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背景下新闻采编的思考与实践论文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新闻采编的思考与实践论文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新闻采编的思考与实践

周涛 广西贵港市平南县融媒体中心

摘要: 随着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的全民化,我们已进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各行业都造成了较大影响,对新闻采编方式的变革起到尤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大数据时代,新闻受众对新闻报道所关注的侧重点有所改变,这对新闻采编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此现象,媒体从业者进行新闻采编工作时,要敢于创新、抓住大数据时代脉搏,寻找适合的新闻切入点,写出新闻受众关注的新闻。

关键词: 大数据;新闻;采编;新闻受众

一、引言

大数据是指: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使其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低四大特征。大数据新闻,作为大数据时代下的产物,其传播方式不同于传统新闻报道般只做简单的数字交代即可,而是从宏观与中观的层面,全面地分析社会某方面的趋势、动态和结构性等,如借助类似百度指数等各类数据采集和分析工具去挖掘散落在社会文本“碎片”中的具有新闻价值的资讯,整合讯息进行综合描述及意义表达。因此在大数据时代,新闻媒体行业如何运用大数据工具收集更多有价值的资讯背景,改变传统采编方式,让新闻变得更有吸引力,是我们新闻采编工作者当下必须思考的问题,也是当下新闻采编手段不断革新的重要举措。

二、大数据时代,新闻采编迎来新挑战

大数据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改变,同时也改变了人们对社会和新闻的认知方式,推动了传统媒体采编方式的变革与发展。现阶段很多传统媒体都推出了大数据新闻,例如西方的《纽约时报》、《卫报》,及国内的中央电视台等,我国央视就曾在其栏目中推出了“春晚”、“两会”等专题的大数据系列报道,这些都是传统媒体将新闻采编与大数据进行有效结合的典范。随着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智能新闻采编工具就可以自动化生产大量的新闻资讯,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新闻采编过程中找到更具有感情色彩及有深度的切入点来进行深挖,让新闻内容变得更鲜活,从而吸引广大新闻受众的关注,以防被智能新闻采编工具所替代。

三、大数据时代给传统媒体新闻采编带来的变革

(一)有大数据作为支撑的新闻更有说服力

大数据新闻是建立在大量的新闻资讯和海量数据基础上的,通过现代化的数据处理技术提炼出相对较为客观和有深度的新闻,大数据新闻不仅可以让受众看到隐藏在新闻背后的社会现象,同时也能让受众看到新闻背后的客观数据事实。如新闻中出现了一些较为切合新闻传播需求的数据、人物、关联事件等,则会让新闻变得更鲜活,更具吸引力。而这种以大数据作为支撑的新闻就更能带给新闻受众更贴近事实的新闻体验,使新闻更有说服力。

(二)大数据新闻相比海量的数据便于新闻受众理解

大数据新闻是将大量的数据及资讯进行了综合分析,结合所有有效的背景资料、数据、事件经过等资料,通过采编整合将新闻发布出来,这样的大数据新闻才能真正博采众长,成为吸引新闻受众的新闻。若新闻仅一味以数据示人,则略显枯燥,容易让新闻受众产生视觉疲劳。因此,大数据新闻通过深度采访所获信息与大数据进行资源整合,编辑成简明扼要的文字、数据等,让新闻受众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三)大数据新闻社交化运作更有传播性

大数据时代的新闻可以通过移动互联设备进行更新和传播,这种传播在智能手机已经普及的今天拥有更广阔的新闻受众,可以更快地将新闻更加广泛地传播。新闻受众通过相关的移动互联网平台发布新闻后,新闻受众可以实时对新闻进行转发、评论,推动了新闻的社交化传播。

四、大数据背景新闻采访的发展趋势

(一)智能设备生成相关采访要点

在大数据时代,当前的智能化设备已可结合相关数据,筛选产生相关新闻。

国内某高校曾做过此类测试,通过互联网大数据收集,将受众对某频道的相关评论等内容进行搜集、整理,再通过智能设备完成相关的新闻编写并自主发布。在大数据时代,结合大量基础数据形成的采访要点往往更能抓住新闻受众的关注,这样产生的新闻作品才更具深度和价值。

当前,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不小的差距。就科技成果而言,其推广力度不够、效率不高、实践性不强,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

目前,全国开设食品类专业高职院校有56所左右,而且几乎所有的高职食品类专业,如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质量与安全、农产品检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均设计和开设了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类课程。由此可见,“食品质量安全管理”课程对于食品类专业的重要性,其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与否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高职食品人才培养质量。

要达到配电网自动化需不断强化配电网建设,使其具备安全的电源及网架,配电网线路的实际容量可互带且适宜分区段,并配备拥有智能控制及探测的开关或设备,保障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可维持性另外,由于负载或建设等层面的因素影响,配电网配电线路使程序养护的任务量增加,自动化系统可开展有序维护,增强供电质量及供电水平,保障电力传输的安全及平稳从这个角度看,拥有一套能实现可维持性的自动化系统对配电网运行是至关重要的。

(二)大数据背景下新闻采访的个性化发展方向

在大数据背景下利用海量的数据资源,不仅能获得所需采访的内容要点,同时也可对新闻受众的关注点等进行数据搜集和梳理,这样即可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新闻采访,制作出更具吸引力的新闻作品。与此同时,传统新闻媒体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给具有不同资讯需求的新闻受众推送有针对性的新闻,便于更好地留住新闻受众的关注度,这将是大数据时代新闻采编实践的一个方向。

(三)大数据背景下新闻采访避免隐私侵权

每个人在大数据背景下或多或少会有隐私被侵犯的可能性,因此传统媒体在大数据背景下进行新闻采编要注意避免对受访者的隐私造成侵权。在移动互联网较为发达的今天,智能手机用户在手机的每个操作都被大数据所记录,被记录的数据很可能涉及个人隐私。新闻从业者在采编过程中,应合理合法地进行大数据收集,避免新闻采编内容对受访者形成隐私侵权,确保每个受访者合法隐私得到有效保障。

五、结语

大数据背景下的新闻采编方式比传统的采编方式更为新颖,也更具挑战性。作为传统媒体新闻从业者更需抓住大数据时代这一发展契机,勇于迎接挑战,敢于调整新闻采编的方式方法,让新闻作品以更具深度、更有个性的侧面展现。以便于传统媒体新闻从业者在大数据时代下仍立于不败之地,不被智能新闻采编工具所取代。

参考文献 :

[1]左宁.大数据带来新闻变革[J].传媒观察,2018(7):52-55.

[2]殷俊,罗玉婷.大数据新闻的实践与发展策略[J].新媒体传播,2017(4):57-59.

[3]https://blog.csdn.net/cqacrh2798/article/details/83304121

作者简介 :周涛(1989.2-),女,汉族,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人,学历:本科,职称:助理编辑,研究方向:新闻采编。

标签:;  ;  ;  ;  ;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新闻采编的思考与实践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