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提高素质教育质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切实论文,教育质量论文,负担论文,素质论文,减轻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提高素质教育的战略任务。如何把小学生培养成为素质好,创造能力强的人,几年来,我们进行了专门的课题研究和实验,并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保证。要把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关键是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学识程度和教学水平。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必须立足于使全体教师都能适应课程体系的调整和课堂教学的改革。首先要使教师们树立一种意识,即“功在课前,利在课后”。并做好四个方面:一是做好课前准备,熟悉教学大纲,吃透教材,抓住重难点,充分发挥集体备课功能;二是练好基本功,包括写字、备课、说课、上课、总结。组织十年教龄以下教师进行基本功训练,每年举行一次教师基本功竞赛;三是课堂教学的规范化,无规矩不成方圆,要求教师从课前准备到课堂教学、课外活动都要按一定的规范要求进行。我校从1990年始评估教师课堂教学效果一直使用课堂教学评价表,从6个项目,22个评价指标对教师一节课情况进行评定,按评价指标用百分制的形式打分,然后按甲、乙、丙、丁四等评定,最后还写上简短评议;四是创新、鼓励教师敢于突破旧的教学模式,创造更适合学生成长规律和时代要求的教育方法。
抓住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这个环节,对于青年教师来讲,不能等他们成长起来以后再使用,提高以后再安排,而是充分利用他们精力充沛,适应性强,有开拓精神,有不甘落后和容易接近学生的优势,采取压担子的办法,把他们推上教学第一线。在严(严格要求)、帮(关心帮助、信(大胆启用)上使用青年教师,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指导,在锻炼中得到提高。我校有的教师在全国、全区、全市的教学竞赛中获奖、有的教师已成为学校的骨干、学科带头人。
二、从学生实际出发,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根本措施。“教不得法”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作业效果差,导致课内失收课外补。这是“好心”办坏事。因此,学校领导要求教师处理好与课堂教学效果关系密切的几个问题。
1.研究轻松愉快高效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实际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双边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要深入研究教材,更要深入研究学生,既要把握教材的实质,更要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为此,把坚持强化学生素质为根本,活跃思维为宗旨的教学视为我校教学的重要特点。大胆吸收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学成果为我所用,重引入、重创新、创造了“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不拘一格的教学方法。学校在教学研究方面是舍得下功夫的,每年分批组织教师到市内、外参观学习,取人之长,引发出对情景教学、愉快教学、兴趣教学、读写结合、整体性训练等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各种专题、各种教学手段、各种教学方法的探讨,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教学上来了一个大飞跃,学生从“学会”转到“会学”,突出一个“思”字,学生从“学答”转到“学问”,突出一个“乐”字;学生从“要我学”转到“我要学”。
2.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
在课堂上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气氛,尊重每一个学生,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哪怕是不尽完善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见解,教师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特别是对少数学习有困难的孩子,更要倍加关注。学校要求每学年度,每学期每位任课教师都要根据所教班级情况,制定差生辅导计划,辅导时间,辅导措施等,还在全校教职工中就“对吃硬不吃软的学生应怎样进行教育”展开讨论。请教育专家到校开《小学生的心理分析》专题讲座课。为了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落到实处,加强对差生、差班及后进班级的检查、指导和帮助,我校已与地方教育研究中心共同开设《促进小学儿童个性全面发展实验》课题,通过听课、上课、参加课外活动和少先队活动等方式,对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状况进行调查,咨询诊断对症教育。经过几年努力工作,差生面逐渐减少,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平等关系正在形成。
3.提倡课后作业限时、分层、校内完成。
机械、重复的作业会使学生产生厌学、应付心理,也侵占了他们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针对这种弊病,我们用“限时、分层、校内完成”的作业设计原则来控制作业量过多的现象。
“限时”是指语、数作业要在作业课限定的20分钟内完成。教师依据在同一时间内所完成的作业数量和质量予以评定。
“分层”是指课后作业应因学生程度不同分出“必作题”和“选作题”两种。“必作题”要求全体学生都要完成,这是为了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选作题”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尽力完成,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再有收获。此种题目可称为“红旗题”、“选择题”、“加分题”、“自选题”、“附加题”、“智力题”等。
三、教育教学研究科研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钥匙,是“科教兴校”的方针。我们每年投入十万元增加教学设备,设置科研奖励基金。建立了2个微机室,1个语音室。并把微机课安排在课程表上,要求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普遍使用电教设备,把计算机、语音教学引进语数、音乐、英语等科课堂。校级领导根据自身特长要承担三个以上课题研究项目。每年级(组)要有一个主课题研究项目,教师每人要有一个分课题研究项目。为了提高备课质量和课堂教学效果,学校配备专门人员负责图书室、电化教室、仪器室等工作。
改革考试及成绩评定方法。全校已取消了留级制度,用单元测试取代期中考试,用素质测试题检查各科学习效果,学生成绩考核采用多种简单的、综合的测试方法,重在平时成绩,包括作业成绩,课堂练习、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期终评定,平时成绩占60%,期考成绩占40%。
抓好研究课。采用多种研究方案,一案一人多次上;一案几人同时上;一案多人多种方法上;即同一课文,同一年级,同一教案,几位教师根据各自特长、特点进行教学。有时也用同一课文,着眼点不同,备出不同类型教案,在同一年级上。
标签:素质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