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工程#183重点工程#183跨世纪工程开展青年干部思想政治理论培训班的回顾与思考_政治论文

希望工程#183重点工程#183跨世纪工程开展青年干部思想政治理论培训班的回顾与思考_政治论文

希望工程#183;重点工程#183;跨世纪工程——关于办好青年干部政治理论培训班的回顾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培训班论文,政治理论论文,希望工程论文,重点工程论文,跨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的《决定》强调“育人是用人的基础,只着眼于用人,忽视育人,是短视的。务必把培养教育干部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基础性工作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决定》还要求“积极推进党校和各类干部学校的教育改革,更好地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服务”。按照《决定》的这一指示精神,我们想回顾一下青年干部政治理论培训班的工作。目的是通过对这个培训班办班情况的剖析与思考,引出推进青年干部培养工作的一些新的思路,这将是有益的。

一、提出“大后备”的概念,树立新的“青年干部培养观”

江西省委党校的青年干部政治理论培训班,从1992年下半年开办,每年两期,每期四个月,至今已办了五期,共培训县处级青年干部242人。这个班由省委组织部和省委党校两家共同举办,其前身是以地厅级后备干部为培训对象的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人们戏称为“岗前班”、“提拔班”。应该说,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的办学方向、培养目标、指导思想都是正确的,确实培养了一批好干部,但由于其“后备干部班”的色彩太浓,“入学升官”的色彩太浓,也带来了一些负作用。有鉴于此,我们遵循党的十四大关于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精神和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中指示的“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制,根据中组部的有关文件精神和省委《关于加强青年干部培养教育工作的意见》,把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改为青年干部政治理论培训班。这个班的参训对象为45岁以下的县处级领导,其中有的已被组织上列为地厅级后备干部,有的还未进入后备干部名单。这个班不叫“后备干部班”,而是注重在培养提高的过程中来发现、培养、选拔更多的后备干部,我们把它叫做“大后备”。这样做,有利于激励青年干部从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中清醒认识自己,不断提高自己,努力加强自己,自觉考验自己,其中,必然会涌现出大批的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也就更有利于组织上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这样,干部个人没有包袱,既不会以“后备干部”自居,也没有无形的“压力”,他们的前途和希望只在于,根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来塑造自己;组织上也不会有什么困扰,其责任只在于,根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来造就人才。树立“大后备”的概念,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准备人才,为二十一世纪储备人才,这就是我们的“青年干部培养观”。

二、面对青年干部培养这个重点工程,首先必须从几个认识问题上“重”起来

十四届四中全会推出了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的工程”,并相应地向全党提出了两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一是必须全面提高现有领导干部的素质,二是必须抓紧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如果说,培养教育干部是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工程;那么,在这个世纪之交,新旧体制之交和干部队伍又一次新老交替之际,培养教育好青年干部,就更是希望工程、重点工程、跨世纪工程。党的基本路线要坚持一百年不动摇,党和国家要长治久安,关键在人,特别是要保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后继有人。这是事关党和国家的大局、事关长远战略的大事,我们必须从大局上、从战略上、从推进新的伟大工程的高度上,来认识和看待培养教育青年干部的重要性。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一直把青年干部政治理论培训班列为省委党校的主体班次、重点班次、重中之重的班次。

接下来的问题是,应该培养什么样的跨世纪的干部?即:培养目标应“重”在哪里?我们认为,“跨世纪的干部”是一个政治概念,而不仅仅是一个年龄概念,只有那些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具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的坚定性和自觉性,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唯一宗旨,有志于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功立业的年轻干部,才有资格称为“跨世纪的干部”;否则,就只能称之为年龄上可以跨世纪的人。因此,青年干部政治理论培训班的定位目标,只能是培养上述意义上的跨世纪的干部,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再接下来的问题是,对青年干部应从哪些方面重点培养?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应该全面提高青年干部的素质;在党校教育中,则应重点强化其科学理论的武装,强化其党性锻炼,并适当辅之以其他方面的培养。这个认识,我们是通过调查分析得来的。这五期培训班的学员,大专以上文化的有125人,占全部学员的51.7%,其中大学本科毕业的就有110人,占45.5%,文化素质不低。但我们在对每期学员入学时的摸底考试中发现,不少青年干部对早已学过的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基本知识淡忘了,出了一些笑话。在另一次对全省几千名青年干部的问卷调查中,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对现实的指导意义存有疑虑的占13.5%,对共产主义的实现存有疑虑的占16%多。有的青年干部还有轻视理论、忽视理论学习的偏向。这些情况告诉我们,在对青年干部的政治理论培训中,有几点认识需要明确:

①用科学理论武装人,首先要武装好各级领导干部,特别要武装好跨世纪的年轻领导干部。

②科学理论的武装,不是自然而然实现的。理论学习必须加强,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

③一代年轻干部较高的学历层次和文化程度,并不能代替政治理论的学习,不能代替科学理论的武装。邓小平同志指出的理论功底不足、实践功底也不足的问题,在青年干部队伍中同样存在,在党内政治生活的锻炼和修养方面差距更大一些。在注重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同时,必须着力解决革命化,即政治、理论、思想、道德、纪律、作风素质问题,核心是解决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跨世纪的年轻干部的问题。

三、强化理论武装,强化党性锻炼

认识明确了,工作思路就顺了。在青年干部政治理论培训班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坚持以“两个强化”为着眼点,以如下几个方面为着力点:

①把加强科学理论的武装放在青年干部培养教育工作的首位,着力提高其政治素质、理论素质,提高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提高其理论思维的成熟程度,以从根本上提高其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的坚定性、自觉性。

②把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青年干部政治理论学习的中心内容,坚持把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著作结合起来,与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起来,与学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备知识结合起来,与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增强党性锻炼结合起来。

③把党性教育作为重头课,大力加强青年干部的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从原则上把对政治家的五条要求作为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来要求青年干部。

为了加强对青年干部的理论武装,我们要求这个班的学员比其他班次要学得更多一些、更深一些、更系统一些,主要作法是:

——引导青年干部把功夫下在读原著、学“真经”上。我们专门为这个班列出了一批原著必读书目。要求青年干部精选精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经典著作和邓小平同志的著作,以培养青年干部读原著、学“真经”这项极为重要的基本功。为了辅导青年干部的自学,我们在每一期开学之初,都开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党的建设和基本原理概述课,让学员重温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引导学员理清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发展阶段和各个阶段的理论成果及其历史和现实意义,弄清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和伟大贡献,从而牢固树立青年干部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信仰、信念和信心。

——引导青年干部把功夫下在掌握邓小平同志理论的科学体系上。要求他们以《邓小平文选》(重点是二、三卷)为基本教材和学习中心内容,系统地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此,我们开设了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系列专题,让青年干部努力掌握这个理论的科学体系。尤其注意引导他们学习邓小平同志的政治立场、科学态度、辩证方法、理论勇气和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本领,增强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科学性。这种教育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要使参训对象真正成为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一代青年干部。

——引导青年干部把功夫下在理论联系实际的研讨上,努力培养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答和解决重大现实问题的能力。我们要求每一期参训的青年干部,一定要围绕一两个重大现实问题,特别是有关江西经济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研究和讨论,并要求每期拿出一份有价值的咨询性、对策性综合报告,供领导和有关部门参考。我们重视学员的研讨,不但要培养青年干部理论联系实际这个真功夫、硬功夫,而且力求把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提到“经世致用”的层次上来。

——引导青年干部把功夫下在拓展知识面、提高驾驭全局、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上,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基本知识是这个培训班的重要内容。结合学习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邓小平同志的经济理论,我们开设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系列专题:结合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我们开设了马克思的《资本论》讲座;结合青年干部的需求,我们开设了西方经济学简介、西方市场经济介绍、当代西方经营管理简介、国际经济惯例、股份制经济、涉外经济、期货贸易、房地产市场、经济统计知识、高新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等专题讲座,还讲了电子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这样就大大拓展了青年干部的知识面,使他们增加了新知识的积累,这对于全面提高跨世纪干部的素质,是必不可少的。当然,这方面的学习内容,安排要适当,不能“喧宾夺主”。至于技能、技巧方面的训练,应由其他方面的培训去解决。

对于这个培训班,省委领导和部、校两家给了特别的关注,花了更多的“本钱”,投入了最强的教学力量。组织部组织一批专家学者和党务工作者,专门为这个班编了一套(五册)教材。除了各个班次都听的外请报告,还给这个班“吃小灶”。省委副书记卢秀珍、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舒惠国、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钟起煌、组织部副部长吴志清、韩京承,还有省直一些部门的领导同志,以及组织部的几位中层领导,都给培训班单独讲过课。领导讲课有理论有实践,加上领导的“名人效应”,对青年干部的激励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为了增强青年干部的党性锻炼,我们积极寻求其实现途径,努力把党性锻炼落到实处。主要做法是:

——把理论学习作为青年干部党性锻炼的一条基本途径,把党性锻炼贯穿到党校教学的全过程。还专门为这个班编了《青年干部修养》教材,开设了《青年干部修养》专题讲座和党性教育课,下一期准备开设以学党章为中心内容的党课。

——学员到党校后,人人要订党性锻炼计划;学习结束时,人人要做党性锻炼小结。党支部对个人作结业鉴定,党性锻炼情况是其重要内容。

——每个月过一次组织生活,开展党性分析和党性对照活动。这是培训班的一个“传统项目”,每期必搞。经过不断的探索,到第五期,基本上形成了一种规范,主要有三项活动:一是组织青年干部回顾个人成长历程,严格解剖自己,总结经验教训;二是开展“五个看一看”,即:看一看自己对党的宗旨淡忘了没有,看一看自己建功立业的意识强不强,看一看个人主义对自己有没有影响,看一看自己反腐败斗争的自觉性如何,看一看自己执行民主集中制好不好。三是学党章,找差距,即:对照党章,看共产主员应该是什么“样子”;对照党员标准,看自己是否合格;对照党员权利和义务,看自己是否履行了党员职责。

——学党史,学革命传统,学井岗山革命精神。这是江西的一大优势,也是对青年干部进行党性教育的好内容。

——把国情课、省情课作为必修课,使青年干部深刻认识中国,深刻认识江西,激发他们振兴中华、振兴江西的高远志向。我们认为,这也是青年干部党性锻炼的题中应有之义。

——把社会调查作为青年干部在党校学习期间实践锻炼的主要形式,列为党性锻炼的必修课。

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岗位轮换,是年轻干部健康成长“链条”上的三个主要环节,是年轻干部成才的规律和必由之路。这五期培训班的学员,是清一色的省直单位中层领导干部,在正副处级岗位上有过或长或短的领导工作实践;有的学员或在进党校前已到基层挂职锻炼,或即将安排下基层挂职锻炼,但多数同志缺乏基层工作的经历和经验。这些学员在党校学习期间,当然应以理论学习为主,但实践锻炼这个环节不能少,这是顺应青年干部成长规律的需要,也是加强其党性锻炼的需要。问题在于,四个月的学习,不可能安排较长的实践时间,必须突出党校的特点。我们的作法是,把组织学员进行社会调查,作为他们在党校学习期间进行实践锻炼的主要形式。培训班学员的社会调查,主要采取两种方式:

(一)大体上每半个月开展一次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活动分为三大块:一是就近参观考察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党的建设的先进单位,如南昌市郊的顺外村和热心村、江铃汽车集团、江中制药厂、共青城、昌北开发区、昌九工业走廊和抚州布匹市场等,让学员多看一看改革开放的成果,多学一点改革开放的经验,多感受一些改革开放第一线的热烈氛围和新鲜气息。二是直接参与一些重要社会活动,如给华东水灾灾民和江西灾区捐款捐物活动;为党校理论班一位患尿毒重症的学员捐款活动;列席几个重大经济犯罪案件的庭审活动等,让学员在直接的参与中受到正反两个方面的教育和启示。三是适当组织学员看一些反腐败、反间谍、反颠覆以及西方政坛丑闻等方面的案例片,这些东西,给学员以强烈的震动和教育,学员们称之为“警示篇”。在市场经济的考验和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面前,努力增强青年干部的“免疫力”,是十分必要的。

(二)每一期集中进行一次专题调查。培训班的专题调查活动,前两期主要考察特区(深圳、海南等)、新区(上海浦东新区),后三期主要考察老区(重点是江西老区农村)。考察特区、新区,开眼界、长见识,很有意义。后三期的专题调查,由省外改在省内,由城市改在农村,由发达地区改在贫困地区,基本作法是:结合党的中心工作,服务党的中心工作;贴紧江西农村实际,服务江西农村发展。第三期办班期间,全国农村工作会议刚刚开过,我们就为学员定了《老区·农村·专业·农民》的调查选题,带领他们到沿京九线的赣州、吉安两个地区的6个贫困县进行农村调查。第四期的调查选题也是《江西农业和农村工作问题》。第五期正值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公布,我们又组织学员进行《江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调查》,写出53篇调查报告,《江西日报》选登了6篇,发了一个整版,还有几篇将发表在其他一些报刊上。每一期的专题调查都出了成果,第三、四两期分别出了一本学员农村调查报告选集,第五期学员的调查报告没有结集,但公开发表的更多一些。一些学员的调查报告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如肖辉同志的《农村劳动者素质亟待提高——兴国县农村劳动者素质的调查》,不但被《教育科研》杂志采用,还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李广友同志的《老区农村小康进程的分析与思考——永新县农村调查》,被省委分管农业的领导所看重。万世雄同志关于南康县的农村个体经济调查中的一些重要观点,引起了国家工商局领导的重视。每一次专题调查都形成了一个调查综述,对加强江西农村经济发展和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更重要的收获是,这些年轻干部走出机关,走出高楼,走向农村,走向基层,走向群众,体察了民情,了解了农村,贴近了农民,对党的群众路线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对普通农民群众有了更深厚的感情,对农村基层工作有了更直接的体验,对培养艰苦朴素深入细致的作风有了更深切的感受。而这一切,恰恰是年轻一代干部迫切需要加强的。有的同志深有感触地说:到老区农村调查,“走了最难走的路,看了最贫困的户”;“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要有孝心啊!”还有的学员说:下农村调查不但服务了中心,更给我们补上了群众路线、群众观点这一课,补上了做群众工作这一课,补上了艰苦朴素的作风这一课。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到特区、新区调查很有必要,今后也还可以这样做;然而,无论是从“补课”的意义上看,还是从年轻干部应该更多地在艰苦环境中进行磨炼的角度上看,抑或是从党性锻炼的高度来看,这种下基层、下农村、下农户的社会调查,对于年轻干部的实践锻炼和党性锻炼,都具有特殊的意义。

四、理顺办班体制,强化管理机制

我们的青年干部政治理论培训班,采取组织部和学校联合办班、部校分工各有侧重的体制。组织部不但负责调训,并且直接参与培训工作的全过程;党校则负责培训的具体组织工作。每一期的培训计划和教学安排,都由部、校两家共同制定;每一期的专题调查选题,都由部、校分管领导拟出,并报两家主要领导审定;每一期的专题调查汇报会,部、校两家领导以及组织部各干部处室负责人都来参加,第三期学员的农村调查汇报会,还请来了省委常委张逢雨、舒惠国和省委、省府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组织部坚持了向培训班派驻联络员的制度,联络员由组织部的中层负责人担任,既当联络员,又当学员。联络员还有一个考察干部的任务,他们与青年干部朝夕相处,打成一片,并找每一个学员谈话、谈心,面对面地接触干部,有利于对青年干部的深入考察。党校建立了组织员制度,由学员处派出一名专职副处级组织员驻培训班。组织部的干部教育处和党校的学员工作处经常过问培训班的事情,并由联络员、组织员负责培训班的日常管理。班上成立了学员党支部,在部、校的统一领导和联络员、组织员的具体指导下,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成为学员参训期间各项教学、实践活动的核心。这种部、校两家联合办班的体制,加上“两处”、“两员”的日常管理与学员支部实行自我管理的机制,理顺了关系,加强了领导,强化了管理,形成了一个青年干部培训工作的良性运作体系。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成功的。此外,我们还制订了《培训班学员管理与自律的若干规定》,对增强青年干部的组织纪律观念和自我约束意识,起了积极的作用。正如一位从青年干部政治理论培训班结业、现已提为副厅级干部的同志所说:“党校学习,终生受益。”

标签:;  ;  ;  ;  ;  ;  ;  ;  

希望工程#183重点工程#183跨世纪工程开展青年干部思想政治理论培训班的回顾与思考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