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施工中的软弱地基处理方法研究论文_刘飞

道路桥梁施工中的软弱地基处理方法研究论文_刘飞

济南城建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软弱地基情况,需要积极采用良好的方式和手段加以应对和控制,提升整体施工效果。本文通过全面介绍软弱地基的基本情况,分析了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弱地基施工中常见问题,重点提出了桥梁道路工程软弱地基施工的处理方案,为充分提升道路桥梁施工软弱地基的整体水平提供良好借鉴。

关键词:道路桥梁;施工工程;软弱地基

引言

道路桥梁工程是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其自身的建设质量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出行安全情况。现阶段道路桥梁工程建设数量和规模都在不断提升,需要积极采用切实有效的方式和手段进行施工,充分提升施工质量和建设水平。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充分重视到软弱地基施工情况,对其进行全面细致的控制,提升总体建设水平。

1软弱地基基本情况

软弱地基是工程建设工作实际进行过程中常见的松软地基环境,其主要构成组成部分是杂填土、淤泥质土、高压缩性土层等方面。工程技术人员需要针对软弱地基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有效的控制和管理,采用科学合理的地基施工方案,全面按照相关施工要求和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最大限度的提升施工总体水平[1]。软弱地基的地质条件较差,开展具体设计工作之前,需要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勘察,采用技术含量较高的手段,全面查明软土层的总体承载力情况、地基土层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情况,尤其是需要针对充填土层的均匀性、排水固结条件、杂填土层湿陷性、自重下稳定性情况进行全面勘察。勘察工作结束之后,需要将各项数据和信息进行综合性的记录和考量,为后续施工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奠定良好的前提基础。

2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弱地基施工中常见问题

道路桥梁工程在软弱地基施工过程中,因为软弱地基的地质状况,会容易出现一定的问题,主要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前期勘探工作不够详细,无法为有效开展后续施工建设工作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施工设计方案的处理效果不够好,容易给后续的施工造成一定的负担。第二,软弱地基处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高,相应的处理手段不够先进和全面,容易出现一些工程路堤不够稳定的情况。第三,分层填筑工作施工过程中,没有全面按照既定的规章制度开展,采用的碾压方式不够科学合理,填土工程进行节奏过快,影响到了实际施工效果[2]。

3桥梁道路工程软弱地基施工的处理方案

3.1填料施工方法

桥梁道路工程软弱地基施工过程中,积极采用调料施工方法,切实有效的应对软弱地质情况,有效应对软土土质的松软问题,充分提升施工质量和建设水平。第一,换填法。充分采用这种方式,能够起到良好的施工效果,其主要是充分采用新的材料代替原有软基材料,提升承载能力和稳定性,通过人工方式、机械方式有效去除软弱成分,积极采用一些承载力强、强度高的材料进行填充,提升整体的施工效果[3]。第二,抛石填筑方法。这种方式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不改变原有软弱地基材料,通过一些其他形式材料强化地基本身的承载能力和总体强度,具体施工过程中,充分采用碎石材料,在推土机的作用下,反复性的推压石块,减少石块出现软土现象。在石块本身的填筑上方,需要保证填石高度超出原地基5~10cm,这样能有效清除地基软土,减轻其上方建筑物重量,排除建筑物的潜在威胁。同时抛石填筑方式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通过推压的手段,有效排除原有软弱地基中的水分和空气,对于提升软弱地基总体稳定性具有积极效果。

3.2表层处理方法

表层处理方法在应对软弱地基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其能够有效推进道路桥梁工程建设施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升道路桥梁工程的总体施工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表层处理方法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能够表现出较多的具体方面。首先,表层排水法。软弱地基由于含水量过大出现,但其本身的土质较好,这样在具体开展填土操作的时候,需要从地层表面积极挖掘沟槽,将地表水进行充分有效的排出,促进地基表层部分的含水率得到有效降低,促进施工机械的顺利通行和运输工作有效开展。填充砂砾或者碎石,需要尽可能填充一些透水性好的材料,使得开挖沟槽能发挥盲沟的作用。其次,砂垫层法。砂垫层通常被作为软土层,具有良好的排水功能,砂砾资源较为优良,能够有效应对一些施工进度较为松缓的情况。将砂垫层的厚度控制在12~25cm的范围之内,通过提升软弱地基的排水面,有效发挥构造物荷载作用,促进排水固结凝结过程得到良好的控制,增强软土层的总体强度,实现良好的稳定性。想要实现既定的施工目标,需要针对砂砾垫层施工的材料进行合理选择,通常是采用了一些中砂、粗砂,并且有效保证砂石的洁净效果,将其含泥量控制在5%以内,同时需要及时做好洒水压实工作,控制好砂砾表层的检查工作,当表层达到湿润的效果,需要充分控制好施工处理工作的总体效果[4]。

3.3粉喷桩复合地基方法

承载能力是有效检验地基总体质量的重要标准,有效控制好软弱地基的总体质量,是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粉喷桩复合地基方法,将能够针对道路桥梁工程的土体承载力进行有效的改善,采用桩间土和桩体共同受力的方式,能够促进地基沉降的情况得以良好减少,促进填土速度的不断加快,这种方式比起一般性的排水固结方法,能够缩短一半的时间。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桩体本身、桩间土的压缩工作,使得台背填筑过程出现了较多的沉降情况。土体压缩会使得淤泥本身的孔隙水压力有所上升,相应的无法有效孔隙水的压力。全面控制好台背填筑,使其能够符合设计高程的稳定要求之后,再开展相应的开挖施工,在保证填土速度的前提下,促进孔隙水压力得以有效消散,起到良好的施工效果,但是会容易花费较高的费用。

3.4缓和过渡段方面的施工设计

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涉及到了较多的方面,并且本身的结构形式存在着较大的不同,积极开展施工工作,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全面控制好施工方案的设计效果。需要注意到,从刚性较大的混凝土结构桥台出发,逐渐过渡到了填土路基、沥青混凝土的路面结构之中,路面结构本身具有一定的柔软性,因而两者之间会存在着强度的差异。对此,在开展软弱地基的施工工作时,需要从不同强度段的具体特点出发,积极设置出具体的强度过渡段。一般情况下,需要针对柔性路堤、刚性桥台面之间的强度渐变情况,需要将其控制在50m的范围之内,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这50m的渐变段中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可以有效缩减渐变段的距离。如果桥头引道施工过程中,没有软土地基,需要有效控制好相应的沉降标准,通常按照0.4%的标准,设置好相应的沉降坡差,有效推进施工工作的顺利开展[5]。

结束语

桥梁道路工程软弱地基施工的处理方案,为有效推进软弱地基施工环节顺利开展,提升整体的施工效果奠定重要基础。在具体应对和处理桥梁道路工程软弱地基施工问题的时候,需要积极采用切实有效、科学合理的方式和手段,通过采用填料施工方法、表层处理方法、粉喷桩复合地基方法,做好缓和过渡段方面的施工设计,强化沥青路面施工控制,将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徐新文.道路桥梁施工中软弱地基的处理对策[J].住宅与房地产,2018(27):190.

[2]罗伟,章立辰.道路桥梁施工中软弱地基的处理对策[J].科学技术创新,2018(26):133-134.

[3]卢大举.道路桥梁施工中对于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8(35):279-280.

[4]吴若铖.道路桥梁施工中的软弱地基处理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8(14):114-115.

[5]王云峰.道路桥梁施工中软弱地基的处理[J].交通世界,2018(18):22-23.

论文作者:刘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1

标签:;  ;  ;  ;  ;  ;  ;  ;  

道路桥梁施工中的软弱地基处理方法研究论文_刘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