做好填充材料的选择,以此使治疗效果达到最佳。

【参考文献】

[1]劳永锵,黎清斌,王明爽,等. 开窗病灶刮除灭活植骨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近端骨囊肿35例[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7,25(04):52-54. [2017-09-05].

[2]李桂财,陈娟,叶茂. 股骨近端骨囊肿并病理性骨折的治疗[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6):18-19.

[3]雍明,楼跃. 弹性髓内针留置引流治疗儿童单纯性骨囊肿的疗效分析[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4(21):2007-2009.

论文作者:谢志杰,柳秋羽,黄新良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9月上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30

标签:;  ;  ;  ;  ;  ;  ;  ;  

小儿股骨近端骨囊肿手术治疗23例分析论文_谢志杰,柳秋羽,黄新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