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效果评价论文_江华1,张奕颖2,杜明瑞2

1河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46

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目的:评价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效果。方法:2014年1月-2015年1月,择取本院收治的SLE患者68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环磷酰胺治疗,观察组给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临床总缓解率显著升高,外周血B细胞水平显著下降,1年随访后复发率、SLEDAI、BILAG评分显著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SLE效果良好,且复发率较低,值得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利妥昔单抗;疗效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213(2016)08-0426-01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low dose rituximab in the treatment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Methods: In January 2014 -2015 year in January, 68 SLE were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34 cases each),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yclophosphamide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small doses of rituximab treatment, compared the two groups of treatment effect.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clinical total remiss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level of peripheral blood B cells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recurrence rate after 1 years of follow-up, SLEDAI, BILAG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Conclusion] : Application of small doses of rituximab in the treatment of SLE has a good effect, and the recurrence rate is low, it is worth to be popularized and applied.

[Key word]: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rituximab; curative effect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多器官及系统。本病确切病因不明,多见于青年女性,由于病情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以往对于SLE,临床上以糖皮质激素治疗为主,但毒副作用多,且对重症及难治性SLE效果不明显,故寻找新型的SLE治疗方法十分关键[2]。B细胞清除疗法为近年来新兴的用于SLE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其中利妥昔单抗为代表药物,为探究其在SLE中的治疗作用,本文展开研究分析,现将具体结果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1月-2015年1月,择取本院收治的SLE患者68例,全部符合SLE临床诊断标准,排除妊娠、肿瘤、伴有活动期感染及其他重要脏器病变的患者。将68例SLE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各有34例,其中对照组中男6例,女28例,患者年龄在18-55岁之间,平均(32.6±2.9)岁;患者病程在2个月-8年之间,平均(4.2±0.4)年。观察组中男7例,女27例,患者年龄在18-58岁之间,平均(32.9±2.7)岁;患者病程在4个月-9年之间,平均(4.4±0.5)年。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未见明显差异,有统计学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批准,患者均签署同意书。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甲泼尼松龙静脉注射(250-500mg甲泼尼松龙+250mL 0.9%的NaCl)治疗,连续用药3d后更换为泼尼松片晨起顿服,剂量为0.5-1.0mg/d/kg。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环磷酰胺治疗,400-600mg环磷酰胺+250mL 0.9%的NaCl混匀后静脉注射,每个月1次;观察组给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100mg/次,每周1次,静脉滴注,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

1.3观察指标 记录并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外周血B细胞水平变化,1年随访观察复发率、SLEDAI、BILAG评分的变化。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完全缓解为症状体征消失,SLEDAI评分<5分;部分缓解为症状体征好转,SLEDAI评分在5-14分;无效为症状体征未变化或加重,SLEDAI>14分[3]。BILAG评分共包括9个系统86项指标,总分81分,评分越高,表示病情越重;SLEDAI评分共包括9个系统24项指标,总分105分,评分越高,表示病情越重。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对本研究中的数据实施分析及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对比经χ2 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对比经t检验,P<0.05,表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的临床总缓解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1。

2.4两组复发率对比 随访观察1年,观察组患者中未见复发,对照组患者中复发3例,复发率为8.82%,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B淋巴细胞在SLE的发病中起到关键作用,其耐受丧失为导致SLE发病的机制之一。基于上述理论,近年来采用B淋巴细胞清除疗法来治疗SLE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而利妥昔单抗为该疗法的代表性药物[4]。利妥昔单抗1997年首次用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中,其后逐渐应用到SLE临床治疗中,多数临床研究显示,利妥昔单抗疗效较佳,可延缓SLE病情进展,且安全性良好。

利妥昔单抗为嵌合鼠/人的一种单克隆抗体,其可特异性的与纵贯细胞膜的CD20抗原相结合,并经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作用(ADCC)、补体介导细胞毒性作用(CDC)及诱导细胞凋亡作用溶解、消除B淋巴细胞,从而达到免疫抑制目的[5]。周志轩等研究结果显示,对12例SLE儿童行利妥昔单抗治疗后,患儿的B淋巴细胞得到有效清除,临床表现及体征得到显著改善,且患儿均良好耐受[5]。本研究结果显示,与采用环磷酰胺治疗的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临床总缓解率显著升高,外周血B细胞水平显著下降,1年随访后复发率、SLEDAI、BILAG评分显著降低,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SLE具有较好疗效,对于减轻疾病症状,减少疾病复发具有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应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SLE具有较好效果,能促进症状、体征缓解,且随访复发率较低,故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但由于本研究选择的病例较少,且随访时间较短,因而仍需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证实,以期为SLE的治疗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成姣梅,左晓霞,林玲.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临床报道[J].海峡药学,2014,26(11):119-122.

[2]樊贞瑜,蔡宇波,顾越英,等.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初步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9,9(08):675-678.

[3]接贵涛,王明松,周倩.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24(07):418-421.

[4]王博玉.利妥昔单抗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3,35(23):3620-3622.

[5]罗云,娄世锋,陈姝.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初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J].重庆医学,2009,38(21):2775-2776.

[6]周志轩,赖建铭,扬丽萍,等.利妥昔单抗治疗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12例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0,25(08):611-613+617.

论文作者:江华1,张奕颖2,杜明瑞2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7

标签:;  ;  ;  ;  ;  ;  ;  ;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效果评价论文_江华1,张奕颖2,杜明瑞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