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利工程防渗施工处理技术应用论文_常亮

浅谈水利工程防渗施工处理技术应用论文_常亮

中国电建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摘要:水利项目为国家的农业发展以及群众的生活和工业的发展都带来了非常充足的水源。不过,因为很多项目的建设时间比较的久远,同时经由长久的运作,此时就表现出了很多的问题,如渗透破坏、滑坡、开裂等等,其中以渗透破坏最为常见。这些问题都影响了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状态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基于此,本文对水利工程防渗施工处理技术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水利工程;防渗处理;施工技术;应用

水利工程在我国国民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水利工程中应用更多的先进技术成为了发展的必要性。目前我国很多的水利工程由于施工质量的问题导致出现渗水的情况比较常见,这样就对水利工程的质量与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所以要针对这一问题采取适当的防渗施工处理技术来加强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1水利工程渗水原因

1.1施工遗留的缝隙

这和水利工程的施工特点有关,因为水利工程都是规模较大、历时较久的工程,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往往将一个大工程分成若干个小工程,将小工程完成后,再将这些小工程之间的缝隙进行合拢抹墙。但是这些缝隙之间的模板不牢固,再加上施工人员整体素质较低,致使水利工程遗留下缝隙,在水利工程投入使用后就出现渗漏问题。

1.2建筑变形引起的渗水

水利工程建筑变形原因主要有人为原因和自然原因两方面。人为原因主要在水利施工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使在水利施工中使用的材料质量较差或出现偷工减料的情况,从而导致水利工程投入使用中发生变形,引起渗漏。自然原因主要因为水利工程长期受到流水侵蚀或者地质灾害的影响,使水利工程的止水带发生位移,从而导致水利建筑发生变形而引起渗漏。

1.3大面积渗水

水利工程出现大面积渗水问题主要在于底板处,导致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其一,水利工程的垫层平面水位低于基坑水位,当施工过程中出现连续降水时,水量的剧增致使下水道排水压力增大,在短时间内难以及时排除雨水进面导致垫层被淹没:其二,在水利工程混凝土的浇筑环节,施工技术不到位或者未严格按照规范操作使得混凝土出现搅拌不均匀,捣振不密实,存在大量空隙进面引起基坑大面积渗水现象。

1.4穿墙管渗水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为确保整体工程的防渗性能达到最佳状态,必须对工程各个组成部分进行严格检查以明确水环焊接是否,避免因焊接缝隙的存在导致穿墙管出现渗水现象。但在实际中,不是水利工程承建单位却因为管理忽视、工作上的不重视、施工大员技术不符合规范、日常检查不到位导致穿墙管出现渗水问题,对工程质量与安全埋下隐患。

2防渗墙的类型和特点

2.1多头深层搅拌水泥土工艺

多头深层搅拌桩机一次多头钻进,将水泥浆喷入到土体并进行搅拌,使的土体和水泥浆液混合结成一组水泥的土桩,桩和桩搭接从而形成水泥土防渗墙。目前成墙最大深度是22m,水泥土的渗透系数小于10cm/s,抗压强度大于0.3MPa。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此工艺的优点:施工简便、造价较低、无泥浆污染,适用于砂土、粘土、淤泥及砂砾层(砂砾直径小于5厘米)。经实践,此工艺防渗墙的防渗效果明显,质量可靠,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

2.2射水法

使用射水法技术时,需要用的设备较多,最重要的是造孔机,可以利用造孔机成型器内的喷嘴喷射出水流对土层进行切割,孔壁的切割、修整通过成型器上下的运动进行,用泥浆进行护壁,经过成型器的运转,循环往复出渣,当形成槽孔后,在使用混凝土搅拌机将其放进孔内,薄壁防渗墙就形成了。其厚度值0.22-0.45m之间,保证深度值至少30m,成墙的垂直精度可达到1/300。这种方法在砂土、粘土及砂砾石地层中应用的较广,特别是1998年洪灾后,射水法在国内重要堤防加固工程中作用更为显著。

2.3锯槽法成墙工艺

锯槽法成墙工艺主要应用于黏土、粒径小于100mm的卵石或砂土组成的砂砾石的土层,能够根据需要自由选用固化灰浆法或是自凝灰浆法,来建成抗渗指标不同的防渗墙。具体的操作方法主要是:使锯槽机的刀杆根据地层的状况,保持0.8~1.5m/h的向前推进的速度,同时以相应的倾角在先导孔中做上下往复的切割运动,并利用正循环或反循环形式的排渣系统将切下来的土体排出槽外。利用泥浆护壁,并以塑性混凝土进行浇筑,筑成宽度约为0.2~0.3m左右的防渗墙体。这种工艺的最显著特点是成墙较深,能保证较高的工效,因为成槽连续,所以墙体的连续性也较好。

2.4链斗法成墙工艺

链斗法成墙工艺多应用于砂土,以及砂砾含量低于30%、粒径不超过槽厚的砂砾石地质,以及黏土土质。此工艺的主要原理是利用链斗式开槽机及其排桩上的旋转链斗移置土,并将排桩下放置成墙需要的深度。采用链斗法开出的槽宽约为16~50cm,而深度可以达到10~15m。

3水利工程灌浆的类型及特点

3.1土坝坝体劈裂灌浆

土坝坝体劈裂式灌浆技术,就是运用坝体应力分布规律,用一定的灌浆压力,将坝体沿坝轴线方向劈裂,再针对裂缝的局部灌浆,在可能有裂缝的区域,均匀布置类似固结灌浆的灌浆孔群,对于坝体施工质量差,甚至出现上下游贯通的横缝,一般都应做全线的劈裂灌浆。

3.2高压填充式灌浆法

这种灌浆方法主要是适用于堤坝的基础施工中,或者是对于堤身的蚁穴和溶洞的充填。在施工时,首先要用五十米的钻机从堤顶开始钻孔,孔距一般在一点五米到两米左右,钻到砾石层两米左右为最佳。灌浆时压力一般为127.40~166.60kPa,套管下到填土层保证堤身干燥,基础部分砂砾层灌入水泥浆,然后逐步提升到土层,以黄泥浆封孔。这种灌浆方法主要用于基础出现孔隙中,像是蚁穴和溶洞这种情况,应该使用30型的钻机在蚁穴或者溶洞的周围进行钻孔,在形成包围圈后进行灌浆直至填满。

3.3卵砾石层防渗帷幕灌浆

目前国内的卵砾石结构防渗漏帷幕注浆普遍运用粘土再加上一些水泥的混合物开展灌筑,和在岩石中的浇筑不一样。卵砾石结构浇筑很难出现自立的钻孔,伴随着越来越成熟的防渗墙施工措施,这种方式在浇筑中只能作为补充勘察的方式存在,并且统筹防渗漏处置更加精准,能够对出现集中渗漏的位置,进行少量注浆就可以进行处理。

3.4控制性灌浆

控制性灌浆技术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改进型灌浆工艺,其是对传统灌浆工艺的一种调整,通过控制浆液压力和流量,在保证质量和效果的前提下,有效控制灌浆范围,此种技术以节约时间和投资从灌浆的可控性出发,结合流体和固体的受力特征,应用水泥浆液加化学外加剂后迅速失去流动性而变成凝固体的特性,采用水泥浆液对围堰漏水地层进行填充,通过灌浆压力和耗浆景控制浆液扩散半径,达到防渗堵漏的目的,这一工艺成功地解决了常规灌浆过程中串、冒浆及不易升高灌浆压力等问题,是一门新兴的灌浆工艺技术。

结束语:

总而言之,水利工程施工中的防渗技术在建设过程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水利工程的基础环节,必须要设计、施工、验收三个方面都严格把关。水利工程建设属于我国的公共事业建设,水利工程的直接受益者是群众,只有建设好水利工程,确保水利工程保质保量完成,才能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水利工程施工中防渗技术的分析[J].钟涛.科技风.2018(13)

[2]水利工程施工的防渗技术的应用研究[J].王鑫,王永生.珠江水运.2018(04)

[3]水利工程施工中的防渗技术研究[J].贺露阳.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02)

论文作者:常亮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6

标签:;  ;  ;  ;  ;  ;  ;  ;  

浅谈水利工程防渗施工处理技术应用论文_常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