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二语语用能力研究的动态可视化分析论文

国际二语语用能力研究的动态可视化分析

应洁琼1,宁 强2

(1.浙江外国语学院 应用外语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2.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

摘 要: 文章运用CiteSpace 5.1.R8 软件,对2000年以来收录在Web of Science 核心数据库的SSCI 和A & HCI 引文索引中的310篇二语语用能力研究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2000年以来国际二语语用能力研究总体呈增长趋势,研究融入了多元理论视角,并与多学科交叉形成新的研究话题。另外,发文国家(地区)、机构和作者的分布在空间上跨越较广且彼此间有一定程度的合作。2)核心研究热点为在言语行为范式下展开的二语语用能力习得或发展研究和以语用学为视角的会话分析研究。3)研究前沿为以个体为中心的语用能力研究、语用能力测评方式研究、基于信息技术的语用能力研究和移民的职场语用能力研究等。

关键词: 二语语用能力;研究现状与特点;研究热点;研究前沿;知识图谱

一、引言

二语语用能力(L2 pragmatic competence)是指学习者在社会交往中用二语进行交流和理解交际意义的能力,它是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Laughlin et al .2015),也是衡量二语熟练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Taguchi 2011b)。语用能力在二语或外语学习中起着关键作用,但要提高语用能力并非易事,因此国际上近十年有关语用能力的研究稳步增长(Taguchi 2011a)。国内对二语语用能力的关注度较高,但理论探讨较多,实证研究还不够充分。本文借助CiteSpace 5.1.R8 软件对2000年以来收录在Web of Science 核心数据库的SSCI 和A & HCI 引文索引中涉及二语语用能力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客观的数据运算和直观的知识图谱勾勒国际二语语用能力研究的现状与特点、热点、前沿,以期为国内二语语用能力研究提供借鉴与启示。

作家必须克服自身中的作家(作家气、文学气)。 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成为作家; 不是“做过而已”,而是“成就事业”[3]202。

二、数据收集与处理

本文以美国德雷塞尔大学陈超美教授研发的可视化软件最新版本CiteSapce 5.1.R8 为分析工具。该软件能将某特定领域内的知识演进过程集中展现在一幅图谱上,并能自动标注反映研究前沿的引文节点与共引聚类,是目前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最流行的知识图谱绘制工具之一(陈悦等 2015)。

(一)数据收集

本文通过主题词检索收集文献。数据来源于Web of Science 核心文献数据库(2000—2018)① 第一次检索时间为2018年2月3日,最后一次检索时间为2018年11月7日。 中的SSCI 和A & HCI 引文索引。为了更准确地获得主题词,本研究先明确了二语语用能力的概念。二语语用能力包括语用语言能力(pragmalinguistic competence)和社会语用能力(sociopragmatic competence):前者指学习者在具体情景中正确使用目标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强调词语、语法和句式等语言层面的内容;后者指学习者根据情景因素进行交际的能力,强调对权势、社会距离和性别等情景因素的关注(Thomas 1983)。因此,本文以主题词“pragmatic competence”或 “pragmalinguistics”或“sociopragmatics”的方式进行检索,最终共获得310 条记录。

袜子补完,肚子空虚的滋味不见终止,假若得法,她要到无论什么地方去偷一点东西吃。很长时间她停住针,细看那个立在街头吃饼干的孩子,一直到孩子把饼干的最末一块送进嘴去,她仍在看。

(二)数据处理

将所获数据导入CiteSpace 5.1.R8 软件,将“阈值”设为默认值,时间分隔“Time Slicing”选“2000—2018”,以一年为一个切片分区。具体数据处理分四个步骤进行:首先,通过Web of Science 的文献数据分析功能,了解二语语用能力研究的现状;其次,节点类型“node types”选择“Author”“Institution”和“Country”,采用最小生成树算法,运行软件后用生成的图谱来分析主要发文国家(地区)、作者及机构;再次,节点类型“node types”选择“Keyword”,采用寻径算法,运行软件后用生成的关键词词频图谱来分析研究热点;最后,节点类型“node types”选择“Cited Reference”,采用软件默认算法,运行软件后生成共被引文献聚类图谱,并以此来分析二语语用能力研究的前沿。

三、结果与讨论

(一)研究现状与特点

为了有效增强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有效性,需要积极引进和应用一些安全防护软件和技术,具体包括如下几类:

在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工人伊利奇,津津乐道地讲起中国河钢集团在当地“救活一座厂、带动一座城”的故事;

图1 2000—2018年发文量

图2 2002—2018年文献被引频次

引用突变是指关键词在某个时间段的引用频次突然明显增多,突变值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当前研究的聚焦热点。运用CiteSpace 5.1.R8 软件检测“突变词”发现(见图5):“习得”和“会话”是两个引用突变关键词。“习得”突变强度为3.2573,突变爆发时间为2011—2012年;“会话”突变强度为3.4358,突变爆发时间为2013—2015年。这些突变关键词可被视为近年来二语语用能力研究的显著性热点议题。

图3中各节点之间的连线反映各国家(地区)、机构或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通过连线可知,美国、中国、西班牙、澳大利亚和英国的机构与学者在二语语用能力研究上有一定程度的合作。例如,我国大连理工大学的王玉和美国内华达大学的Xu Wei 和 Rod E.Case 合作撰写了标题为“逗留时长、语言熟悉度和语用语法能力”的论文。学者之间的国际合作有助于拓宽学术视野,增进国际交流,助推研究成果国际化。

图3 二语语用能力研究的国家(地区)、机构、作者合作网络图谱

(二)研究热点

图4显示了关键词共现科学图谱。图中的节点年轮越大表示关键词被引频次越高,节点内颜色深浅代表引用的不同年份,研究热点可以通过高频关键词进行判定。

1.以个体为中心的语用能力研究

对于研究热点议题的把握不仅要关注关键词频次的多少,还要结合中介中心性与引用突变进行综合分析。中介中心性越高其重要性越大,革新潜质越强。表2显示中介中心性排序前十的关键词:“习得”“能力”“学习者”“语用学”“语言”“英语”“大脑”“汉语”“中介语语用学”“熟练程度”,它们构成了二语语用能力研究的主流,即大部分已有文献从认知角度分析学习者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二语语用能力发展或习得③ 根据Kasper & Rose(2002)的观点,本文中发展和习得作为同义词互换使用。 ,其中英语和汉语是主要目标语。

3.基于信息技术的语用能力研究

图4 二语语用能力研究的关键词共现网络

表1 2000—2018年出现频次排名前十的二语语用能力研究高频关键词

图3中节点大小代表国家(地区)、机构和作者的发文量,节点越大说明发文量越多。图3显示,共有12个发文国家(地区),其中发文量排名前六的分别是美国(84)、西班牙(36)、英国(21)、澳大利亚(18)、意大利(12)和中国(9);主要有11个发文机构,包括美国的卡耐基梅隆大学、西班牙的海梅一世大学、英国的伦敦大学和中国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发文量较多的作者有Taguchi,van Compernolle和Maiz-Arevalo 等。其中,Taguchi 和van Compernolle 都是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学者,自2010年以来他们的发文量高达20 余篇,对该领域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公路施工技术中的接缝施工主要是以热接缝施工和冷接缝施工体现。其中公路热接缝施工技术多是应用于路面宽度较大的公路工程中,进行热接缝施工时需要至少两台以上摊铺机做联合铺料作业,碾压机要做梯队施工设置;碾压期间相应摊铺带混合料温度往往较高,压实后粘结力度强,整体接缝效果可以达到预期要求,其也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接缝较为常用技术。通常采取全覆盖的摊铺路面施工方式,可最大限度避免纵向接缝产生,但其整体工料难度也会随之上升,如果沥青混合料分布不均匀便会产生离析现象,而选用热接缝施工技术则可避免纵向接缝产生、保证沥青混合料分布均匀同时,全面提升整个公路工程施工效率。

表2 2000—2018年中介中心性排名前十的二语语用能力研究高频关键词

图5 二语语用能力研究的突变关键词

与以上两个关键词相对应的 4篇突变被引文献为 Bardovi-Harlig(1999)、Kasper & Rose(2002)、Bardovi-Harlig & Griffin(2005)和Taguchi(2015),下文基于这些文献对关键词作进一步解读。

“习得”成为二语语用能力研究的热点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对语际语用学定义的重新理解。Bardovi-Harlig(1999)和Kasper & Rose(2002)将语际语用学定义为非母语者对言语行为的理解和使用以及二语知识的习得过程,这个定义远远超越当时有关语际语用学研究的范畴,因为当时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使用方面,很少有研究关注语用能力发展。Kasper & Schmidt(1996)也指出语际语用学不应该只是进行跨文化语用比较,也应该关注非母语者的语用习得,这更有意义。之后,语际语用学领域有关语用能力发展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二是以二语习得理念为框架的语用教学研究的兴起。Taguchi(2015)对58篇有关语用教学的实证研究进行了分析,认为过去20 多年中语用教学研究中的方法,如二语习得框架中的注意、隐性/显性、归纳/演绎、输入处理、合作对话等有效地提高了学习者的语用能力。这也推动了研究者对二语语用能力习得的研究。三是围绕语用习得展开的语用意识或语用认知研究的出现。相关研究主要从认知角度分析学习者的语用能力,从而了解学习者大脑对语用信息的处理过程,这为语用教学和语用发展提供了有意义的参照。

图1和2显示,近19年来国际二语语用能力研究的发文量与论文被引频次总体呈增长趋势,说明该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逐渐成为语用学研究中的热门话题。具体表现出两个特点:1)2000年发文量为2篇,2006—2016年发文量总体上持续增长,2015年和2016年发文量分别达到32篇和40篇,这两年增长数量分别为18篇和8篇,虽然2017年有所回落,但总体上二语语用能力研究已逐渐形成一定的体系。2)2002—2018年文献被引频次总体呈上升趋势② 2000年和2001年被引频次为0,因此不在图2 中显示。 ,2015年文献被引频次急剧增长,达到了416篇,之后被引率在这个水平上下波动。结合文章内容,本文还发现:近年来二语语用能力研究在较多采用礼貌、言语行为等理论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元的理论视角,如动态系统理论、语言社会化理论和突现论等;并与其他学科交叉形成新的研究话题,如与心理语言学和神经语言学结合形成学习者认知研究、元语用意识研究等。

“会话”成为二语语用能力研究的另一热点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研究视角的切换。Kasper & Rose(2002)在文中引用了Mey(1993)对语用学的定义,指出语用学作为语言学研究的一个视角,并不是将语用学分解为某些组成部分来研究,他们认为应该从语言使用者的立场出发,关注交际双方在交际过程中的语言选择和遇到的各种限制,以及语言使用对交际双方产生的影响。语言使用过程中的限制可能是普遍存在的,也可能是某一体裁或某一特定交际所带来的,这些理念深植于话语分析和会话分析的实践中。二是对双向互动语料重要性的认识。Kasper & Rose(2002)引用Thomas(1995)对语用学的理解,指出语用学即“交互中的意义”,进一步强调语用学不只关注会话发出者的说和写,也关注话语对接收者产生的影响。会话接收者如何理解发出者的话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言语行为理论中的言外之意,会话分析原则中对互动会话意义的理解以及对会话作出的回应等。这也是有关语用能力的研究倾向于选择自然环境中的对话或是互动性会话作为语料的主要原因。

(三)研究前沿

“研究前沿是某段时间在某一领域正在兴起的理论趋势与新涌现的研究话题。”(李杰、陈超美 2016:77)我们通过共被引文献聚类对二语语用能力的研究前沿进行分析。文章的共引文献形成的聚类模块值(Modularity Q)为0.8604,平均轮廓值(Silhouete)为0.2886,说明生成聚类节点联系密切,结果较合理,具有参考价值。

软件自动剔除了小而分散的聚类,图6显示了8个重要聚类:#0(个体差异)、#1(角色扮演)、#2(言语行为)、#3(E-mail 交流)、#5(移民)、#6(英语)、#9(习得)、#10(电脑辅助交流)。结合聚类生成的引文内容,我们将有相似之处的聚类进行了组合归纳,总结出四大前沿研究话题:基于对聚类#0(个体差异)的被引文献归纳出以个体为中心的语用能力研究话题;基于聚类#1(角色扮演)与聚类#2(言语行为)的被引文献合并归纳为语用能力测评方式研究话题;基于聚类#3(E-mail 交流)、聚类#9(习得)和聚类#10(电脑辅助交流)的被引文献合并归纳为基于信息技术的语用能力研究话题;基于聚类#5(移民)和聚类#6(英语)的被引文献合并归纳为移民的职场语用能力研究话题。

图6 二语语用能力研究的共被引文献聚类

根据表1和图4,“英语”是知识图谱中出现频次最多的关键词,出现频次为50,排名前六的关键词还包括“语用能力”(46)、“语言”(40)、“语用学”(36)、“礼貌”(32)和“请求”(28)。根据这些关键词节点及其对应的文献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仍是二语语用能力研究的主要目标语;2)相关研究主要还是借鉴礼貌理论等语用学理论,在言语行为范式下对二语语用能力展开研究,其中请求言语行为研究频率较高。

从聚类#0(个体差异)的高频被引文献可知,二语语用能力研究对个体差异的重视始于学者Taguchi(2012)的一项关于情景、个体差异和语用能力的研究。Taguchi 基于动态系统理论,通过长期跟踪调查,采用质化和量化两类数据分析说明学习者整体语用能力发展情况,以及个体语用能力发展的差异性。Kasper & Rose(2002)指出个体差异在语用能力发展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习者或语言使用者的个体差异,如性别、年龄、性格、语言学习背景、认知风格等,对语用能力发展的影响将会受到更多的关注。此外,以个体为中心的语用能力研究也有社会文化转向(冉永平、杨青 2015)的趋势,主要体现在对个体主体性的关注逐渐增加(Kim 2014;Siegal 1996),如语用选择、身份构建等都可能成为未来研究的话题。

评估语用能力的方法主要是分析学习者言语行为中的语言特点和语用策略。关于言语行为的研究源起于 Cross-cultural Speech Act Realization Project(CCSARP)(Blum-Kulka & House 1989),这项研究调查请求与道歉言语行为在不同文化环境中的使用情况,其中情景设置主要参照三个情景因素:权势、社会距离和强加程度。随后有关请求(Koc 2011;Lee 2011;Khorshidi 2013)、道歉(Chang 2010;Jebahi 2011)、致谢(Lin et al .2012;Özdemir & Rezvani 2010)等言语行为的研究频现,成为评估二语语用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黄玮莹、李忻洳 2016)。有关学习者言语行为的语料收集方式有真实对话、激发性对话、角色扮演、语篇补全对话、多项选择、测试回复问卷、访谈、回溯性口头报告和日记等(Kasper & Rose 2002)。虽然目前语篇补全对话在实证研究中运用广泛,但是未来研究更趋向于选择角色扮演,因为角色扮演既有利于控制情景因素又可以获得互动性的数据,从而提高研究的可信度。此外,Roever(2011)指出这种基于言语行为的测试框架不能评估实际交流中学习者独白和对话的产出能力,提倡通过任务和评分的形式来测评学习者的语用能力,这种方法不仅实用,也摆脱了以母语者语用产出为衡量标准的弊端。因此,未来研究可以探讨学习者实际口头交际和书面交际或语篇中的语用能力测评方法。

2.语用能力测评方式研究

标准的一阶逻辑可以通过三种模式来定义真值:语言、可及关系和算子组成的D结构,以及从语言到结构的映射所导出的语义值(即赋值)。特别地,“解释函数”I将谓词字母映射到实谓词,而变元指派s将个体变元映射到个体的函数。逻辑学家经常将D和I共同融合到“模型”M上,然后对公式进行解释: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教师和学生从面对面交流转向通过E-mail 交流来解决各类问题(Biesenbach-Luas 2006:81)。E-mail 交流中基于学习者的语用策略和语用特点对学习者进行评估等都是未来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同时信息技术能促进语用学习,因为它可以帮助学习者摆脱时空限制与同伴或娴熟语言使用者进行交流,为他们进行真实自然的交流和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平台(Belz 2007;Tkamiya & Ishihara 2012)。已有关于信息技术的语用能力研究探讨了基于电脑辅助交流(CMC)、社交媒体(如WhatsApp)等媒介对学习者语用能力的发展,以及远程协作学习、wiki、视频会议、线上讨论和语音聊天在语用学习中的作用(Belz & Vyatkina 2005)。除此之外,未来研究还可以探索线上同步交流、线上异步交流以及基于社交媒体的语音与文本交流在语用能力习得中的作用。

4.移民的职场语用能力研究

虽然语用能力研究关注的语种呈多样化,涵盖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和汉语等语言,但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在人们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中仍占主导地位,也会是未来语用能力研究中的强劲目标语。随着全球化的深入,移民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社会成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文献对英语国家移民的研究较多。Riddiford & Holmes(2014)采用真实职场话语对12 名在新西兰的移民(来自中国、俄罗斯和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进行语用教学,12 周后发现移民用英语交流的社会语用能力得到了发展。Yates & Major(2014)调查了145 名在澳大利亚的移民(来自中国、柬埔寨和泰国等国家和地区)在职场中用英语交流时对语用信息的关注情况,发现他们通常关注“如何加入谈话”“如何取悦他人”等。Yates(2015)指出在职场中语用理解对交际期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们将此与特定的职业价值观联系在一起,也会在工作中通过言语表达出来。他还指出职场和团体价值观会促使人们选择特定的语言表达,而移民的语用迁移在职场中往往会留下负面印象。可以预见,移民将会慢慢成为语用能力研究的目标群体。

总之,学习者个体将是语用能力研究的重点,基于信息技术开展相关研究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移民在职场和现实交际中的语用能力测评方式也都会是未来研究的趋向。

646 钙泄漏发生机制及其与心房颤动作用关系的研究进展 申 华,奚 望,王 擎,高 阳,李妙龄,王志农

四、结语

基于CiteSpace 5.1.R8 软件的文献分析显示,近年来国际二语语用能力研究的发文量与被引频次总体呈增长趋势,说明研究者对二语语用能力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该议题逐渐成为国际性研究热点。另外,我们发现许多研究仍以传统语用学理论和二语习得理论为视角,以英语作为目标语,在言语行为框架下分析学习者的二语语用能力。结合关键词分析,我们发现学习者二语语用能力习得或发展研究和以语用学为视角的会话分析是该领域的核心热点聚焦。以个体为中心的语用能力研究、语用能力测评方式研究、基于信息技术的语用能力研究和移民的职场语用能力研究是该领域的研究前沿。

本研究对国内二语语用能力研究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启示:1)理论层面上,虽然国外研究在礼貌理论和言语行为理论框架下融入了更多元的理论视角,如关系管理、语言社会化和突显论等,但是国内相关研究仍不丰富,未来研究可以基于以上理论视角展开对二语语用能力及其发展的研究。2)研究内容上,随着外籍来华人员的不断增多,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数量也在与日俱增,未来研究可以以汉语为目标语。同时,国内二语语用能力研究也可以围绕前文提及的几个研究前沿展开。3)研究语料上,未来研究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或自然会话中的语料来分析学习者的二语语用能力,以实现在更具全面性、真实性和互动性的语料基础上,勾勒学习者二语语用能力及其发展的全景图。

参考文献:

Bardovi-Harlig,K.1999.Exploring the interlanguage of interlanguage pragmatics:A research agenda for acquisitional pragmatics[J]. Language Learning 49(4):677-713.

Bardovi-Harlig,K. & R.Griffin.2005.L2 pragmatic awareness:Evidence from the ESL classroom[J].System 33(3):401-414.

Belz,J.2007.The role of computer mediation in the i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2 pragmatic competence[J]. 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7:45-75.

Belz,J.A. & N.Vyatkina.2005.Learner corpus analysi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2 pragmatic competence in networked intercultural language study:The case of German modal particles[J]. The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 62(1):17-48.

Biesenbach-Lucas,S.2006.Making requests in e-mail:Do cyber-consultation entail directness? Toward conventions in a new medium[C]// K.Bardovi-Harlig,J.C.Flix Brasdefer & A.Omar.(Eds.). Pragmatics and Language Learning .Honolulu: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59-81.

Blum-Kulka,S. & J.House.1989. Cross-cultural Pragmatics : Requests and Apologies [M].Norwood:Ablex.

Chang,Y.-F.2010.‘I no say you say is boring’:The development of pragmatic competence in L2 apology[J]. Language Sciences 32(3):408-424.

Jebahi,K.2011.Tunisian university students’ choice of apology strategies in a discourse completion task[J]. Journal of Pragmatics 43(2):648-662.

Kasper,G. & K.R.Rose.2002.Introduction to second language pragmatic development[J]. Language Learning 52(s1):1-12.

Kasper,G. & R.Schmidt.1996.Developmental issues in interlanguage pragmatics [J].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18(2):149-169.

Khorshidi,R.H.2013.Study abroad and interlanguage pragmatics development in request and apology speech acts among Iranian learners[J].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6(5):62-70.

Kim,H.Y.2014.Learner investment,identity,and resistance to second language pragmatic norms[J].System 45:92-102.

Koc,E.M.2011.Politeness in requests:A cross-cultural study of Turkish and British natives[J]. Euras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42:153-166.

Laughlin,V.T.,J.Wain & J.Schmidgall.2015.Defining and operationalizing the construct of pragmatic competence:Review and recommendations[J]. ETS Research Report Series 1:1-43.

Lee,C.2011.Strategy and linguistic preference of requests by Cantonese learners of English:An interlanguage and crosscultural comparison[J]. Multilingua -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and Interlanguage Communication 30(1):99-129.

Lin,C.,H.Woodfield & W.Ren.2012.Compliments i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ese:The influence of region and compliment topic[J]. Journal of Pragmatics 44(11):1486-1520.

Mey,J.L.1993.Pragmatics [M].Oxford:Blackwell.

Özdemir,Ç. & S.A.Rezvani.2010.Interlanguage pragmatics in action:Use of expressions of gratitude[J].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3:194-202.

Riddiford,N. & J.Holmes.2014.Assis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ociopragmatic skills:Negotiating refusals at work [J].System 48:129-140.

Roever,C.2011.Testing of second language pragmatics:Past and future[J]. Language Testing 4:1-19.

Siegal,M.1996.The role of learner subjectivity in second language 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y:Western woman learning Japanese[J]. Applied Linguistics 17(3):356-382.

Taguchi,N.2011a.Pragmatic development as a dynamic,complex process:General patterns and case histories[J].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95(4):605-627.

Taguchi,N.2011b.Teaching pragmatics:Trends and issues[J]. 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31:289-310.

Taguchi,N.2012.Context ,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Pragmatic Competence [M].Bristol:Multilingual Matters.

Taguchi,N.2015.Instructed pragmatics at a glance:Where instructional studies were,are,and should be going[J].Language Teaching 48(1):1-50.

Thomas,J.1983.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J]. Applied Linguistics 4(2):91-112.

Thomas,J.1995. Meaning in Interaction : An Introduction to Pragmatics [M].London:Longman.

Tkamiya,Y. & N.Ishihara.2012.Blogging : Cross-cultural Interaction for Pragmatic Development [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Yates,L.2015.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the transnational:Managing impressions at work[J].Multilingua 6:773-795.

Yates,L. & G.Major.2014.“Quick-chatting”,“smart dogs”,and how to “say without saying”:Small talk and pragmatic learning in the community[J].System 48:141-152.

陈悦,陈超美,刘则渊,胡志刚,王贤文.2015.CiteSpace 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242-253.

黄玮莹,李忻洳.2016.国外二语语用评估回顾与展望[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82-90.

李杰,陈超美.2016.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冉永平,杨青.2015.英语国际通用语背景下的语用能力思想新探[J].外语界(5):10-17.

A Dynamic Visualization Analysis of Research on L2 Pragmatic Competence

YING Jieqiong1,NING Qiang2
(1.School of Applied Foreign Languages,Zhejia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Hangzhou 310023,China;2.City Institute,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alian 116600,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makes a visualized mapping-knowledge-domain analysis of 310 journal articles on pragmatic competence retrieved from Web of Science(SSCI and A & HCI)since 2000 by using CiteS-pace.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1)the research on L2 pragmatic competence is characterized by increasing number of publications,multiple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and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Additionally,a broad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the authorship and a certain degree of cooperation between authors and institutes across countries and regions are found;2)the research hot spots include L2 learners’ pragmatic competence acquisition or development and conversation analysis from the pragmatics perspective;3)the research frontier involves four core areas:individuals-centered pragmatic competence,pragmatic competence assessment,IT-based pragmatic competence and immigrants’ workplace pragmatic competence.

Key words: L2 pragmatic competence;research status quo and characteristics;study hotspot;study frontier;mapping knowledge domain

中图分类号: H0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074(2019)01-0056-09

收稿日期: 2018-08-19

基金项目: 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常规性课题“‘一带一路’背景下外国留学生二语身份构建研究”(M19JC033)

作者简介: 应洁琼,浙江外国语学院应用外语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二语语用学、外语教育。邮箱:yjq@zisu.edu.cn。宁强,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外语教育。邮箱:ning0783@aliyun.com。

标签:;  ;  ;  ;  ;  ;  ;  

国际二语语用能力研究的动态可视化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