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权益保障中的教师角色论文_魏艳平

留守儿童权益保障中的教师角色论文_魏艳平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八仙桥街道西关小学 271400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亲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儿童被留在农村,交由没有出去的父或母或其他亲戚照看的特殊儿童群体。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广大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以农民工的形式涌入城市、涌向发达地区。由于户籍制度、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他们如“候鸟”一般常年游走于城市和农村之间,不仅不能享有和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更无力解决子女在城市就学的问题,只能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托付给父母或其他人代为照看,最终形成了农民工父母与子女长期分隔两地的局面。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由此诞生。有关抽样调查推算,目前我国农村工总数已超过2.5亿人,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6000万,且总体规模仍在扩大。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和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必须共同施策,全力构建留守儿童权益保障的防护网,让留守儿童共享一片丽日蓝天。这样,留守儿童才能真正成为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中国梦”的宏伟目标才能圆满实现。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安全问题。近年来,交通事故、人身伤害、溺水触电等儿童安全问题频发。由于儿童本身就是弱势群体,加之留守儿童监护的不到位,尽管政府、学校、社会采取了一些防范和教育措施,留守儿童的安全事故仍是易发多发,甚至一些儿童因为有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而落下残疾、丧失生命。这些安全问题,不断刺激公众的神经,引发社会的讨论。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我们必须把安全放到第一位,为留守儿童撑起“安全伞”。

2.心理问题。儿童处于心理发育期、性格形成期,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心理教育和疏导,将对他们的一生产生决定性影响。现实生活表明,生活在父母身边的孩子,往往乐观向上,性格开朗,善于交际,爱好广泛,富有挑战精神。留守儿童在同龄人中心理发育滞后,很多都在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表现出欠缺。有的性格孤僻,少言寡语;有的独来独往,不善交际;有的性格内向,心理自卑;有的涉世颇深,缺少童心;有的性格极端,极易与人发生冲突,抗压性不足;还有极少数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由于年龄限制,这些心理问题儿童难以自我发现,如不及时做出心理上的纠偏,就可能丧失良机,伴随孩子一生。

3.学习问题。受教育是每个人的天然权力。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学校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课堂教育的延伸范围不断扩大,迫切需要家长的广泛参与,构建起学校与家庭、老师与学生、个体与社会的紧密结合体。由于留守儿童父母或一方常年外出务工,而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学校或老师安排的社会实践性作业往往难以完成,或者低质量地完成。留守儿童与同龄其他儿童相比,往往学习上有差距,习惯养成不好,知识面较窄,学习兴趣不高。小学和初中是兴趣培育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打不好基础、养不成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都会受到影响。

二、教师的定位

1.安全卫士。所谓“平安卫士”,是指教师要当好留守儿童的安全员,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为留守儿童营造安全的环境,让每个儿童安安全全地走过童年。要加强安全教育,安全警钟长鸣,通过行之有效的方式,让儿童建立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提高自救能力。

2.心理医生。所谓“心理医生”,就是教师要及时补位,占领留守儿童心灵的空地,当好留守儿童的引路人,促进留守儿童的成人成才。当前,我国职业心理医生还很缺乏,农村更无从谈起。教师既要当好留守儿童的“第二监护人”,及时发现留守儿童的心理动态,开出心理药房,给他们以心灵的抚慰,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3.成长人梯。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学习进步的学生的本分。作为教师,必须甘为人梯,让学生踩着自己的肩膀走上成功的殿堂。有的留守儿童学习习惯不好,自觉性差,家庭辅导又跟不上,造成学习上吃力,甚至丧失了学习的信心。教师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照,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课上多提携,课下多辅导,逐步缩小学习上的差距,跟上学习的步伐。只有这样,留守儿童才能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为他们的人生奠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主要措施

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一样,都应当有天真烂漫的童年,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短期内难以发生根本改变,还将有大量的农民穿梭于城乡之间,还将有很多的孩子在父爱、母爱缺少中度过童年、少年。作为教师,必须履行好这份沉甸甸的责任,肩负起这份神圣的使命,让教师这个庄严的称号在留守儿童的心灵永远闪光。

1.倾注爱心,抚慰心灵。前苏联教育学家马柯连卡曾说过:“爱是无声的语言,也是最有效的催化剂。”也有人说,教育本身就是爱的艺术。相较于物质的相对贫乏,留守儿童最稀缺的就是“爱”。这种爱是妈妈的一句叮咛,父亲的一个抚摸,是一顿可口的饭菜,是一个周日的陪伴……这些看似司空见惯的情况,对留守儿童而言却是稀缺品,尤其是父母双双外出务工的。作为教师,我们要爱生如子,尤其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多一份关注,多一点照顾,让他们感受到:父母虽然不在身边,但是父母永远爱他们,他们永远是父母心中的宝;父母虽然不在身边,老师却永远在身边,有什么话可以给老师说,有什么困难可以让老师帮着克服。爱是点亮黑暗的一盏烛光,爱是抚慰创痛的一剂良方,只要我们心中有之,留守儿童就能在阳光下成长。

2.建档立制,因人施教。一花一世界。每个留守儿童家庭状况、生长经历不同,性格各异,特点不同。由于农村留守儿童不是个别现象,要建立详细的成长档案,记录每个学生的家庭住址、家庭成员、联系方式、父母外出务工情况以及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状况、兴趣爱好、优缺点,并及时更新,做到情况及时掌握,全程管控。坚持因人施教,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育方式,尤其是针对学生的缺点,制定有效的办法,并与其他任课教师和孩子家庭成员建立联系,共同帮助学生改掉缺点。我班曾经有个留守儿童,天资聪颖,但容易“上火”,性格暴躁,一旦自己认准的理九头牛也拉不回来。在一节英语课上,这个学生又大吵大闹,学生叫我去“灭火”。我走到他面前,俯下身子,微笑着问他原因,他委屈地说:“老师,我的腿摔破了。”我安慰他说:“是不是很疼?老师带你去看看。”在办公室里,我用牙膏给他抹了抹,他不仅火气立即消下去了,还感到很不好意思。一天,我一早赶到办公室,他把一封信塞到我手里就慌忙跑开了。我打开一看,里面足足写了五页信纸,虽然字迹不是很美观,但是言辞恳切,不仅坦然承认错误,而且保证以后不再犯错误。我又单独找时间,与他深入谈心交流。他一点一点地改进自己,果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只要我们充分理解学生,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并善于抓住并“利用”孩子的“弱点”,任何缺点和毛病都是能改掉的。

3.多些包容,增进互信。世界上最近的距离是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最远的距离也是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做好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也要走进儿童的心灵,搭建起信任的桥梁,他们才会真正与你交朋友,我们才能更好地做好留守儿童转化工作。现实生活中,一些留守儿童坏毛病比较多,经常犯错误,如果一味的批评,学生就可能产生对立情绪,认为没有人喜欢自己,甚至破罐子破摔。学生犹如未经雕琢的璞玉,有自己的闪光之处,也有白璧微瑕,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包容他们的缺点,宽容他们的错误,引导他们健康成长。作为教师,平时要多找他们谈心,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曲径通幽,让学生主动打开话匣子,解开心结,去除块垒。对他们犯错误时,要有容人之量,不当面批评,既让他们知道犯了错误,又主动去改正错误。如不是很严重的错误,尽量不告诉家长。要善于拿起表扬的武器,用他们积极的方面去转化消极的方面,既构建了融洽的师生关系,还促进了留守儿童的成长进步。

4.无私奉献,履行使命。有人把教师比作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也有人把教师比作粉笔,磨尽了自己,传授了知识。农村学校存在很多的留守儿童,教师更需要有平常心,以人民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如果患得患失,内心不平衡,不愿意多付出,是不会得到应有的收获的。平时要做到“四勤”:

(1)腿勤。要利用课余时间,经常到留守儿童家中走一走、看一看,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帮助解决力所能及的困难。(2)眼勤。要及时关注他们,发现他们的行为变化,及时给予纠正。(3)脑勤。要经常组织一些校园活动,多给留守儿童参与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增强他们的集体意识;要经常开班会,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4)手勤。要手把手帮助他们学习,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和能力。

总之,做好留守儿童的权益保障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教师更加责无旁贷。每一位教师都要正确定位角色,做好深入细致的工作,切实让每个留守儿童都能像正常的孩子一样,成为一棵棵参天大树。

论文作者:魏艳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4月总第14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4

标签:;  ;  ;  ;  ;  ;  ;  ;  

留守儿童权益保障中的教师角色论文_魏艳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