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网络时代下对个人形象认知的影响论文

探析网络时代下对个人形象认知的影响论文

探析网络时代下对个人形象认知的影响

付 帅 聂 庆

(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天津 301811)

摘 要 :虚拟自我通常关注他人对自己的期待,即在线公众的要求和期望,并根据他人期待,不断地从外观、性格、身份甚至性别等多个维度调节自己,塑造自己从而实现自己欲达的目的。因此,人们似乎对虚拟社区感到高度自由,甚至可以自由地重塑自己的角色。

关键词 :网络时代;个人形象;认知

基于网络时代下,个体将个人信息以不统一性传达给他人的自我展示过程所得到的反馈对个人形象认知的影响,这种通过重塑自我形象来进行的网络自我展示指个体将改良过的个人信息、形象及不统一性传达给他人的过程。

一、时代背景

随着互联网飞速的发展,虚拟社区日益成熟,不断出现越来越多的网络平台,各类自媒体随之崛起。“自我”一词在心理学的概念里也被称作自我概念或者是称作自我意识。包括对自己的心理状态、身体状态、人际关系和社会角色的认识。个人的自我概念的形成大多数都是通过其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然后通过这些评价得到的反馈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的结构主要有五个层面组成:物质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理想自我和反思自我。当自我的多面性和网络的可控性相结合时,现实自我便可以脱离现实的束缚并且在虚拟社区中呈现出一种新的面貌即实现虚拟自我。

混凝土结构和土建构件在完成初期的施工后,会有一段时间留给混凝土达到凝固的状态,使其达到施工标准和要求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为了保障这一进程顺利进行,一般要采取合理的保养手段,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负责保养混凝土结构的工作人员没有按规定时间和保养规定执行相应的养护措施,不注意洒水,以保持其合理的含水量,导致水分缺失,因此出现了大量的干缩裂缝,而且分布也不均衡。导致该类裂缝产生主要是由于背阴面的水分流失速度较慢,能够在一段时间内维持一定的水分含量,而阳光照射的部分将不可避免的发生干硬,导致部分结构回缩。

在网络平台里的这些虚拟自我就像在角色扮演,其中可能存在着某一部分真实的自我,或者甚至有可能会是完全虚拟的自我。多半处于一种将现实自我的不足在虚拟自我中完善的半真半假状态。通过虚拟世界的伪装来满足自己或他人的期待,弥补现实中的缺憾。

取用水国控监测点建设包括地表水流量自动监测站,管道流量自动监测站,地表水、地下水水位自动监测站建设。项目确定的标准配置包括遥测终端机、传感器、通信设备、供电设备、避雷设备和安装辅材等。所配备的设备应该是市场上成熟可靠的产品,用于水资源监测的设备应该具有国家质量监督局颁发的产品生产许可证和指定认证机构颁发的使用许可证,计量设备还应该通过计量认证。

二、网络的特点对虚拟自我形象的影响

(2)隐蔽性。社交网络以虚拟技术为基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以间接交往为主,具有匿名性和彻底的符号性。因此,真实的信息,如工作单位和社会关系,以及姓名、性别和年龄都会消失。这非常利于将真实的身份隐藏,于是产生交流的双方都可以随意创造出更能得到自我认可或对方认可的完美的虚拟自我形象。

(1)自由性。互联网是一个无界限的虚拟自由王国。信息流动自由,通信不受地理位置、时间、空间限制。同时分散式的网络结构使其没有中心没有层次,没有上下级关系,人们言论自由。这种脱离现实束缚的自由性使得人们可以随意地扮演各种能让自己或别人满意的角色,甚至可以根据不同的网络平台、不同的主题和不同的环境随时改变的虚拟自我图像。

(3)多样性。不同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生活方式都能在网络中找到同类并得到包容,于是虚拟自我形象便容易滋生出多元化的甚至偏离社会正常行为规范约束的奇异观念。

(1)自我定位混乱。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清楚地区分它们的社会角色和虚拟角色并扮演好,所以在不断的角色转换过程中一旦发生矛盾和出现障碍时就容易产生角色失调。比如虚拟自我和现实自我的角色冲突,对虚拟自我过度依赖,导致对真实自我和扮演的角色认识不清楚,对虚拟自我信以为真。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它们彼此不相容并且存在矛盾,那么个体就会在心理上感受到角色的冲突。造成个体行为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被打破,自我角色定位混乱,自我形象认知产生偏差。

(5)虚拟性。虚拟自我形象在网络上都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在的,言行不用承担“其他人在场”的压力,所以个人欲望只由“快乐原则”主导。在日常生活中被压抑的人性将在如此低限制的条件下被释放出来,道德将变得微弱。

三、虚拟自我对于心理的影响导致形象认知的改变

(4)异化特性。基于网络为媒介的交流,这种人机系统是高度自动化和精确的。缺乏人情味使人们趋向孤立,冷漠和非社会化,缺乏人情味往往也容易导致人性本身的丧失和异化。这样的特性使得长期在网络以虚拟自我示人后显示自我被弱化,现实情感也会变得冷漠,于是更需要从虚拟自我形象中得到满足,现实自我被更加弱化,循环反复。

(2)现实自我意识弱化。以下是组成自我结构的五个层面。其他自我的载体是物质自我,这个层面指个人如何看待自己的身体。每个人不同的个人信念、价值观和人格特征这些内容的总和指的是心理自我,是个体如何看待自己心理世界的层面。社会认同中的我以及我在社会认同中的社会资格指的是社会自我,即个人在社会关系中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它是社会对个人的看法,也是个人自我认可的水平,是自我概念的核心。理想自我指的是个体期望自己成为怎样的人,即在其理想中的“我”。当面对他人以及社会对自己的看法时的自我评价是指自我概念的反馈,这个层面是反思自我。

2.2 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2例(5.00%),对照组8例(20.00%)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11.14,P<0.05)。

四、总结

网络的价值应该是更加完善和丰富真实的自我形象,虚拟自我应该是辅助我们变得更好、更全面的附属品。而不应该是真实自我变成了需要依附的部分,反而让虚拟自我变成了主体。虚拟自我再美好也是虚假的,而这种夸张的虚假性使得个体自我内在的一致性被打破,导致现实社会中的个体不能认识到真实的自我,未能准确定位自己的真实角色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个人形象认知偏差。而这种严重的个人形象认知偏差还会导致个体对自我追求的定位也出现严重偏差。生活总是要回归到现实的,我们都应该要树立正确的个人形象认知观念。

参考文献 :

[1]杨乐,朱仁鹏.浅谈个人形象设计要点[J].中国市场,2017(07).

中图分类号 :G2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5079 (2019)09-0175-01

作者简介 :付帅,男,汉族,山西太原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当代艺术。

其他作者简介:

聂庆,女,汉族,贵州毕节人。研究方向:广告设计。

标签:;  ;  ;  ;  

探析网络时代下对个人形象认知的影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