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一体化护理在经胸微创封堵术中的应用论文_陈颖

新型一体化护理在经胸微创封堵术中的应用论文_陈颖

陈颖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江苏 镇江 212000)

【摘要】目的:对经胸微创封堵术的新型一体化护理及普通护理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总结新型一体化护理在经胸微创封堵术中应用的优点。方法:2010年10月至2014年6月,对经胸微创封堵术患者采用新型一体化护理及普通护理共40例,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对比不同组患者的依从性、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术后住院天数等情况。结果:A组21例,B组19例,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A组患者在依从性、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术后住院天数等方面优于B组(P<0.05)。结论:通过采取新型一体化护理,能够提升经胸微创封堵术患者的依从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缩短住院时间。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镶嵌治疗;微创封堵;一体化护理;普通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0-0215-02

室间隔缺损是一种先天性心脏畸形,临床表现主要为活动后胸闷、气促,严重影响患者的生长发育[1]。传统的治疗方法为体外循环辅助心脏直视缺损修补术,伴随微创理念和封堵技术的成熟,出现了经胸微创封堵术[2],护理工作亦取得了新的进展。本研究对近年来经胸微创封堵术患者实施的新型一体化护理及普通护理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手术方法与护理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0月至2014年6月,共对室间隔缺损患者实施经胸微创封堵术40例。其中实施新型一体化护理21例(A组);实施普通护理19例(B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体重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临床资料见表1。

表1 患者的临床资料

项目A组B组

年龄(岁)13.26±4.2717.07±2.82

男性[n(%)]55.0064.17

体重(千克)21.14±8.2427.36±9.14

1.2 手术方法

患者全麻后取仰卧位,置入食管超声心动图探头,多切面确认缺损的大小和位置,选择相应型号的封堵器。于胸骨下端正中做3~5cm小切口,劈开胸骨下1/3,打开并悬吊心包。超声引导下,手指轻压右心室前壁,选择与缺损距离最小的部位作为穿刺点。1mg/kg肝素化,利用4-0 prolene线在穿刺部位做直径1cm荷包,插入穿刺针,突破右心室前壁后退出针芯,置入软质导丝,超声引导下将导丝通过缺损部位进入左心室,建立导丝轨道,退出穿刺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A组与B组均采用同样的护理程序及内容,但A组患者自入院、手术及术后均为同一组人员专职护理(一对一),B组可任意由不同护理人员参与(多对一),具体方法如下:

1.3.1术前护理

1.3.1.1心理护理:配合医生做好患者的术前思想工作,减少患者的顾虑,增加对手术及康复的信心。

1.3.1.2健康指导:术前向患者进行详细健康宣教,锻炼正确有效的咳嗽方式;指导患者练习床上二便。

1.3.1.3术前准备:协助患者完成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常规、全胸片、心电图、心脏大血管三维重建图像及经胸超声心动图,行青霉素皮试,嘱患者禁食12h,禁饮6h。

1.3.2术中护理

1.3.2.1协助患者仰卧于手术台,常规心电及血压监测,心电监护的电极及导联线避开胸部手术部位,配合麻醉医师麻醉插管,行食管超声检查。做好应急抢救工作,准备好除颤器及临时起搏器、急救药品等。

1.3.2.2术中护士熟练掌握各种导丝、鞘管、封堵器的性能及使用,协助医师备好手术器材并摆放在手术台上,配好肝素液。

1.3.2.3熟悉手术步骤及术者意图,注意力集中,反应灵敏,密切配合医生,准确地执行医嘱。

1.3.3术后护理

1.3.3.1一般护理:手术结束后返回重症监护室,行心电监护24~72小时、呼吸机辅助通气,密切观察患者神志、心率、心律、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以及心包引流情况,加强气道管理,待病情平稳后协助医生拔除气管插管。

1.3.3.2并发症的预防护理:1、残余分流。经胸微创封堵术后短期内伞周部存在少量或微量残余分流,可见于缺损较大或室间隔膜部瘤形成而瘤部存在多个开口,分流速度较高时导致红细胞通过残留缺口时破裂而发生溶血,出现血红蛋白尿,一般经地塞米松及碱化尿液等保守治疗后可痊愈。伞腰部存在微量分流更为常见,通常是周围组织炎性水肿、封堵器尚未完全弹性回缩导致,一般不需治疗。

1.4 观察指标

患者的依从性(配合医护治疗的程度)、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术后住院天数。

1.5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相关指标的比较

指标A组B组

手术成功率(%)100100

依从性(%)98.4175.19*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9.5221.05*

术后住院天数(d)6.79±1.129.15±0.58*

注:A组与B组比较,* P<0.05;

3.讨论

室间隔缺损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5%,其中膜部缺损占70%~80%,随着封堵技术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经胸微创封堵术成为了治疗此类患者的一种可选择手段[3],护理工作亦跨出了重要的一步。通过本研究发现我们采取的新型一体化护理可增强患者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P<0.05),经分析其可能原因:(1)同一组人员护理,更容易取得患者信任,互动性更好,目标性强;(2)对患者病情的发生、发展及变化更加清楚,可以在工作中做到对生命体征的精细化观察。新型一体化护理对工作人员要求较高,需加强培训,逐步推行。

【参考文献】

[1] 胡振奎,王强等.室间隔缺损不同手术方式的对比研究.实用医学杂志[J],2011,27 (18).

[2] 赁可等.经心室穿刺封堵婴幼儿非肌部室间隔缺损39例.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J],2008,24(6).

[3] 胡振奎.经胸微创外科封堵术在室间隔缺损中的应用.山西医药杂志[J],2014,43 (11).

论文作者:陈颖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8

标签:;  ;  ;  ;  ;  ;  ;  ;  

新型一体化护理在经胸微创封堵术中的应用论文_陈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