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论文_李聪颖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论文_李聪颖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越秀供电局 广东省广州市 510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电力的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程度,进而提高电力供应质量。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相关概念和意义,然后重点探究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应用优势

引言

近年来,我国电力行业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得到进一步完善,自动化技术在输变电工程领域得到了创新应用。而输变电工程是我国电力自动化领域建设的基础内容,对我国配电网络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供电企业应注重地理信息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

1地理信息系统和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概述

1.1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又称GIS技术,它综合利用了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系统,是对地球表面结构中地理数据进行收集与分析的空间信息系统,该技术被广泛应用在电力系统自动化领域,对系统中的电力代码管理、电力图形结构控制、自动布线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可实现对电力子系统的基础设置、系统跟踪、实时监控以及查询输出,是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的重要技术。

1.2电力系统自动化

电力系统自动化是指在电力系统中,电能的生产、输送和管理过程的自动化,而整个电力系统又包括发电站、变电站、配电网络和电力用户等方面,对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管理实际上也包含着电力的调控和调度环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管理具有了重要意义。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创新应用,毫无疑问将进一步促进电力系统管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此外,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节约资源、能源的理念日渐成熟,而促进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进程不仅可以保护自然环境,减少电力能源的过多消耗,而且也提高了我国电力行业生产与服务的现代化进程,对我国电力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1]。

2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

2.1应用于配电网络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即GIS技术最初被应用在国土资源开发和管理上,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进步,目前在配电网络管理上也得到了有效利用。相关技术人员通过对GIS技术在数据分析领域内的应用,可实现电网资源的优势调配,进而加强对配电线路的科学管理。在管理工作中,GIS技术通过对电力系统内配电数据信息数据的实时共享,提高了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

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有效结合,可实现对配电网络系统的精细化管理。例如,GIS系统中的图形显示功能的利用,某市配电企业在2018年10月6号接到市民反映,该市朝阳区某街道出现大范围停电现象,严重影响了居民日常的生产和生活需要。该供电公司相关管理人员利用GIS的图形分析技术结合Windows平台软件管理技术,对故障点进行快速定位、精准分析,GIS图形处理技术在此过程中将测绘电子地图以可视化的程度清晰展示出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技术人员通过对周边水利环境以及线路交通设施的合理分析,形成了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最终保证了该市配电线路的正常供电。

基于GIS系统技术的配电网络管理工作,电力工作人员利用设备上自带的编辑工具,可进行相关的技术操作如电力信息数据的更新与删减、故障检修数据库的完善等操作,进而为电力系统运行效率的提高提供了工作上的支持,促进了电力系统自动化进程的深入发展。

2.2应用于智能电网建设

近年来,由于国家持续推进智能电网的建设,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领域的应用也随之越来越普遍。智能电网建设的核心是智能变电站。由于智能电网中变电站对建设环境的要求较为苛刻,相关的环境选择不仅要考虑电力设施应用互联网运行环境的稳定性,还要综合考虑建设环境周边的生态资源保护问题,而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空间分析领域中的强大功能,可以保证智能电网建设的科学性及合理性,进而促进我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步伐。

大量实践表明,基于GIS技术的智能电网系统,其运行结构更加稳定,实际的能源消耗也趋近于最低,而且在整个系统的运行和维护期间电磁污染程度也较低,是我国实现电力系统中节能环保的重要方式。此外,基于GIS技术建设的智能变电站,可实现系统内供电信息的网络共享机制,进而达到对电力能源的合理优化配置,提高电力的输送效率,对我国全面提升供电网络信息化,保持电网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基于GIS技术的智能电网系统也能提高配电网络维修和管工作的效率。

2.3应用于配电线路维护

针对于配电网络线路系统的维修和管理工作,传统的技术模式和经验都是在电力系统出现故障后,相关技术人员采用合理的办法对供配电系统进行检修和维护,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作效率,对于配电系统中出现的一些复杂问题或是带有技术难度的新问题,电力企业的维修人员通常花费较长的时间进行电力网络的检测和维修,给电力用户的用电体验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进而影响配电企业的市场形象和经营地位。

而GIS技术在配电线路维修和管理工作中的有效利用,技术工人不仅在线路发生故障后,通过数据分析技术快速找到故障点、形成可行性的操作技术流程,而且,在实际的配电网络系统的检测工作中,可实现对配电系统故障的预测分析,在故障发生前对潜在的风险点形成科学有效的控制方案,进而提高对供电网络系统的精细化管理[2]。

此外,GIS地理信息系统在配电线路维护中的应用,也为维护人员提供了系统性的可视化管理信息,为配电线路的维修和管理工作提供了信息数据库的支持,在实际的数据采集工作中,GIS技术综合利用数据库管理技术和可视化图形的处理技术将供电网络各阶段的现场数据与后台数据库系统相联系,进而实现电力系统中数据收集工作的自动化。电力企业的管理人员通过对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合理应用,强化了对电力系统中各环节的自动化管理力度。

结论

综上所述,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我国配电网络管理、智能电网建设以及配电线路维护中的创新应用,有效地提升了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管理水平,对我国供配电系统的安全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电力系统自动化管理的有机结合,将会持续推进我国电力行业朝向信息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军荣.电力系统自动化中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应用[J].通讯世界,2017(15):224-225.

[2]张改霞,杜峰,郝亚芳.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运用研究[J].电工文摘,2017(02):5-7.

论文作者:李聪颖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7

标签:;  ;  ;  ;  ;  ;  ;  ;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论文_李聪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