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因分析法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监测中的应用论文_贾金荣

根因分析法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监测中的应用论文_贾金荣

(天津市眼科医院;300020)

【摘要】: 目的:通过根因分析发现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不合格的原因,采取有效的规避措施。方法: 对使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失败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对灭菌工作进行连续性监控,及时采取措施应对发现的问题。 结 果:初步处理不充分导致运行程序中断、化学指示卡和生物指示剂放置不合理、物品清洁度不高等为影响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质量的常见因素,给予及时改进和监管之后,灭菌质量显著提升。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 菌具有低温、安全无毒、快速有效、使用方便等特点。在灭菌过程中重视过程管理,规范灭菌效果监测,可有效提高灭 菌质量。

【关键词】:根因分析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 灭菌质量 影响因素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5-0476-02

根因分析法(rootcause analysis。RCA)是一种系统回顾性的不良事件分析方法,收集、识别不良事件的促成因素及根本原因,在错误中反思、学习改进,防止不良事件复发。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器操作安全、 可靠,实用性强,消毒时间短,提高了工作 效率,开创了低温消毒的新领域。但是在实 际应用中有其局限性,灭菌运行中断时有发 生。为了能够更好地运用过氧化氢等离子低 温灭菌器,提高灭菌成功率,缩短平均运 行时间,节约灭菌成本,应该严格按照操作 说明,熟练掌握操作流程,条件许可最好专 人负责,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改 进措施,不断摸索应用一些实用的技巧,进 行细节控制,可有效提高高工作效率, 确保 做到向临床提供及时、安全、高效的无菌物品。

原因查找和风险分析

设备参数表明装载多和干燥不 彻底是导致取消的主要原 因。 过氧化氢等离子的穿透力有限,仅能对器械物品表 面和限定长度、内径的管腔器械进行杀菌,且每锅次过氧化氢 剂量确定,如果器械摆放异常、管腔器械过多、物品叠放,这些 操作可能阻止过氧化氢的扩散和降低物品表面的灭菌剂域 值,影响灭菌效果。待灭菌物品的干燥程度影响灭菌剂 充分扩散和发挥效用需要一定的真空度环境,过多水分会影响到抽真空时间导致循环取消。 且水的稀释作用会降低水溶性物质,过氧化氢的作用浓度甚至低于最低限制浓度,另外水分残留使器械表面产生生物膜或成为细菌培养基,降低灭菌剂的穿透和增大感染风险,影响灭菌效果 。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灭菌效果监测不规范

1 化学指示物的染料块被器械或物品压住,影响过氧化氢的穿透;

2使用中的化学指示卡或生物指示剂未按使用说明书的贮存要求进行管理,直接裸放于空气中,导致其长时间与光和空气接触,或长时间贮存于冰箱内,并且未使用密封袋防潮,导致生物指示剂试管内的特卫强菌片和滤纸受潮,灭菌剂不能将指示菌杀灭。

灭菌效果监测包括以下 3 方面:

1物理监测法 每次灭菌应连续 监测并记录每个灭菌周期的临界参数如舱内压、温度、过氧化 氢 的 浓 度 、 电 源 输 入 和 灭 菌 时 间 等 灭 菌 参 数 。

2化 学 监 测 法 化学监测每包进行,通常使用的有包外指示标签及包内化学指示卡,每个待灭菌 物品包外应使用包外化学指示物,作为灭菌过程的 标志;每包内最难灭菌位置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通 过观察其颜色变化,判定其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 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 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

3生物监测法 生物监测每天 至少进行1次,将嗜热脂肪杆菌芽胞生物指示剂封 包后放人灭菌舱内,灭菌结束后和对照组一起培养, 58°C培养24或48 h(遵照产品说明书)检测灭菌效 果,生物监测是判断灭菌是否合格的金标准,生物监 测不合格时,应尽快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 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应分析不合格 的原因,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3次合格后方可 使用,确保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质量合格。

措施

1 加强对操作人员规范化培训,提升操作人员规范操作的依从性,制订系统的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培训计划,包括独立操作前的岗前培训、定期厂家工程师理论授课、现场跟踪指导、疑难问题讨论、相关应急预案演练,科室每月考试考核并与绩效考核关联,不断规范操作人员技能,强化规范操作依从性。

2严格遵守装载要求,规避由待灭菌物品不合格引起生物监测失败, 操作人员熟练掌握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适用范围,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包装前严格检查待灭菌物品质量, 避免物品干燥不彻底、混入纸类/油剂等物质,引起局部 H2O2 浓度低,导致生物监测不合格。

4结论 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技术是随着微创技术的快速发展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的灭菌技术。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周期短、对器械损伤性小,适合 目前手术发展的需要。物理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是过氧 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效果监测的三种方式。临床工作中,送检细菌培养阳性的生物指示剂多与人为因 素有关,包括使用前未对生物指示剂进行质检、监测时放置 位置不准确、操作时污染、生物指示剂保存不当、生物培养时 间 超 过 7 2 h 、灭 菌 物 品 质 量 不 合 格 等 。 因 此 ,规 范 工 作 人 员 各 环节的操作依从性,对于降低阳性率有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1]董美丽. 根因分析法在降低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生物监测阳性率中的应用[J]. 医学信息, 2016, 29(23):118-119.

[2]陈霞梅.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灭菌效果的应用观察[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7(1):134-135.

[3]张宁风, 吴海英, 于莲凤,等.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生物监测的环节质量控制[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5(21):3703-3704.

[4]李雪.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在腹腔镜器械灭菌中的应用[C]// 河南省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2014:167-168.

[5]陈秀丽, 周向群, 李君红. 影响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效果因素的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20):4860-4861.

[6]徐燕娇, 刘德昭, 周少丽. 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法在手术室应用中成本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9(20):2736-2737.

论文作者:贾金荣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6

标签:;  ;  ;  ;  ;  ;  ;  ;  

根因分析法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监测中的应用论文_贾金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