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1.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特点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新的材料和结构不断出现,越来越多的大型和技术复杂的土木工程结构也出现了,建筑技术也出现了。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建设项目的数量和规模推动了我国建筑技术的发展。由于土木工程的特点,决定其生产组织不同于普通工厂。每个项目都需要根据项目的性质和特点进行自己的施工组织。施工组织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工程的成败,一般来说,土木工程施工具有以下特点:固定性和流动性:流动性包括施工队伍的移动和同一项目工作空间中工人的移动;多样性和单一性:项目是不同的,相同的项目很少是大的、合作的和全面的:它们需要许多不同单位的合作与配合,如建筑、设计、施工、监理、材料供应商等。复杂性和易受干扰性:复杂的技术和管理,易受外部因素如气候和周围环境的影响;投资大,生产周期长。
2.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相关要求
2.1土方填筑及其压实
首先进行土料的选用过程中应注意如下问题,一是碎石类、砂土及其含水量同压实要求相符的黏性土可选为填筑土料。二是淤泥,膨胀性土,冻土及有机含量超过8%、含硫酸盐超过5%的土等不应做为填筑土。压实方法包括振动法、碾压法、压实法和工具压实法。在压实过程中,必须注意压实工作、土壤含水量和每层铺筑土壤的厚度。填土应从低到高铺设、压实或压实,整个宽度自下而上分层。应分层填筑,并尽可能用类似的土壤填筑。回填和压实应在相对两侧或周围同时进行。填料应在同一天压实。填土压实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2.2基坑土方的开挖
进行基坑的开挖时应遵循如下原则:“分层开挖,先撑后挖”,先进行开挖顺序以及分层厚度的确定,然后进行连续施工,以防地基土出现扰动现象。整个开挖过程都必须认真进行检查,进行地下水位以下的挖土施工应进行科学降水。
3.土木工程基础施工技术要点
3.1排水技术要点
土体干燥是土方施工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排水工作一定要做好。一般而言,施工的排水可分为两种:明排水法,即运用截、抽和疏的排水方法。截,截住水流;抽,开挖基坑时,在坑底留设集水井和排水沟,使水流顺着排水沟汇集到集水井中,之后用水泵将水抽出;疏,疏干积水。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在基坑开挖前,在基坑周围安装足够数量的过滤管,以将水抽走,并确保在工程竣工前地下水位始终低于坑底。它保证了基坑土的干燥,能有效防止砂流,改善施工条件。然而,在降水之前,必须考虑到原始工程建筑可能产生的额外位移和沉降会导致倾斜、开裂、坍塌和地面坍塌。因此,在施工中必要时应采取一些保护措施。
3.2填土及压实技术
通过设计合理的填土边坡,选择合适的土料和填筑方法,可以确保填土的强度和水稳定性。如果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大或石膏含量超过2,则不能用作填土。施工中,填筑工程应分层铺土,然后压实。如果同样的土壤用于填充,那是最好的。如果使用不同类型的土壤填料,透水性较小的土壤应放置在透水性较大的土壤上。为了避免在填料中形成水袋,禁止不均匀混合和使用不同类型的土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土壁的稳定
土墙稳定性的关键是土壤中内聚力和摩擦阻力之间的平衡。如果土壤失去这种平衡,就会发生滑坡,这将影响项目的建设周期,也会对周围的建筑物和人员造成伤害。为了确保土墙的稳定性,应该首先放置斜坡,斜坡的设计应该满足某些要求。此外,斜坡的坡度取决于许多因素,如土壤特性、地质条件、施工条件和方法等。比如,粘性土质的边坡应陡些,人工或机械挖土、明沟排水时边坡不宜太陡,应平缓些;基坑旁边有主要建筑物的情况下,边坡比例宜在1∶1.0~1∶1.5范围内;无地下水且工期较短,可不放坡而留设直槽时,开挖的深度不能超过以下数值:以砂土为填充物的密实、中密实砂土及碎石类土为1m;可塑、硬塑的轻亚粘土和亚粘土为1.25m;以粘性土为填充物的可塑、硬粘粘土及碎石类土为1.5m:坚硬粘土为2m。此外,为了稳定土墙,还应该提供支撑,这不仅可以减少土方量和建筑表面,还可以使场地的平整不受限制。不要在坑边堆积大量的材料和泥土或机械设备。挖掘坑后应立即进行地下和基础设施建设;雨季不宜挖掘滑坡区域。它应该首先被纠正,然后被挖掘出来。挖掘顺序从上到下。如果有危险和不稳定的情况,应该首先妥善处理。
3.4基坑监测技术
基坑监测技术是为了防止基坑施工发生意外,确保安全,一般分为以下几方面:
3.4.1基坑边坡变形观测,了解基坑支护的变化情况,根据监测数据,结合开挖地质条件,适当调整支护参数,确保工程安全。如果发现基坑支护存在异常情况,应采用支护或回填等方法提高基坑边坡的安全系数。
3.4.2监测的内容除了量测基层位移情况和观察地表开裂的位置和列宽,还要对基坑的渗水情况和漏水情况变化进行观察。
3.4.3布置监测点,选择在基坑支护变化最大的地段,或者局部地质条件不利的地段。
3.4.4监测技术的施工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以施工单位为主体测量基坑位移。基坑支护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负责测量并布置基坑支护施工图纸上的测量点;在支护施工期间,保持每天一次监测的密度,并在基坑开挖完成或基坑变形稳定后适当减少监测频率;雨季的监测和支持安全水源的监测应找出渗水的原因,如生产排水、生活排水、管道渗漏、储水罐、化粪池渗漏等。,以便及时采取排水措施;在施工开挖期间,加强基坑顶部侧面位移和开挖深度比值的观察,及时分析原因,为提出适当支护方法和加固措施提供基本条件。
3.5预应力混凝土工程施工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截面小、刚度大、抗裂性和耐久性好,能充分发挥钢材和混凝土各自的性能,在土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施工具体方法主要分为以下三种:
3.5.1先张法施工:一种先张拉预应力钢筋然后浇筑混凝土构件的施工方法是先张拉预应力钢筋,然后浇筑混凝土构件,然后浇筑混凝土构件,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且混凝土和钢筋之间有足够的粘结力后放松预应力钢筋,利用混凝土和预应力钢筋之间的粘结使混凝土产生预压应力。
3.5.2后张法施工:这是一种先制作混凝土构件,然后张拉预应力钢筋的施工方法。施工过程如下:首先制作混凝土构件并预留通道;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将预应力钢筋引入通道;用张拉设备张拉预应力钢筋;然后用锚将预应力钢筋锚固在构件的端部;最后灌浆通道。
3.5.3粘结预应力施工:是在后张法基础上发展起来,要施工过程:采用表面有涂料、外面包有塑料套管的预应力筋,铺设在模板内,然后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到达设计要求的强度后,再进行预应力筋的张拉、锚固。
4.结语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在其原始技术中有了很大的创新。这种创新是因为建筑在不断变化,需要新技术来更好地支持建筑。如果你想更好地利用土木工程来影响社会,你应该继续进行研究和开发,应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研究,以确保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小峰.土木工程施工监理工作中材料的质量控制[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2]段树金.土木工程概论[J].中国铁道出版社,2016.
[3]叶列平.土木工程科学前沿[J].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论文作者:谢洪启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9
标签:基坑论文; 预应力论文; 混凝土论文; 土木工程论文; 土壤论文; 压实论文; 钢筋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