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临床分析论文_刘玲英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郴州 423000)

摘要:目的 对6例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患者进行分析,希望能提高对这一疾病认识。方法 选取6例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来我院诊治的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症状、临床转归以及影像学特征。结果 通过回顾性分析,6例患者中女4例(66.67%),男2例(33.33%);患者首发症状均为头痛,其中3例伴有肢体无力,1例神志模糊,4例视物模糊,所有患者检查心、肺、肝、肾功能以及血常规、尿常规均提示正常,经TCD检查显示血流速度出现程度不一加快情况,经MRI、MRA、CTA检查显示脑血管出现痉挛或狭窄,有些呈现串珠样改变。出院后进行复查,经TCD、MBI、MRA、CTA检查提示正常。临床诊断为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结论:若患者表现为雷击样头痛,青年脑梗死且无其他脑梗死危险因素需要考虑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可能,TCD、MRA、CTA检查能够当作诊断、随访观察以及对药物疗效进行评价的关键手段。

关键词: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CTA;MRA;TCD

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这一临床综合征十分罕见,当前国内外对可逆性脑血管综合征缺乏认识,有关研究不多[1]。为对该病进行分析,本次研究选取1例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来我院诊治的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患者进行分析,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来我院诊治的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患者中选取6例进行分析,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症状、临床转归以及影像学特征。

1.2方法 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例如血压、心率、是否肢体偏瘫、偏身感觉障碍、视力等,并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以及肾功能、血管炎、结缔组织全套、梅毒、艾滋病等,还采取TCD、CTA、MRA以及MRI检查来对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患者脑血管痉挛动态情况进行检测。

2结果

2.1患者临床数据检查统计分析 通过回顾性分析,6例患者中女4例(66.67%),男2例(33.33%);患者首发症状均为头痛,其中3例伴有肢体无力,1例神志模糊,4例视物模糊,所有患者检查心、肺、肝、肾功能以及血常规、尿常规均提示正常,经TCD检查显示血流速度出现程度不一加快情况,经CTA、MRI、MRA检查显示血管出现痉挛,呈现串珠样改变。出院后进行复查,经TCD、MBI、MRA检查提示正常。具体见表1

表1患者临床数据检查统计分析

2.2典型病例分析

患者,女,26岁。主因头痛14天,右侧肢体出现无力1天,在2016年3月19日来我院治疗。14d前,患者由于周围声音大突发剧烈头痛,其中最为明显为头顶部、后枕部以及双侧颞部疼痛,为血管搏动性以及持续性疼痛,不伴有视物重影、恶心、暗点、闪光、流涕、结膜充血等症状,未出现抽搐等,若保持坐位、卧位,则情况加重,保持立位,情况稍微有所缓解。在当地医院进行头部CT检查,未提示异常,诊断成血管神经性头痛,经治疗后情况稍有缓解。之后上述症状出现反复,尤其夜间较为频繁,每次持续时间2h左右,经常由于夜间突然发作而被痛醒。入院前1d早上突发右侧肢体无力,尤其是下肢最为严重,未有明显诱因,急诊入我院进行治疗。体格检查显示右侧肢体肌力为4级,右侧Babinski征疑似阳性,四肢反射出现对称性降低,其他未出现异常。经头部CT检查示左侧枕叶疑似低密度影。实验室检查显示,常规、生化检查在正常值范围内,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显示压力是245mmH2O。为了进一步确诊、治疗,患者以头痛待查以及右侧肢体无力接受住院治疗。患者既往没有特殊病史。

体格检查 血压为132/81mmHg,心脏彩超、心电图、肺都未有特殊情况,神志清楚、语言流利。左侧肢体肌力为5级,右侧为4级,肌张力正常,未出现肌肉萎缩。左侧跟-膝-胫试验不够稳准,脑膜刺激征显示阴性,双侧病理征没有引出。

辅助检查 患者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以及肾功能未提示显著异常。抗链球溶血素O、甲状腺功能、凝血因子、同型半胱氨酸、类风湿因子、狼疮、抗凝物、红细胞沉降率、结缔组织全套、血管炎全套、梅毒、艾滋病都在正常值范围内;血清病毒学提示正常,HBsAg、TBAb提示阴性。腰椎穿刺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病毒学检查显示正常,PPD提示弱阳性。入院后患者接受TCD检查,提示双侧颈内动脉末端以及大脑内动脉血流速度出现显著变快趋势,并伴有涡流和杂音,显示血管狭窄,其中左侧相对来说更加严重。经血管超声检查提示患者双侧颈动脉、下肢动脉以及腹主动脉及其分支未提示异常;经超声检查提示心脏、脾、肝脏以及胆囊正常。肌电图检查提示双侧上肢F波出现异常。经MRA检查,提示双侧大脑前动脉、后动脉以及中动脉出现阶节段性狭窄,类似串珠样变化。经MRI检查提示右侧外囊、左侧额顶叶皮质以及左侧枕叶大部分发出长T1信号、长T2信号。

诊断、治疗经过 通过上述检查,考虑诊断患者是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入院之后,让患者口服氯吡格雷(75mg/d),静脉滴注羟乙基淀粉(500ml/d),肌内注射维生素B1(100mg/d),尼莫地平片口服(每次一片,每天三次),前列地尔针10ug 静推,每天一次扩血管改善脑循环,护脑及对症支持治疗2周。为进一步明确患者颅内血管病变,建议接受脑血管造影检查,患者拒绝,待临床症状都恢复后患者出院。出院后进行复查,经TCD、MBI、MRA检查提示正常。

3讨论

可逆性脑血管综合征又被称作Call-Fleming综合征,Call、Fleming(1988年)首次对其进行归纳并作出报道。其临床表现主要是雷击样头痛,可伴有癫痫发作或者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脑血管造影典型表现是大脑前、后循环出现多灶性以及节段性中重度狭窄,类似于串珠样改变[2-3]。一般来说,发病后4周至12周可以恢复正常。当前国内有关报道不多,可能是因临床医生在该病诊断方面有一定误区。有些患者单纯表现出雷击样头痛且之后未发生明显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极易漏诊;有些患者影像学特征和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十分类似,极易漏诊[4]。虽然该病血管收缩具有可逆性,但是若情况严重,却会导致神经功能缺损无法逆转,所以,应该对该病进行正确认识,并及时作出诊断,以便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这对患者尽快康复意义重大[5]。

本次研究中经过复查,6例患者中女4例(66.67%),男2例(33.33%);患者首发症状均为头痛,其中3例伴有肢体无力,1例神志模糊,4例视物模糊,所有患者检查心、肺、肝、肾功能以及血常规、尿常规均提示正常,经TCD检查显示血流速度出现程度不一加快情况,经CTA、MRI、MRA检查显示血管出现痉挛,呈现串珠样改变。出院后进行复查,经TCD、MBI、MRA检查提示正常。所以明确诊断。

综上所述,若患者临床表现是雷击样头痛可考虑可能为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TCD、MRA、CTA检查能够当作诊断、随访观察以及对药物疗效进行评价的关键手段。

参考文献

[1]闫呈新,朱建忠,杨贵华等.3.0TMRI常规序列及MRA对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的诊断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6,32(7):997-1000.

[2]张建辉,倪长伟,王莹等.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1例并文献回顾[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3,(12):756-758.

[3]程旭,高培毅.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表现[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6,50(12):978-980.

[4]尹书会,张倩,王默力等.脑血流速度异常增快的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1例报告并文献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6,33(7):649-652.

[5]冯芹,陈纯,刘敏等.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一例[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2,45(6):446-448.

论文作者:刘玲英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9

标签:;  ;  ;  ;  ;  ;  ;  ;  

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临床分析论文_刘玲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