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结构以其高稳定性、施工操作简便性、低成本性等优势在建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房屋建筑工程主流工艺。随着钢筋混凝土结构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结构裂缝问题、结构渗漏问题、结构不规则沉降问题等,成为影响结构应用推广的核心要素。而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提出与应用,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提升建筑施工质量与建筑结构质量。以下是笔者对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的几点心得体会,意在抛砖引玉。
1后浇带施工技术的主要作用
1)缓解建筑物的沉降差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了使高层建筑与其裙房结构连接成一个整体,避免因为地基、重力等因素导致两者出现差异沉降问题,大多采用后浇带施工工艺。首先将高层建筑、裙房结构两部分进行断开施工,待建筑物的主体结构施工结束后,建筑物的沉降已经稳定,此时对高层建筑及裙房结构的连接区域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实现了高层与底层之间的连接。通过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有效的降低了建筑物的差异沉降问题,确保其沉降差异处于允许的范围内,提高建筑物本身的稳定性。2)减少混凝土结构的温度收缩影响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使用了大量的混凝土结构,因水泥的水化作用,混凝土结构在固结的过程中,会因为温度的影响出现不同程度的收缩变形现象,一旦其所受的温度应力超过了混凝土所能承受的最大抗拉强度,就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影响整个建筑结构的质量。而采用后浇带施工技术,为混凝土结构的收缩变形提供了空间,降低了混凝土收缩过程中产生的温度应力对混凝土的影响。
2后浇带技术应用和施工工艺探究
2.1选择施工材料和施工时间
要想保证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必须要科学选择施工材料和施工时间:(1)在开始后浇带施工作业之前,一定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必要的清洁工作,保持后浇带施工作业环境的清洁度以及干燥度。(2)后浇带施工作业,需要在后浇带两侧施工作业部件完成施工,并保持混凝土24h湿润之后进行。(3)在开始后浇带施工之后,要严格控制施工现场的施工材料质量。为了保证后浇带施工质量达到相关标准,还可以适当地掺入减水剂,提升混凝土搅拌与配比的科学合理性。裙楼结构与主体结构属于同一个建筑主体,但是二者的施工过程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施工人员必须要充分重视,才能为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奠定基础。(4)注意后浇带的设置。施工人员要分析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以及施工环境,有针对性地选择后浇带施工工艺。
2.2确定合理的浇筑时间及施工断面形式
理论上,主体混凝土浇筑需在2个月内完成施工,然后进行后浇带浇筑。实际上,后浇带需要在高层建筑的主体结构和裙房结构沉降完全后进行浇筑,若是主体延迟沉降,或者裙房结构的沉降过少,浇筑时间就会延迟。构筑物的不完全沉降受多种因素影响,与施工条件、建筑施工材料以及外界环境变化都有一定联系,因此,这些因素都要在相关设计中予以说明。在建筑工程中,后浇带的断面形式要与混凝土的断面保持一致,保证建筑物主体避免应力集中产生变形,预防后浇带在浇筑过程中出现垂直缝。选择合适的断面形式对于施工效果具有直接影响。后浇带有4种断面形式,分别为X形缝、阶梯缝、平直缝及槽口缝。一般情况下,房屋建筑施工中使用最广泛的就是平直缝。当墙板的厚度不超过60cm时可以选择阶梯缝和平直缝,墙板厚度在60cm以上时可选择槽口缝。
2.3混凝土浇筑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施工中,需要遵照施工方案中的相关规定来落实混凝土施工作业。比如,在对水平形式的后浇带进行施工时,要管控后浇带两边的压力程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对垂直形式的后浇带进行实际施工的时候,要施以科学的振捣,振捣的时候尽量保护好钢丝网结构,当出现钢丝网损坏问题时,需要及时使用合理有效的措施实施修复处理。此外,为了能够有效规避浆体的损失情况出现,需要合理管控模板和振捣器之间的位置与距离。
2.4后浇带施工流程的严格遵守
在后浇带施工过程中,需严格遵守施工工艺流程,以提升施工规范性、标准性、科学性,避免施工操作误差影响施工整体质量。例如,在楼面后浇带施工过程中,应遵循“后浇带模板支撑→绑扎楼板钢筋→钢筋焊接→钢丝网布置→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浇筑→后浇带位置混凝土清理→后浇带两侧混凝土养护→后浇带覆盖模板与钢筋保护”流程进行操作。值得注意的是,在依据工艺流程操作时,应对工艺流程各环节各工序施工要点进行有效掌控,明确工序施工注意事项,保证各工序验收达标。例如,钢筋施工中,需科学调整后浇带钢筋位置,做好保护垫补齐工作;筏板底部钢筋应与后浇带底部钢筋采取“隔一布一”方式进行设置;钢丝网需绷紧,有10~15cm的向下翻边等。
2.5对后浇带的保护以及保养工作
在后浇带施工完成后,还必须及时进行保养工作,以避免出现裂缝或其他情况。例如,为了保护后浇带不受水侵蚀,通常在后浇带保养期间其任一侧在砌筑挡水砖,或者在浇筑过程中直接把抗渗砂浆添加到后浇带两侧,以保护后浇带。此外,还必须保护浇筑完成后的后浇带表面表面。目前,大多数项目使用在其表面覆盖塑料薄膜再加铁皮盖板方法。与过去使用胶合板相比,该工艺更加防水,结实且耐用。此外,相关施工人员需要及时检查后浇带并按时维护。
2.6施工缝处理
(1)梁头部位:在拆模后绑扎钢筋之前,施工队放线人员将梁头位置在墙上弹出边线,接着施工队派专人用砂轮切割机配合使用錾子将梁头位置精确凿出,要求凿除多余的混凝土,混凝土表面的水泥膜、浮浆、松动石子等,并清除干净。(2)后浇带和施工缝在浇灌前,应将钢筋除锈,调直理顺,将接缝处的混凝土凿毛,清除松石子和杂物,清洗干净,保持湿润,并刷纯水泥浆一道。(3)后浇带和施工缝在浇筑混凝土时,振棒落振点先振两侧,后振中间,多点轻振,捣实。后浇带捣实后即抹平,清除余浆。
2.7后浇带施工质量控制
(1)支模质量控制。后浇带的模板单独支撑,与整体结构的支撑系统分开,等整体结构拆模后,依然要保留后浇带的模板。等后浇带的混凝土达到强度要求,具备拆模条件时,再将模板拆除。(2)拆模质量控制。后浇带模板拆除时,由于在模板的作用下,浇筑的梁或者板处于受力状态,如果直接拆除,将会影响后浇带混凝土的质量。只有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75%时,才能拆除模板,否则混凝土容易出现变形和裂缝。模板拆除要严格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拆除,不然将有可能导致边板出现裂缝。
3结语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建筑物的整体施工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后浇带技术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混凝土构件易出现裂缝的情况,有助于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后浇带施工需要严格按照施工要求和技术规范进行,加强对关键部位的检查,强化现场管理,保证后浇带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积极推动该项技术在建筑施工领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伍建伟.建筑工程地下室后浇带设置与施工技术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6(12):146.
[2]欧宗瑞.建筑工程施工后浇带技术探讨[J].智能城市,2019,5(9):117-118.
论文作者:张凯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建筑知识仓库》2019年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9
标签:混凝土论文; 结构论文; 钢筋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模板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物论文; 《中国建筑知识仓库》2019年0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