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的红泥制作实践探索论文_王岁林

大班幼儿的红泥制作实践探索论文_王岁林

□ 王岁林

〔摘要〕幼儿泥工教学的主要特点是 教幼儿手脑并用。通过泥工教学活动,教幼 儿掌握用手和一些简单工具塑制各种物体 形象的方法,同时在回归泥土质朴的气息 中,既锻炼幼儿手指的灵活性,又启发幼儿 的创造和发散性思维,并在无形中培养出孩 子独特的艺术美感。

〔关键词〕大班幼儿泥土制作课前 准备示范讲解操作

秦安,有着悠久的文化。大地湾文化内 涵丰富、特征鲜明,其一期文化出土的三足 钵等200 多件彩陶,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 时间最早的一批彩陶,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 古老、最原始的彩陶文化,也是世界上最早 出现彩陶的区域之一。彩陶的纹饰为我们找 到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源头。彩陶形制简 单而特殊,大量使用的纹饰是交错绳纹或细 密的斜绳纹,尤其是同一器物同时使用彩绘 和绳纹,是该文化独有的现象。其陶器制法 独特,在陶模上分层敷泥而成。大地湾文化 对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线索, 是中华文明的曙光。

凭借着得天独厚的文化背景,我们以彩 陶来开发幼儿的视野,激发幼儿的制作兴 趣,以当地特有的红泥为材质,探索大班幼 儿的泥土制作实践。

1 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幼儿泥工教学的主要特点是教幼儿手 脑并用。通过泥工教学活动,教幼儿掌握用 手和一些简单工具塑制各种物体形象的方 法,使幼儿更好地用视觉和触觉感知物体的 不同侧面,感知物体的立体性,帮助幼儿认 识事物,形成立体概念,发展幼儿的空间立 体感。

教师首先要开阔幼儿视野,丰富幼儿的 知识。出示有关物体的图片和彩陶制作的过 程及彩陶图片,还有彩陶实物。以此来丰富 幼儿的知识,增加幼儿感性认识及生活经 验,使泥工教学能够为发挥幼儿的创造力做 好充分必要的知识准备。再者,教师应该不 失时机地注意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样一来,进行泥工教学时幼儿就会做到心 中有物体形象,定会积极的进行想象、创作, 知道怎样才能把物体捏的更生动、形象、富 有创造性。其次,上课之前,教师要做好充分 的准备,在幼儿操作台前,把所用的工具和 材料(红泥、小刀、泥工板、转盘等辅助工具) 摆放整齐。最后,教师应让幼儿知道作业时 要卷好袖子或戴上袖套等。有条件可穿上卫 生衣服,应注意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在 泥工板上进行实际操作,操作时不玩或不吃 东西等。

2 教师要进行示范讲解

在泥工教学中,教师的示范讲解应突出 重点、难点,把泥工的基本技能和步骤讲解 清楚,使幼儿清楚先做哪一部分,后做哪一 部分,用的是什么方法,每个方法和动作要 领是什么,每一步的要求是什么等。只有这 样幼儿才能顺利地进行创作。

在教大班泥工教学时,由于做的事物较 多,结构较复杂,所以示范讲解时,必须强调 重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幼儿动手之前,一定要让他们学 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怎样连接等。大班的 示范一般采取整体示范的方法,全过程连续 示范,讲解完毕后,再让幼儿制作。在幼儿制 作过程中,教师及语言启发、引导,让幼儿运 用学过的知识、技能,边观察边制作。另外, 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要给予能力较差的 幼儿一些适量的帮助,使其完成作品。

3 培养幼儿自主探索和操作的能力

3.1 创设情境和问题。幼儿的创造力是在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幼儿在进行 自主探索和操作前,往往需要教师创设一个 情境,并借由这个情境提出一个具体问题, 以让幼儿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来解决相 关的问题。如在泥塑活动“多种多样的帽子” 中,可一开始用语言描述一个故事情景:“熊 老板开了一家帽子店,但是因为帽子的种类 较少,也不够漂亮,所以顾客很少。”进而提 出一个问题:“你们能帮助熊老板设计一些 形状独特、图案漂亮的帽子吗?”在这样的情 景和问题提示下,幼儿兴致勃勃地开始了自 主探索和操作,问题解决的过程既推动了幼 儿泥塑技能运用水平的提高,也激发了幼儿 创造力的发展。

3.2 引导幼儿创作出新颖的作品。幼儿自 主探索和操作的过程本质上是经验重组的 过程,其中既有对创作主题的感知经验的重 组,也有对自身泥塑经验和技能的重组。一 方面,教师可帮助幼儿有效重组原有感知经 验,以免出现幼儿的创作毫无变通、完全模 仿的现象。如在泥塑活动“多种多样的帽子” 开始时,教师通过展示帽子的实物和图片, 充分调动起了幼儿的相关经验。在幼儿自主 探索和操作阶段,教师引导幼儿对帽子的特 征进行重组,如将某种帽子的外形跟另一种 帽子的图案加以重新组合,鼓励幼儿创作出 不同于所展示的实物或图片的新作品。另一 方面,在幼儿进行创作时,教师可引导幼儿 综合运用各种不同的泥塑方法和技能,以创 作出新颖的作品,从而获得新的创作经验及 技能。

3.3 引导幼儿交流与分享。在自主探索、表 现同一对象的过程中,不同的幼儿可能会运 用不同的方法,塑造出不同的形态,获得不 同的体验。教师可引导幼儿相互交流、分享, 这样,既可以帮助幼儿归纳出解决同一问题 的有效方法,也可以帮助幼儿了解到解决同 一问题可用不同的方法,从而提升幼儿的相 关经验,以利于幼儿迁移运用到其它类似的 泥塑活动中去。

4 尊重幼儿的创作成果

教师引导幼儿完成制作之后,首先应该 检查幼儿制作情况,给予每个幼儿展示作品 的机会。师幼共同评价此次创作结果,先让 幼儿之间互评。让幼儿明白谁的作品最好, 好在什么地方?最后教师在幼儿互评的基础 上进行总评。表扬动手能力强、制作精细专 注、有创意的幼儿,鼓励全体幼儿。我们应该 注重每个幼儿的创作过程,不要只看作品完 成的如何,是否达到要求了。对每一个幼儿 做出肯定,不仅可以提高每个幼儿制陶的水 平,也能培养幼儿正确学习的态度欣赏水 平。将幼儿每次的泥塑作品陈列在泥工房, 挑选每次创作中有保留价值的作品烧干存 放。尊重幼儿的劳动成果。

玩泥巴是每个孩子的天性,玩泥的过程 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游戏性,孩子们在玩耍 的同时,发展了感知力、观察力和创造力,又 增强了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并在无形中提 高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是一门寓 教于乐的课程。

作者单位:甘肃省秦安县第一幼儿园

论文作者:王岁林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研究·教研版》2014年1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5

标签:;  ;  ;  ;  ;  ;  ;  ;  

大班幼儿的红泥制作实践探索论文_王岁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