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马文涛论文_马文涛,

浅谈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马文涛论文_马文涛,

摘要:在当前信息化社会发展背景下,水库工程的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了一种发展趋势,但当前在水库工程信息化管理中存在一定问题,为了有效改善这种不足,还需要优化水库工程信息化管理策略,提高信息化管理实际效果。

关键词:水库工程;信息化管理;优化策略

1、水库工程施工管理的特点分析

1.1复杂性程度高

在水库工程建设过程中,现场管理工作复杂性程度较高,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导致现场管理工作处于混乱状态。不论是建设施工还是施工现场管理,都有时间与空间错位的问题,有关领域存在重叠交叉,覆盖范围广泛,工作量庞大等问题。在开展水库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时,考虑层次涉及与领域广泛,导致水库工程现场施工管理处于复杂混乱的状态。

1.2连续性不足

水库工程施工的特点表现为占地面积广、施工时间长,导致施工建设时无论是时间跨度,还是空间跨度,都比较大。如此一来,在不同的工程施工时间与阶段,将会面临各种不同的问题。比如说,在三峡水库工程施工过程中,夏冬两季施工就会面临不同的问题。因此,就要结合各阶段的特性,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并注意加强各工种的协调与配合工作,施工人员数量大,流动性较强,如若不慎,就有可能引起生产安全事故,因此,这就需要针对水库工程施工的不同阶段制定合理的安全、费用、技术等多项控制管理目标,并不断提升现场管理工作水平。

1.3特殊性

由于水库工程具有耗时长与占地广的特征,决定了水利工程选址特殊。通常,水库工程的选址大多是峡谷、荒地或山区等交通不便地区。所以,要想能够及时取得与外界的联系,还应加强辅助设施建设,如员工生活区、公路等,这也意味着,水库工程准备和建设阶段会很长。

2、水库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的必要性

探究由于水库工程施工所在地形地貌状况复杂,地理位置不同,其相应的地质结构也就存在一定差异。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能够有效缩短测绘探测时间,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合理,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在水库工程管理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应用,主要是基于如下必要性:第一,相较于传统的水库工程管理方法而言,在水库工程施工管理时,引入现代信息技术,能够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准确数据。第二,水库工程施工管理因为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外界环境的干扰,依托信息技术设备的有效支撑,就能随时为施工人员提供有效辅助,使水库工程施工速度明显加快。第三,正是因为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导致水库工程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工作效率也有显著改善,大大减小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第四,在过去,都是安排专人负责水库工程管理,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较大,比如说,管理人员自身技能水平、主观性以及职业道德素养,都会直接影响施工管理效果,无法保证水库工程管理精确有效。而通过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尽可能地降低外界因素对水库工程管理产生的不利影响。

3、新时期水库工程信息化管理策略

3.1高效应用互联网和通讯技术

互联网技术和通讯技术一直受到水库工程管理者的重视,其高效应用能够帮助管理过程中的各项信息得到快速传输和分析。在水库工程信息化管理中应当重视这一作用,不断引进先进的互联网和相关通讯技术,实时收集和传输水库数据、水库图像和水库三维模型等,并且加强相关水库数据信息的整理、储存及分析。同时,在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应用上,还应当注意将临近区域资源协调配置的效果。

3.2高效应用地理信息技术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到水库工程管理当中可以凭借其中的模式分析、数据整理分析及空间信息分析等技术,为水库工程的建设和管理生成准确的三维图形及实时地理数据,从而为管理者提供明确的管理和建设参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地理信息技术在水库工程的管理上尚为高新技术,其高效应用可以对相关水库信息作出综合性汇总和分析,实时化预判水库动态,并且对空间情况进行相应处理。在新时期,水库工程管理要更为高效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按照管理工作对区域水库情况绘制比例图纸,并对地区之间、地区内部各水库工程信息进行连接,帮助水库系统各单位更加高效的实现水库信息共享和协同管理,使水库工程的作用发挥的越来越明显,减少甚至杜绝水资源浪费的情况。同时,应用地理信息技术还应当向流域内河流、湖泊及相应地形进行建模、绘制等,并统计准确的水库数据,推动水库工程管理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发展。

3.3高效应用卫星定位技术

水库工程管理利用卫星定位技术已经有几十年的历程,在应用过程中显示出定位精准、传输速度快及适用性强的突出特点。相比于传统的无线电定位,使用卫星进行定位能够取得更为准确的坐标数据,受到自然、人为等因素的干预较小,出现水灾等自然灾害后,卫星将实时进行定位和信息传输。基于此,水库工程管理应当高效应用卫星定位技术,监测范围覆盖水库工程全部辐射区,持续为水库工程传输实时的地理、时间及空间数据,并且联合已有的互联网技术和通讯技术,达到实时调控水资源、实时处理灾情及动态化监控水域信息的效果。

3.4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仿真技术指的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及其相关技术,加强对水库工程施工的管理,促进水库工程管理效率的提升,保证施工过程的快捷与高效。比如说,在进行水库工程施工之前,合理预测和估计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获取有关参数,并加强对这些数值的分析,以便实际施工中出现问题能够及时予以解决,还要加强施工方案优化,保证施工方案更加科学高效。为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问题,还要合理制定应对方案,这样一旦面对突发情况,施工单位也能及时响应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计算机技术的合理运用,不仅能够减轻技术人员的计算工作量,也能提高计算水平与速度,以便腾出更多时间加强对水库工程技术的研究。

3.5数据库技术的应用

水库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工程数据,如材料、施工技术、机械设备与人员等。倘若继续沿用传统的人工记录和分析方法,将会直接影响数据应用效益的发挥。而如果合理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科学完善的水库工程数据库,注重程序设计理念的融入,从而有效提高数据灵敏度,与此同时,数据库技术还融入了抽象学的思想,能够提高数据处理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数据库系统的建立,不仅能够对数据进行分类、改正与存储处理,也能方便信息查阅,一旦需要调用有关数据,只需输入关键词或分类序号,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数据。不仅如此,通过合理构建数据库,能够实现信息共享,这样一来,水库工程管理部门就能有效加强数据资源的整合。

3.6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在开展水库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强化工程管理,能够保证水库工程项目得以有效开展,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得到有效应用,并将其调整到符合水库工程管理需求的状态,有助于水库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提升。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水库工程施工管理系统能够集成第三方施工管理软件,使系统功能得以有效延伸,保证水库工程管理的全面实施。大量的实践已经表明,这套系统缺点也比较明显,这是由于不同的水库工程施工存在差异,面对一些复杂程度较高的水库工程项目,部分软件就无法满足实际需求,致使软件操作比较繁琐,服务人性化不足,这就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予以改进。

结束语

总之,水库工程因为信息技术的运用而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施工管理的科学化与现代化水平也有明显提升,水库工程管理效率也得到了显著改善,水库工程资源损耗不断降低,水库工程成本效益提升明显,保证水库工程管理难题的顺利解决。

参考文献

[1]陈亮,林达.温州市水利工程规范化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探讨[J].浙江水利科技,2017,45(06):79-82.

[2]田雪平.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实践研究[J].河南科技,2016(19):50-51.

[3]王兆钦.浅析宁波市溪下水库综合信息化工程的作用[J].浙江水利科技,2016,44(05):53-55.

论文作者:马文涛,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6

标签:;  ;  ;  ;  ;  ;  ;  ;  

浅谈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马文涛论文_马文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