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施工技术管理是整个道路工程管理的核心。道路施工技术管理是实现施工项目目标控制的必要策略,在施工中必须将道路施工技术管理的必要性与具体工程的可操作性结合起来。根据工程实践,从道路施工准备阶段的技术管理、道路施工现场技术管理、道路竣工验收阶段技术管理等方面对道路施工技术进行论述,保证优质、安全、低耗、高效地按期完成道路施工任务和目标对此,本文也结合在实际施工中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对桥梁混凝土结构施工、大型桥梁钢结构箱梁制作及安装、桥梁预应力结构箱梁施工、路基土石方工程施工中常见的通病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病害处理措施。
关键词:桥梁工程;病害;处理技术;道路桥梁;施工技术;问题分析;病害处理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交通运输压力日益增大,对于道路桥梁等交通运输设施的质量也将显得越来越重要。近年来,道路桥梁工程质量问题不断出现,主观来说,建造难度不断增加、施工工艺不合理等,致使工程质量出现下滑,对人身生命安全及社会经济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不利于区域经济发展。因此,对道路桥梁工程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处理具有重要意义,不但能促进道路桥梁工程的发展,而且还可以为施工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
一、桥梁混凝土结构施工常见病害及处理技术
桥梁混凝土结构施工常见病害如下:
(1)钻孔灌柱桩
在钻孔灌注桩中通常会出现以下质量问题:缩孔、堵管、桩头混凝土不密实、桩头与承台垫层高差不符合、钢筋间距布置不均匀、箍筋布置不紧密、桩头钢筋角度不符合、桩头钢筋受损等。
病害处理:缩孔,要求在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时刻保证孔内泥浆柱与桩壁围岩压力相平衡,且确保混凝土连续灌注,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质量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导管提升过程要缓慢提升,确保导管端头埋置深度和混凝土灌注过程的密实度。堵管,在导管使用前应连续小断地灌注混凝士,对其水密、抗拉、承压性能进行检测。桩头混凝土不密实、桩头与承台垫层高差不符合、桩头钢筋受损、桩头钢筋角度不符合,在混凝土灌注前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对桩孔进行清理,清除沉渣,且混凝土灌注应按规范要求超灌80-100cm,在桩头切割时切割机应环向切割,确保切割深度不破坏保护层及钢筋。钢筋间距布置不均匀、箍筋布置不紧密,在钢筋笼制作过程主筋、箍筋等各类钢筋的型号、尺寸、间距等均要严格按照设计及规范进行预制,钢筋接头、卡位点的焊接、绑扎应严格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施工,确保钢筋笼牢固稳定。
(2)承台施工
承台施工常见问题有蜂窝、麻面、孔洞、承台预留的墩柱插筋偏位、不准确及大体量砂裂缝。
病害处理:蜂窝,采用分层振捣密实、不漏振,在混凝土初凝时强化收抹工作。麻面,采用油毡纸、腻子模板等措施减少模板之间接缝缝隙,同时清理干净模板表面杂物并涂抹隔离油,混凝土浇筑时必须分层均匀浇筑并振捣密实。孔洞,均匀振捣,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承台预留的墩柱插筋偏位、不准确及大体量砂裂缝,在混凝土浇筑前做好测量工作,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做好养护工作,及时做好收抹工作。
(3)墩柱施工
墩柱施工出现烂根和混凝土表面模板接缝处错台的问题,应在浇筑前对模板进行彻底清洗清理并做好防漏浆工作,模板搭接处连接要直顺、牢固,将错台控制在误差范围内。混凝土施工过程要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配制,若混凝土的浇筑高度大于2m,应采用串简和软管进行浇筑,且振捣要均匀密实。
(4)支座施工
支座施工出现预留孔偏移和防护罩安装脱落的问题,应在施工前严格做好测量放样定位工作,在安装过程中保证孔管的管径、标高、垂直度等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在混凝土浇筑过程,混凝土振捣要均匀、密实,且避免振捣棒对管孔的影响。在防护罩安装脱落方面,应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对相关施工材料、用具等做好质量检测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大型桥梁钢结构箱梁制作及安装常见病害及处理技术
大型桥梁钢结构箱梁制作及安装通常会出现以下病害:板单元平整度超标、组装间隙调整不均匀及由于组对间隙过大,造成焊角尺度偏大等。
病害处理:板单元平整度超标,应在施工前编制变形制施控措,并在结构焊接时采用正确的焊接工艺,焊接时要在焊接点采取固定措施,防止焊接过程中结构产生变形,在对结构进行机械或火焰切割时应有专人在现场进行技术指导。组装间隙调整不均匀,应严格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施工,重点控制节段中心偏差。由于组对间隙过大而造成焊角尺度偏大,应严格控制单元构件的结构尺寸,且严禁对结构构件进行随意切割。
三、桥梁预应力结构箱梁施工中常见病害及处理技术
桥梁预应力结构箱梁施工中常见病害有锚固端预应力筋与锚垫板末贴紧、预应力管道安装定位偏差较大及防撞墙预留筋过短、焊接质量差等。
病害处理:锚固端预应力筋与锚垫板末贴紧,应加强对施工全过程监控,对关键工序进行仔细反复检查,尽可能的避免预应力筋与锚垫板的脱离。预应力管道安装定位偏差较大,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做好测量定位工作,并采用水平架立钢筋来固定高度,用“U”形定位来固定其平弯的位置。防撞墙预留筋过短、焊接质量差,应严格控制预留筋预制尺寸、长度,在防撞墙施工过程加强检测预留筋的预留长度,且应将其接头互相错开。
四、路基土石方工程施工常见病害及处理技术
(1)路基沉降
路基沉降指的是路基在使用的过程中给沿着垂直方向出现比较大的沉落现象,导致局面路段产生破坏,对交通产生不利的影响。路基沉降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路堤沉降;另一种是地基沉降。
(2)路堤沉降的防控措施
路堤沉降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填料的选择不当、压实不足、填筑的方法不合理,在水、荷载和温度的综合作用下,路堤有可能出现沉降现象。路堤沉降现象的防控措施分析如下:第一,优化路基填料的选择。在路堤的施工规范中严禁使用含有草皮树根、腐殖质和生活垃圾的土料作为路基的填料。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对路基填料进行严格的控制,严格控制填料的液限指数,塑性指数及含水量,特殊填料比如湿陷性黄土、盐碱土或者膨胀土可以在进行改良检验之后使用;第二,在路基施工的过程中,要对机械设计和分层填筑方式进行组合,在施工前要进行相关的试验,在试验之后再确定路基填料在铺设时的厚度;第三,在填筑的过程中将其控制在同一个水平层上,使用同一种材料进行施工,虚铺厚度在50厘米范围内要使用同一种填料通过连续的方式进行填筑;第四,在路基的修建工期合理的前提下,在路堤填筑完毕之后,或者在高填方路堤的时候要进行超载预压,要经历冻融循环时间;第五,在路堤土方石工程进行的过程中,要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来进行,在填筑过程中使用的石块要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同时要使用石屑或者石渣将空隙填补完整,以保证路基的压实度;第六,如果在结构层施工之前,路堤就出现了局部沉降,就可以将路堤挖出来重新进行填筑,在填筑的时候可以使用强夯的方法来进行。
(3)基底的处理方法
如果基底是坡面,在荷载作用的影响下,粒料非常容易发生失稳或者沿坡面滑移的现象,所以在对路基的基底进行施工之前要首先对基底的坡面进行处理,然后才能进行相应的填筑。
(4)防控措施
如果基底位于软土层,可以使用的处理方法分别是换填土法、化学固结法、挤密法和排水固结法等。常用的处理措施有强夯法、换填法、土工织物法、水泥粉喷桩法、砂井法、塑料排水板法、CFG桩法、灌浆法、石灰桩法、高压注浆法、抛石挤淤法、预压法等。
(5)处理方法
如果原有的地面属于软弱土层,路堤的高度比较矮,并且行车中断的时候,可以换填填料,然后将原有的高度路基夯实压平;如果路基的高度比较高,同时不能将行车中断的时候,可以使用打砂桩、松木桩和混凝土桩的方式来进行或者可以使用化学灌浆法或者注浆法来进行处理。其中化学灌浆法就是利用气压、液压或者电化学的原理,将可以产生固化的浆液注入裂缝,将地基的物理性质进行改变,以达到稳固地基的目的。使用高压注浆法来进行灌浆,就是利用注浆管将浆液注入发生路基沉陷的土体中,浆液通过渗透、填充、挤压的效应将原有土体结构中的空气和水分挤出,将松散的土体进行固结,以形成一个防水性比较好、稳定性比较好、强度比较大的结构体,从而提升路基的稳定性和整体性。
结束语
通过上文对当前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的桥梁混凝土结构施工、大型桥梁钢结构箱梁制作及安装、桥梁预应力结构箱梁施工、路基土石方工程施工中常见问题的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病害处理措施,从所有的处理措施中不难发现,按照施工设计与现场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原则贯穿于全文,同时还要求过硬的专业技术和专业化的管理作为支撑。将人的因素融入到施工管理当中去,首先配备专业的施工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因此,企业应当加大对人才培养的力度,通过教育 培训提高整个施工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征途素质,保证各人员持证上岗,从而施工队伍的整体施工水平,确保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叶国伟.市政工程给排水施工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江西建材,2014.14.
[2]蔡建刚.市政雨污水管道工程施工若干问题和防治江西建材,2014.23.
[3]徐红霞.浅谈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华章,2014.18.
[4]戴碧丽.对小型(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质量控制的探讨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08.5.
论文作者:雷振东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9
标签:路基论文; 路堤论文; 病害论文; 混凝土论文; 桩头论文; 桥梁论文; 钢筋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