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危险因素临床分析及预防措施研究论文_李凌云

贵州省福泉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 550500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分娩并发生产后出血的患者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并提出具体的预防措施。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胎次、分娩方式、前置胎盘、宫缩乏力等,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前置胎盘、胎盘粘连、植入、残留、剖宫产、宫缩乏力等。结论 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中应予以重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降低产后出血率。

关键词:产后出血;危险因素;预防;措施

产后出血是指产科中常见的并发症类型,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临床研究资料显示,在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各种原因中,产后出血是其中一大原因,而这一情况在边远地区更为严重[1]。每年因产后出血而死的孕产妇不在少数。我院为提高产妇分娩质量,保证产妇分娩后的健康,特选取了相关病例的资料进行研究,探讨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有哪些,以及怎样预防产后出血。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分娩并发生产后出血的患者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次研究中,产妇年龄为23-38岁,平均年龄(27.3±3.2)岁;孕周37-41周,平均(38±2.5)周。

1.2方法

1.2.1诊断方法

产后2小时内出血量达到400毫升及以上,或者是产后24小时内出血量达到500毫升及以上,即可被确诊为产后出血。

1.2.2出血测量方法

①对经阴道分娩的产妇,等胎儿娩出以及羊水排清之后再使用有刻度的集血器放置在产妇臀下,从而收集血液。②对剖宫产产妇,先将子宫壁切开,吸出羊水之后再使用负压瓶吸血;术中纱布上的血液以及阴道中的积血均计入出血量,其他出血测量方法与经阴道分娩的产妇相同[2]。

1.3统计学分析

患者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胎次、分娩方式、前置胎盘、宫缩乏力等。见表1。

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产妇是否发生产后出血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结果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最后的分析结果显示,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前置胎盘、胎盘粘连、植入、残留、剖宫产、宫缩乏力等。

3.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预防措施

3.1胎盘因素

本次研究中,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均表明前置胎盘和胎盘粘连、植入、残留是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在此我们将其归为胎盘因素。而关于胎盘因素成为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子宫内膜损伤引发前置胎盘及胎盘粘连、植入、残留,而一旦胎盘难以剥离则会引发出血的情况。而造成子宫内膜损伤的因素较多,有研究资料显示,子宫内膜炎症、机械药物刺激、多胎次、多产次等因素均为造成子宫内膜损伤的因素[3]。在发生前置胎盘以及胎盘粘连、植入、残留之后,如果患者具有过早进行性生活、阴道炎下受孕等特征,那么一般就会发生胎盘难以剥离情况。对此,要预防这一点,就要对孕妇进行计划生育健康教育,指导其正确避孕,从而避免宫腔操作,比如刮宫流产等。而对于孕期已经出现胎盘粘连的产妇,应即刻进行人工剥离胎盘。

3.2宫缩乏力因素

宫缩乏力是指产妇产时发生的子宫收缩乏力。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它也是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而造成宫缩乏力的原因有多种,第一,产妇多胎多次妊娠,使得部分肌纤维变短,且子宫肌纤维弹力下降,所以子宫收缩能力相应也被削弱[4]。第二,产妇的羊水过多,导致子宫不正常膨胀,而子宫肌纤维因为膨胀受力而被过度拉伸,因而失去弹力,造成宫缩乏力。第三,产妇体力消耗巨大,机体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于是造成宫缩乏力。为预防宫缩乏力引发产后出血,医务人员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产妇宫缩素进行调理。

3.3剖宫产因素

剖宫产是引发产后出血的一大危险因素,这可能是因为产妇不具备剖宫产术的手术指征,或者子宫肌层发生活动性出血而没有及时止血,所以造成产后出血。对此,预防性措施为:明确产妇的剖宫产手术指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用阴道分娩;严格遵守手术操作规范,避免手术器械对子宫造成意外伤害,从而减少出血[5]。

综上,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主要有胎盘因素、宫缩乏力、剖宫产等,这些因素均为可控性因素,所以可以通过实施相应的预防性措施来预防产后出血。

参考文献:

[1]颜建英,黄科华等.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及高危评分系统临床价值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4,24(10):796-797.

[2]罗丽.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和预防措施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4,11(34):4676-4678.

[3]邓巧云.产后出血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30(S3):515-516.

[4]唐溶蔓.产后出血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11(07):41-42.

[5]王玥.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和预防措施研究[J].天津医药,2013,6(09):925-926.

论文作者:李凌云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

标签:;  ;  ;  ;  ;  ;  ;  ;  

产后出血危险因素临床分析及预防措施研究论文_李凌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