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企业家的历史地位_洛克菲勒论文

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企业家的历史地位_洛克菲勒论文

试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大企业家的历史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纪末论文,国大论文,试论论文,企业家论文,作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经济高速增长,1865—1914年50年期间,工业总产值从不足40亿美元增加到242亿美元,到1894年, 美国工业开始跃居世界首位(注:[美]赫伯特·C·菲特,吉姆·E·里斯.美国经济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450、459;[美]H· N·沙伊贝,H·g·瓦特,H·N·福克纳.近百年美国经济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14、33、107)。这种惊人的经济发展速度既与美国联邦政府推行的发展经济的措施分不开,又与美国科技的大力突破和广泛应用密切相关,此外,这时期美国社会涌现出的一批有影响的大企业家所发挥的历史作用也不容忽视。他们中主要的代表人物有:铁路业的科尼利厄斯·范德比尔特,石油业的约翰·戴维·洛克菲勒,钢铁业的安德鲁·卡内基,金融业的约翰·皮尔庞特·摩根,以及汽车制造奠基人亨利·福特等。研究美国大企业家的历史作用,是研究美国企业发展史的一个重要部分。从他们身上折射出这时期美国经济的发展进程与特征,即美国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时期,企业从无序走向有序,从自由经营走向垄断经营,新兴行业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力量。这对于正面临着改革开放、经济转轨、企业转型的当代中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因此,这一课题的研究不仅具有史学价值而且富有现实意义。本文着重对美国这一时期大企业家群体的历史作用作一简要论述。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大企业家的成长与企业的发展基本是同步的,他们在企业更高模式形成之前,对企业将来的发展如市场组织方式,企业管理方式、生产规模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思考和探索,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个人的聪明才智,自觉不自觉地推动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对美国经济发挥着巨大积极作用。

第一,企业家通过组织企业的横向联合、纵向联合,建立垄断组织,避免了盲目的竞争,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益,在美国经济的飞跃中起着重要作用。范德比尔特、洛克菲勒、卡内基、摩根等企业家是这一类型的典型代表。

南北内战前,美国的企业主要是地方性的私营企业,大多是合股关系的小型封闭性企业。这种企业通常只掌管一种经济职能,仅在一个地区内经营单一产品系列,这种独立经营思想,导致巨大浪费和盲目竞争,仅在炼油业“卖肉的、烤面包的、做蜡烛的,都开始炼油,才不多久上市的成品就多过市场上可能的消费量”(注:[美]阿尔文·莫斯考.洛克菲勒家史.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1132)。同时, 南北战争后,美国悄然兴起以电力应用为特征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中,钢铁、汽车、石油等新兴工业部门的发展也急需大规模的资本与生产集中。这一切最终迫使企业家谋求合并的道路。他们有的是横向联合,即为了取得对生产同一产品或相近产品的企业控制权而进行的合并。范德比尔特在合并基础上成立的纽约中央铁路公司,首次完成东西一体化铁路系统,将纽约——芝加哥的奔跑时间由50小时缩短到24小时(注:John Chamberlain.The Cided Age.American:The American Past,II.The Macmillan Company,1965.58)。洛克菲勒1863年进入克利夫兰炼油业,1870年他成立了股份公司美孚石油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他意识到兼并价值,1875年吞并克利夫兰其它中小企业,集中了人力物力,大大提高了竞争能力。摩根由于1873年承销政府债券的成功成为华尔街大佬,他多次出面联合各家银行,组织大规模辛迪加,在1893、1907年等历次金融危机中承购倾销到市场上的债券或向海外推销债券,充当着“中央银行”的重要角色。而有的企业家还向纵向联合发展,即从控制生产组织活动开始,控制原料来源和加工,直到取得产品运输到达消费市场。洛克菲勒“垂直一体化”的经营方式,从投资原油生产领域,到提炼、运输、销售自成一体。为了确保原料,他不顾其他董事的反对于80年代购入印第安纳——利马油田;为了降低运输成本,他使美孚自制贮油和运油设备,如油桶、油罐、油槽、油罐车以及驳船;为了赚取销售利润,他又设立美孚销售网, 1883—1899年销售网点从130个增加到3000多个(注:游恒.试析美国托拉斯的典型.史学集刊, 1985,(2):58),使美孚产品远销国内外。到19世纪末,美孚已控制着国内石油销售量的84 %和石油出口量的90%(注:龚维敬,甘当善.美国垄断财团.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5)。卡内基于1872年踏入钢铁业,他一改钢铁生产经营中的严重缺点,实行“纵向一贯作业法”首先从协调生产程序入手,实行全部工序(包括冶炼锻轧、切割、铸造)“一条龙”的作法。此后,他购买或租用密西西比河的矿床,拥有采石场、铁矿和焦碳,以保证原料的稳定供应,建起平炉和炼焦炉,使生产工序现代化,并形成一个整体,开发新产品,拓展销售渠道。在完成了企业生产的纵向联合之后,卡内基钢铁厂的生产效益大大提高。他第一吨钢的生产成本是56美元,到1900年,一吨钢的生产成本降为11.50美元,年产量从13361吨增加到100 000吨(注:[美]索贝尔.企业家:美国人的创业精神.北京:三联书店,1989.207)。

通过横向或纵向途径的合并,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大大提高,正是这批企业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抓住了时机,将传统小型企业转化为现代企业,并寻找垄断的屏障来保护自己。事实证明,洛克菲勒们获得了成功。横向联合有利于生产与资本的高度集中,减少企业间不必要的竞争,从而保护生产、促进生产。而纵向联合使企业的生产、仓储、运输、销售各个环节之间外在的松散联合,变成了有机的紧密的内在联合,把各个部门分散的独立活动变成了统一的社会化生产,企业更具竞争能力,从而带动了经济的繁荣。

第二,企业家在改进企业管理体制方面作出了尝试,初具现代企业管理的模式。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企业的合并进一步发展,原先那种只凭借个人经验管理企业,实行家长式管理的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因此,企业家开始摸索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从19世纪50—60年代起,以具有责任有限性、筹资的便利性、资本的稳定性和公司寿命的持续性等特点的股份(有限)公司逐步取代合伙公司,成为当时企业发展的主要模式,到20世纪初,美国大多数企业均已采用了股份(有限)公司的制度,股份公司的发展不仅促进了生产和企业的巨型化,还使企业内部的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企业家们意识到了这点,典型人物是洛克菲勒,他早在1870年就组建了有限股份公司,1882年,他把美孚石油公司改为托拉斯组织后,采用了“直线——参谋组织机构”(Line and staff Organization),全体股东推举9名托管人(后扩大到16人)组成最高董事会,他们保持计划与决策职能的直接控制,董事会下设专家委员会和职能委员会。这初步体现了现代股份制企业管理体制的某些基本特征,即企业占有形式从单个资本家所有制转变为集体资本(即社会资本)所有制,资本的所有者与经营者开始分离,并促使经营管理进一步专业化、职能化,形成了集权的职能部门制。美孚的管理体制中,尽管还带有传统企业管理的痕迹,但它已开始脱离了传统企业管理的模式,向多层次现代管理体制迈进了一步,这便为大型垄断企业内部的有计划生产提供了保证。

第三,企业家在扩大应用新科技,进行科学化生产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方面,起到了表率作用。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重视科技生产、重视科学管理,是美国大企业家的又一特点。泰勒、卡内基、福特等人是这一类型有代表性的杰出人物。

美国是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国家,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美国大企业建立和发展的极其重要的因素。19世纪初,美国的企业基本是属于中小型企业,技术更新较少,工业产品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企业向大规模发展,企业家意识到用新的自动化的连续作业的机器和设备取代手工作业,是企业发展的必然。泰勒提倡的科学化生产管理,给近现代企业的大规模生产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将他的科学管理方法应用于大规模生产并具划时代意义的则是20世纪初的福特制。1903年福特成立福特汽车公司,推行福特制,它改变生产程序,使汽车的各部件成为具有可替换性的标准化部件,实施流水作业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1912年,福特的工厂制造了78 440台T型汽车, 到1914年达到230 788辆(注:[美]罗伯特·莱西.福特汽车家族.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81), 价格却由最初的850美元降到350美元。福特制的应用,预示着专业化大生产的机器时代的到来。此外,企业家为了加强竞争能力,将新科技广泛应用到企业的自身改造过程中。卡内基大胆应用酸性转炉法, 使制造钢铁的费用由19世纪70年代每吨近100 美元降到90年代晚期的12美元(注:[美]内森·罗森堡,L·E·小伯泽尔.西方致富之路.北京:三联书店,1985.246)。各企业纷纷设立工业实验室,着重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流程,据戴维·莫厄里计算,1899年以前美国工业已创建了139个研究实验室,其中有112个制造业,到1918年为止,又建立了553个研究实验室(注:[美]内森·罗森堡,L·E ·小伯泽尔.西方致富之路.北京:三联书店,1985.283)。企业家在谋取个人利益、企业利益的前提下,积极推广应用新科技,客观上带动了美国经济与科技的发展。

第四,少数企业家成为慈善家,是美国现代基金会的开创者。

现代基金会在当今美国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它绝大多数由企业家个人、家族、群体所建,并由他们直接控制和间接管理。它是企业的产儿,也是企业家为实现企业目的的一种工具、组织或手段。美国现代基金会的开创者当数约翰·洛克菲勒和安德鲁·卡内基。他们从资助教育、宗教事业入手,投入大量的资金,逐步发展到建立各种规模巨大、资金雄厚、管理完善的基金会。从1889年起,洛克菲勒开始了他第一笔捐款,1905—1919年捐给一般教育委员会的款额总计1.29亿元以上。1913年,以1亿元捐款为起点, 建立了洛克菲勒基金会,该基金会自成立之日起,就成为美国社会与政治生活中有影响的组织,到1982年统计, 该基金会资产达8.832亿美元(注:王锦塘,钟文范,李世洞.美国现代大企业与美国社会.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190)。卡内基从1901年开始,先后资助建立图书馆(至1919年共建2509座,耗资5600万美元)和各种基金会。1911年以1.25亿美元建立了纽约卡内基公司,这是当时规模最大、资金最雄厚、管理最完善的现代化基金,至1982年,它的资产达3.817亿美元(注:王锦塘, 钟文范,李世洞.美国现代大企业与美国社会.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188)。

卡内基晚年写的《论财富》一文中,探讨了处置财富的方式。他的逻辑是,他们致富是依靠美国的社会制度,因而致富以后应该将其一部分财富返还社会以改善其它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最佳手段不是向个人施舍,而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生存能力和应变能力,体现这一最佳手段的最佳组织形式就是基金会。“死时越有钱,死得越丢脸”(注:赵一凡编.美国的历史文献.北京:三联书店,1989.208),不管这一段话有多少自我夸张的成份,有多少企业广告成份,不管洛克菲勒、卡内基等人的主观动机如何,他们成为20世纪美国现代基金会的发轫先驱,这倒是事实。他们当时在资助社会公共福利事业方面,如在教育领域,全国大学、学院的经费中有1/5来自基金会, 比政府提供的还多(注:王锦塘,钟文范,李世洞.美国现代大企业与美国社会.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200)。在当时,这些大企业家基金会发起之初,美国政府只把它视为一般社会的慈善团体乃至一般企业,国家并无免税的规定,倒是基金会取得社会效益后,这种情况引起联邦政府的好感,因而开始实行鼓励和扶持的政策。1913年政府将基金会列入免税对象,更进一步地促进了美国基金会的发展。据统计,在1910 年前美国有各类基金会144个,而到1980年后期已超出20 000个(注:王锦塘,钟文范, 李世洞.美国现代大企业与美国社会.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189 )。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大企业家,在促进美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着十分明显的消极作用。

第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大企业家,依靠势力雄厚的垄断财团,操纵与影响着美国政府的政治生活,维护垄断集团的利益,处于向政治渗透的初始阶段。关于这点,由于篇幅有限,本人已有论述,不多复述(注:陆月娟.论19世纪末20 世纪初美国垄断财团对美国政府的影响.历史教学问题,1996,(5):7~10)。

第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企业家的发迹是建立在广大中小企业主以及工人、农民付出的惨重代价的基础上的,这导致美国人民对垄断的恐惧与憎恶。

大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无情的竞争,在竞争中遭倾轧而导致破产的中小企业主比比皆是。洛克菲勒以他的竞争手段残酷而闻名。1871年正是炼油业危机四伏的一年,他成立了南方改良公司。该公司与铁路公司达成协定,以同意支付给南方改良公司回扣和退款为秘密武器,迫使大批竞争对手或者毁灭或者并入他的企业,他甚至扬言:“拒绝转移产权的商号将被碾得粉碎。”(注:泽仁多加等编.美国赢家秘籍.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4.13 )这是“美国所有工业家集团所能想象得出的最残酷最无情的最能致人于死地的手段”(注:游恒.试析美国托拉斯的典型.史学集刊,1985,(2):57)。“在洛克菲勒走过的道路上,遍布着破产的人和被遗弃的工厂,摆在他面前的只是对巨大财富资源的不容置疑的控制”(注:[美]本·巴鲁克·塞利格曼.美国企业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297、276)。 卡内基同样以剥夺他的合伙人而闻名。他总是强迫他的合伙人签订“打不破”的协议,当他的合伙人要退休或放弃公司,他们必须将股票按预定价值(原价)退还给公司,从而避免使大权旁落。为洛克菲勒、卡内基等企业家走向巨富而付出惨重代价的更多的是广大劳动群众。工厂的工人在恶劣的条件下接受的是低廉的工资和很长的工作时间,1872年7月, 卡内基的霍姆斯特炼钢厂一日各厂伤亡人数高达195人(注:[台]颜子魁.美国经济史.台北:华香园出版社,1990.300),但得不到资方任何赔偿。如果说泰勒制福特制急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标准化生产,那么它们对劳动者来说却具有毁灭性的影响。泰勒制的管理,把工人的劳动全过程加以精确分解,把无效劳动降到了最低限度,显然也就大大增加了劳动强度。因此,工人成为生产流水线上的一个机器零件,始终处于高强度的紧张状态中。虽然福特装配线能使T 型车的价格降到大多数消费者都付得起的水平,但却意味着工人从属于机器,福特工厂被工人们称为“把人变成机器的人间地狱”(注:[美]罗伯特·莱西.福特汽车家族.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73)。“上百万人辛苦的结果, 是被无耻地巧取豪夺,建立起庞大的产业,这在人类历史上是少有的也是前所未有的,这些产业的占有人相反却看不起共和国,危及自由”( 注:John · Tipple.The Robber Baron in

the GildedAge: Entrepreneurorlconoclost?.American:The American past,II.The Macmillan Compang,1965.53、55)。美国雄厚的工业基础正是在此种情况下建立起来的。

第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企业家在获取巨额财富后,大都过着奢侈腐化的生活。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大企业家在组织了现代大企业的同时,他们本人也成为百万富翁、亿万富翁,此时美国的贫富不均两极分化已经非常明显。大富豪阶层迅速发展,据1910年统计,全国人口中的10%的富人占有全国全年收入的33.9%,而低收入的10%的穷人收入只有全部收入的3.4%(注:[台]颜子魁.美国经济史.台北:华香园出版社,1990.307),二者相差近十倍。他们以各种方式获得上百万美元,大多数过着上流社会的奢侈生活,热衷于提高本家族的地位,不惜花重金以上流社会的标准来粉饰自己,而无视社会反映。范德比尔特的儿子1895年建成的住宅有250个房间, 耗资六七百万美元(注:[美]杰奎琳·汤普生.美国豪富.北京:工人出版社, 1988.246~247)(按如今的费用计算将高达6亿美元)。梅隆宁愿以170万美元的价格收藏艺术珍品,而不愿借宾州州长100 万美元兴办州内的福利事业(注:[美]布尔顿·赫什·梅隆家族.北京:新华出版社,1983.2)。 他们追求浮华的贵族式生活,造成了不良的社会风气,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欲,不惜一切代价,很少考虑对社会应尽的责任。范德比尔特曾说:“铁路公司赚钱要紧,我才不管什么该死的社会!”(注:[台]颜子魁.美国经济史.台北:华香园出版社,1990.304)

在本文所论及的这些大企业家身上,充分反映了一种矛盾的历史现象。一方面,他们以谋取高额利润为目的,以剥削劳动者为手段,以迫使大批中小企业破产为代价,不断积累资本。而另一方面,他们在个人聚敛财富享受豪华生活的同时,为美国的工业化、现代化作出了贡献,无疑是一支积极的历史力量,这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

尽管这些大企业家的出身、教育程度及个人遭遇各不相同,但是在他们身上有一些共同的可贵的性格特征,思想上冲破传统、事业上敢冒风险,加上刻苦、耐劳、抗得住失败与挫折,不断奋斗,不断进取。他们从一开始就在充满激烈竞争的“放任主义”的市场经济中翻滚,尽量利用新发明、新工艺,生产新产品。同时,不断寻找原料的新来源、开辟产品的新市场,并且适时地组织新行业。但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根本矛盾决定了美国的大企业家也是大资本家,在他们的性格中,自私、贪婪、残酷的一面,也是毋庸讳言的。弱肉强食、尔虞我诈、赤裸裸的金融交易。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为了赚钱,无所不用其极。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资本家的每一块金币无不浸透着工人的血汗。正因为如此,大企业的发展过程,也必然蕴含着深刻的阶级矛盾和激烈的阶级冲突。贫富不均,两极分化,经济萧条、危机周期出现……

对于这种历史现象,正确的评价应当是严肃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坚持从客观的历史史实出发,而不是轻率的、片面极端的。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指出,历史进程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人们总是在既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每个历史事实的最终结果是由无数相互交错的力量产生的合力所决定的。然而,正如列宁所说的:“历史必然性的思想也丝毫不损害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因为全部历史正是由那些无疑是活动家的个人的行动所构成的。”(注:列宁选集(卷2)(卷1).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740、26)人是社会的主体。我们对于这些企业家的历史评价,应该置于更广阔的历史视野之中,进行历史的、全面的、多侧面、多层次的研究分析。美国民众曾以“强盗大王”这一概念从感情上概括了洛克菲勒等人的商业行为,也表达了内战后企业领导人的掠夺成性的一面,但是,它也反映美国人民对企业家习惯性地高道德要求,显然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痛斥。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正是处于历史的转型时期,这个时期的生产关系、经济体制充满活力和生机,生产力确有极大的飞跃。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工业的迅速发展和生产的高度社会化,导致了垄断的趋势,这就反过来又推动着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变革。美国大企业家们正是顺应了这种变革,不自觉地成了这种历史变革的工具,客观上成了美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一支重要历史力量。这其中的是非功过,充分显露了美国大企业家们的两重性。这是一段很典型、很能发人深省的历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透过历史的表面现象,作出符合历史事实的客观评价。

收稿日期:1998—12—02

标签:;  ;  ;  ;  ;  ;  

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企业家的历史地位_洛克菲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