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基础工作研究_政治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基础性工作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基础性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77(2012)09-0171-04

一、思想政治教育“基础性工作”的界定与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借助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方式进行互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过程,也就是通过教育,使受教育者在思想道德上逐渐达到社会要求的过程。”[1](p107)这一过程是由一个特定的目的出发到在不同程度上实现预期目标,再到新的教学目标的确定和实现的带有循环特征的动态过程,这一动态过程由确定和实现教育工作的目标和选择教育内容及方法、搜集受教育者有关信息、对信息进行汇总统计及分析、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信息传递、关于受教育者新的信息的搜集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教学效果评估等紧密相连的六个环节组成。根据这六个环节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可将其归为两大类:基础性工作与核心工作。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平台,后者是前者的最终目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目标得以实现的基本途径。

(一)思想政治教育“基础性工作”的界定。

如果围绕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来定义,可以把教育定义为教育者有目的地通过若干方法、媒介等形式向他人传递信息,期望以此影响他人的精神世界或心理状态,帮助或阻碍他人获得某种(些)观念、素质、能力的社会活动。对他人施加影响的角色称为教育者,被影响的角色称为教育对象。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环节以及教育自身的内涵,我们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工作界定为教育者确定教育目标,选择、确定教育内容和方法,评估教学效果以及为完成这些工作而获得信息,并对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的工作。相应地,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工作是指教育者为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目标所做的对教育对象传递信息、施加影响的工作。

(二)思想政治教育“基础性工作”分析。

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六个环节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动态教育过程,在这个动态过程中,对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一切信息的把握、了解和搜集、统计、分析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工作中居于首要环节,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紧跟形势发展需要,不断在更高水平开展的中介环节。

马克思主义的共性与个性关系原理告诉我们,认识和把握事物虽然离不开共性的指导,但首先必须从活生生的个性出发,只有尊重个性,尊重具体实际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性质和属性。虽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因其自身特征和教育的特点而具有一般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取向由于受居于主导地位的社会政治思想和政治价值取向的决定和制约也必然具有一致性和共性,但其具体内容和方法的选择及确定必须建立在对不同的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特别是政治素质的现实状况进行充分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为了实现共性的教育目标而选择个性化的教育方法和针对个性要求的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高实效性的根本出路。

因此,对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一切信息的把握、了解、搜集、统计和分析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是思想政治教育基础性工作的首要环节。

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紧跟形势发展需要,不断在更高水平开展,就必须在巩固以往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和创新,以应对形势发展的挑战。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解决当前问题的同时在教育目标的设定及其对教育对象施加的政治态度塑造、政治价值取向形成等方面的影响又要具有前瞻性,而对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总结、评估,以及在此基础上发现新问题和新动向是推动当前思想政治工作在更高水平开展的客观要求。对以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总结和评估的根本依据就在于对经历了上一个教育过程之后受教育者新的信息的搜集、整理和统计分析。从这个角度来看,对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一切信息的把握、了解和搜集、统计、分析又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在更高水平上开展的中介环节。

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础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存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的现象,不能很好地针对大学生关心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热点问题给予及时、准确的回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不能很好地适应多学科交叉的发展趋势;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不能紧密联系时代发展和形势转变的社会现实。究其原因,就在于对思想政治教育基础性工作的重视不足,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降低。思想政治教育基础性工作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制约其向更高水平发展的瓶颈,深入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之道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关键。

(一)对信息搜集、统计和分析工作重视不够。

对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一切信息的把握、了解和搜集、统计、分析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开展工作的前提。但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总体安排看,往往更侧重于教学方法的改进,特别是对于能否使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授课水平高低的一个硬性指标,不能使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基本就没有在教学上被评为优秀的机会。这一教师评价机制直接导致大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把精力集中在努力改进教学方法、特别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致力于追求课件的精美以及如何依靠课件生动的表现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此用来应对检查、考评,往往忽视甚至根本看不到对来自学生的有关思想政治方面的信息的搜集和统计分析工作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的前提性、基础性地位,其结果是导致教师不能对大学生普遍关心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给予及时解答,仍在按部就班地对教材进行讲解,宏观有余微观不足的教学客观上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而言,做好以信息的搜集、统计和分析等工作为核心的基础性工作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增强教学实效性的根本前提。

首先,只有做好以信息的搜集、统计和分析等工作为核心的基础性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从容应对瞬息万变的时事发展所带来的挑战。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在国家的统一筹划下,虽然更新的速度很快,但作为教材而言,它相对于时事永远具有滞后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过程中要以教材为参考,立足于当前学生政治思想的实际状况和当前形势的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影响和要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侧重点,并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予以及时补充。但恰恰由于在实际工作中对于信息的搜集、统计和分析工作的忽视,导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针对性,使广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失去兴趣,进而影响其实效性。

其次,只有做好以信息的搜集、统计和分析等工作为核心的基础性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才能在立足于教材的基础上增强教学的针对性。自2006年起,国家对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及教材进行统一规划,不再允许各省、各地区、各高校自编教材,一律使用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统编教材,但其目的不是统一教学内容,而在于统一教学大纲。教育部连续六年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力,组织全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到北京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培训。教育部有关领导在历次培训班的开班仪式上都特别强调:我们统编教材的目的,只是统一了教学大纲,规定了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原则和大方向,不是让大家拿着统一的教材去对不同的学生照本宣科。参与教材编写的有关专家和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一线的教师也指出:教材只是个大纲,我们要做的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有针对性地选择侧重点,解决学生现实的思想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养成和提升国家社会发展需要的思想政治素质。但在具体的教材使用的过程中,根据笔者与不同学校的多位教师的交流过程中了解的信息,大部分教师在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确定存在注重共性轻视个性的现象,做不到根据不同的授课对象确定不同的侧重点和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工作缺乏重视,做得很少甚至不做。

(二)思想政治教育者利用交叉学科开展工作的能力较弱。

从学科特点的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学本身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要借鉴和运用多学科知识进行研究……不仅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指导下形成的本学科基本知识进行研究,同时还要借鉴融合教育学、伦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于研究工作之中。”[1](p11)在2011年全国思想政治教育高层论坛上,与会的专家学者特别强调“既要开展单一性学科研究以促进理论成果的深化、细化、精致化,又要着力推进跨学科的交叉研究以促进学科体系的丰富、充实、发展、创新。”[2](p121)

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还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工作都必然离不开其他学科相应知识的具体应用。然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过程往往更多的是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出发,教师综合应用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统计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和理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较弱。教师在这方面能力的欠缺必然为思想政治教育基础性工作的开展带来极大障碍。例如不能够经常设计一些简便实用的相关调查问卷,以便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思想动态,从而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从当前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科研成果看,其中更多的是理论研究,实证研究非常少,这在客观上反映了大部分教师学科交叉能力较弱的事实。

另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科交叉能力较弱还将直接影响对教学实效的评估。当前,考试(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仍然是评价教学实效的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手段。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的必修课,因此,学生为了“过关”,以便获得相应的学分和学位证书而答的试卷很难反映学生的真实想法和意愿,这对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准确把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现实水平都是非常不利的。评估环节一旦出现问题,不但不能使教师准确地把握当前教育过程的实效,还会影响教学侧重点的确定及教学方法、方式的选择,影响下一个教育过程顺利、有效地开展,从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更高的层次和水平发展。

(三)教师之间缺少信息交流与互动导致信息流动障碍。

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与信息资源共享是教师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提升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亦是如此。当前,大多数高校教师对于学术交流的重要性是有充分认识的,而且也以极大地热情去积极地参与学术交流,但往往更注重于不同院校特别是异地院校之间的交流,热衷于参与各类在异地举行的学术研讨会,以便开阔视野,及时把握了解本学科的学术动态及其他院校同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但对于校内同行之间的交流重视不够,甚至出于在科研与教学等方面存在直接竞争的考虑而有意识地回避交流。

实际上,校内同行由于有经常见面的机会,有共同的校园文化背景和教学条件,二者之间的经常交流能够带来立竿见影的收益——迅速地找出学生问题的症结所在,及时地分析原因,从而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实际工作中,正是由于同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之间缺乏交流,导致了相关信息的流动障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基础性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基础性工作中的缺位。

高校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工作者,处于理论导向与具体操作的结合点上,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基础性工作的开展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就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殊地位来看,他们是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践者。对广大学生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主要是针对学生的现实思想问题而言的,思想问题往往直接地反映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和课余活动中,高校辅导员由于工作的性质及内容所决定,相对于教师而言,与学生的接触更频繁,甚至于与学生朝夕相处,为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提供了教师所不具备的便利条件。

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直接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作为一支长期战斗在高校学生工作第一线的生力军,作为在校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想做好自身工作,首先必须做好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可以说,高校辅导员由于其自身工作需要做了大量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工作,但由于教师与辅导员相互独立、缺乏沟通,因此,这些基础性工作的成果并没有及时地流转到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那里。从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情况看,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基础性工作中仍处于一种缺位状态,并没有参与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运作过程中,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三、针对问题的解决之道

针对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之道,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出路,下面笔者仅从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基础性工作的角度对提升教学水平和工作实效提出几点具体对策。

(一)科学安排教师工作量,为全面提升教师职业素质创造条件。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联合下发的文件,高校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要总体上按不低于师生1:350~1:400的比例配备,但一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配备往往远低于这个水平,即使合班(一般是四个以上自然班合成一个大班)上课,教学任务依然十分繁重。因而,教师为了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往往无暇顾及个人职业素质的全面提升。教师关注更多的是教学法的改进,致力于通过教学法的创新与改进以形式的喜闻乐见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的同时,也能够从容应对学校督导组和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双重评估。而对其他的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密切联系的相关学科的理论和知识的学习就往往顾及不到了。因而,只有保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的配备,科学安排教师的教学任务,才能使教师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全面提升职业素质。对各高校来说,首先从校领导的角度,要给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足够的重视,充分考虑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其次,各高校要在充分重视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制度机制,按学生人数合理配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编制。只有具备合理的师生比,才能科学安排教师的工作量,从而为教师全面提升职业素质创造条件。

(二)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走下讲台、走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才可能掌握真实反映学生思想状况的第一手材料。可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参与学生活动等多种形式,针对学生不同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获得相关信息并对其进行整理和分析,在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的同时,形成理论成果,为增强教育教学工作的针对性提供依据和支持。要建立起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学生沟通和交流的长效机制,定期不定期地以通过与学生个别交流,召开小范围会议,甚至网上谈心的形式,全方位了解学生情况,形成固定的工作制度,使这项工作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工作内容和分内之事。同时,高校要制定相关政策和给予制度支持,鼓励教师经常开展对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状况的实证调查,对热点问题进行理论上的分析研究,使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能够更加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政治思想的现实状况,为课堂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撑。

(三)建立完善的学生教师互评机制,增强教师责任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现行的考核方式有开卷和闭卷两种方式,各高校一般选择其中一种。虽然便于操作,但弊端很多。例如只能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而不能了解学生现实的思想政治状况。也就是说这两种考核方式所能考查的仅仅是学生的政治认知,而学生实际的政治态度、政治情感、政治信仰等是触及不到的。因此,从实际效果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方式改革势在必行。笔者以为,从考核的目的上看应是双重的,一方面是检验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是具备正确的政治认知以及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则是意在把握现实的学生政治思想状况,检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效果,从而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和依据。从前者来看,以试卷为基础的考核方式即可达到这样的目的,同时辅以学生的课堂表现可作为学生本门课的结课成绩。从后者来看,这个目的是任何形式的试卷考试都难以达到的,因为一旦跟最后的成绩挂钩,试卷所反映的情况就很容易跟学生的思想实际发生偏离。因而后一个目的,只能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过程来实现。高校只有积极搭建起学生与教师沟通的桥梁,让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和相关工作人员(如辅导员)能够深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才能使这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真实状况并对之做出正确的评价,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剥夺教育对象(学生)的话语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反馈。一方面,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有利于发现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如何改进;另一方面,这也有助于学校对教师教学质量和效果做出更符合实际的评估。要注意的是,各高校应确保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教师及相关工作人员工作成效评估的最高话语权始终握在学生手里,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评价标准,唯有如此,才能促使教师及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坚守为学生负责的原则,增强岗位责任意识,主动去探寻学生的现实需要和问题。

(四)完善政策,为实现辅导员与任课教师的交流互动搭建平台。

辅导员与大学生朝夕相处,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教学和科研任务繁重,因此,学校要积极建立和完善辅导员、教师的交流与互动机制,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制度、政策,为教师与辅导员的交流与互动创造条件,提供方便,为实现辅导员的工作成果向教师的顺利流转搭建平台,尽量避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运作过程中的重复性劳动,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和思想政治教育预期目标的实现。

我们国家一贯非常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事关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战略工程,作为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工程,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工程。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下发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件(2004年10月15日《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在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是第一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抓住机遇、明确自身的职责,根据不断变化的现实转变教育观念,努力探索、研究并实践富有成效的适应新形势的工作方法。

综上所述,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实证调查研究工作即基础性工作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高校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基础性工作的重视程度。一方面,学校要为全面提升教师职业素质和业务水平创造条件,支持教师做好相关信息的搜集、统计分析及教学实效的评估工作。另一方面,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应在做好实证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改进工作方法和教学方法,增强授课的吸引力、感染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应有功能和作用,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才培养提供更好的服务。

标签:;  ;  ;  ;  ;  ;  ;  

思想政治教育基础工作研究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