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_政治论文

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_政治论文

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事业发展论文,政治文明论文,客观论文,规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533(2003)02-0005-05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任何一个社会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都大体上可分为经济、政治、文明三个基本方面。与此相联系,人类文明也大体上可划分为物质文明、政治 文明、精神文明三个组成部分。因此,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的科学论断,这是对人类社会发 展规律的正确把握。认识和遵循这一规律,才能自觉投入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实践,形成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不竭动力,推动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不断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 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早日实现。

一、政治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人类文明,是指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漫长历史进程中,所取得和积累的体现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积极成果。依据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规律:人类摆在第一位的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而要生产,又必定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产生一定的政治上层建筑,并在经济、政治活动的同时创造和享受着一定的文化。任何一个社会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都大体上可分为经济、政治、文化三个基本方面。因此,人类文明也大体上可划分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个组成部分。物质文明是构成全部人类文明的基础内容,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则构成人类文明的上层建筑内容。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物质文明体现的都是与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制度相依存的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和进步程度,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则建立在一定社会的物质文明基础上。其中,政治文明主要是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形态。但一定政治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完善,都是在一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形态的制约和指导下进行的,一定政治法律制度的实现和维系,必须通过亿万社会成员遵守该制度的政治行为实践。因此,应该认为,政治文明就是由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形态、政治设施形态、政治思想意识形态和政治行为实践所规定和体现的社会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地位、作用、相互关系,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中的制度形态和意识形态的地位、作用、相互关系大体上是一致的,即物质文明的发展状况和进步程度,决定着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状况和进步程度;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状况和进步程度,对物质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起着强有力的指导、推动、促进或者破坏、阻碍、削弱的反作用,是整个人类文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之外加上一个政治文明,这既是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又是对三个文明建设的相互区别与相互联系的正确把握。第一,政治文明完全可以分属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列同行的不同领域。从狭义上看,物质文明主要表现于社会的高质量的生活,精神文明主要表现于社会的科教文化水平和健康的个人精神状态,而政治文明则主要表现于社会良好的运行关系与秩序。其中前两者是内在主动的反应,而后者则是外在的强制性要求。第二,政治文明不仅是连接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纽带和桥梁,更是上述两个文明的制度性保证。就正处于转型期的当代中国社会而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并不缺乏总纲领、总路线,而是常常缺乏使之真正得以落实的中间环节,即体现政治文明的各种具体的政策与制度。只有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才能保证和促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效进行。第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并不能自然而然地带来政治文明的发展。只有自觉地将政治文明作为发展的重要目标,发挥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观能动性去努力建设它,才有可能取得三个文明建设和谐发展、协调前进的良好局面。

二、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考察人类社会政治文明的历史,虽然可以发现,自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处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阶级阶层的人们对政治文明的向往,确实存在着某些共同的价值取向,如对民主、自由、平等、公正的理想和追求;还可以发现人类社会的政治文明在封建制度取代奴隶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的社会更替中不断有所发展和进步。但是,民主、自由、平等、公正等价值追求却只限于在那些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的阶级即少数人当中实现,大多数人则仍然处于被少数人剥削、压迫和统治的地位。在19世纪中期,巴黎公社的英雄们曾尝试进行打破旧的政治格局,建立新型政治文明。但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真正开始发生质的飞跃,只是到了20世纪世界上诞生了苏联、中国等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后才得以实现。在这些社会主义国家中,少数人剥削、压迫、统治大多数人的不民主、不自由、不平等、不公正的制度被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践所否定,被剥削、被奴役的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文明是与一定的社会经济形态相联系的。社会经济形态是政治文明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决定了政治文明的本质。正因为这样,马克思主义在分析资本主义政治文明时,就既指出了资本主义文明相对于封建制度、奴隶制度来说是历史性进步,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又痛斥了资本主义文明是一种“罪恶的文 明”,“文明的麻痹症”,“文明的野蛮”等等。因为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资本主义 剥削制度,是资本对劳动的剥削,是少数人对广大人民的压迫和统治,是对外侵略扩张 掠夺的根源,这一点在殖民地国家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所以马克思还指出:“当我们把 目光从资产阶级文明的故乡转向殖民地的时候,资产阶级文明的极端伪善和它的野蛮本 性就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它在故乡还装出一副体面的样子,而在殖民地它就丝毫 不加掩饰了。”[1]当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露的是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历史局限 性,决不是说它导致了历史的倒退。

人类社会在经历了奴隶制政治文明、封建制政治文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以后,必将 进入一个更高的政治文明发展阶段——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将是古代氏族的自由、 平等和博爱的复活,但却是在更高级形式上的复活。”[2]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的内在 要求。

第一,社会主义是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物和替代物而出现的,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社会发展形态。为了体现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顺延性和连续性,也为了实现社会主义自身的发展,社会主义必须是政治文明的社会。

第二,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本质规定中所内含的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两方面,既是政治文明的体现,又要在政治文明的条件下才能顺利实现。而且,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创造性事业,非常需要更广大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性,这些都只有在政治文明的社会中才能实现。

第三,社会主义社会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新型社会形态,广大人民当家作主。为了实现广大人民对生产资料的支配、使用、管理权利,实现广大人民对整个国家的管理,必定要求有文明的政治法律制度,有文明的政治设施,有文明的政治思想意识形态和政治行为实践。

第四,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而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建设全面发展的社会,特别是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无论是社会的全面发展,还是人的全面发展,都同样大体上可以分为经济、政治、文明三个大的方面,所以,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向共产主义文明阶段前进的必备条件之一。

第五,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也是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经验所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实践告诉我们,没有政治文明,就不会有社会的繁荣进步。我国曾经在很长的时期内,因为领导制度的不健全、政治体制的缺陷、公职人员素质低下等,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重大损失,制约了人民群众积极性的发挥和生产力的发展,妨碍了社会的繁荣与进步。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在大力进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也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健全和完善一系列民主政治制度,充分调动基层和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因而极大地推动了整个社会的物质文明建设,加速了社会的繁荣与进步。

三、政治文明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贯思想主张

马克思主义历来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争取和发展作为无产阶级自身解放的条件之一,作为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条件。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他们还指出,在消灭资本主义,建设新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当阶级差别在发展进程中已经消失而全部生产集中在联合起来的个人的手里的时候,公共权力就失去政治性质。原来意义上的政治权力,是一个阶级用以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有组织的暴力。”“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3]这实际上已为我们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逐渐消除政治权力中的阶级压迫暴力性质,使政治权力变成人民 自主管理社会生产生活的民主制度,实现一切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列宁也说过,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并在实践中通过努力发展党内民主来推动整个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民主发展。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一是说没有民主,就无法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二是说没有民主,就无法建设社会主义,推动社会主义发展前进。

毛泽东在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中回答“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问题时,不仅指出了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的主张,而且指出,“在这个新社会和新国家中,不但有新政治,新经济,而且有新文化。”他在文章中对“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作了精辟分析阐述,可以说毛泽东开了将一个社会和一个国家十分正确地划分为政治、经济、文化三维结构之先河。他在论述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时,从“中国内部的政治关系”分析入手,明确指出了“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在今日,谁能领导人民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并实施民主政治,谁就是人民的救星。历史已经证明:中国资产阶级是不能尽此责任的,这个责任就不能不落在无产阶级的肩上了。”[4]这些论述,实际上可以说就是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政治文明的思考和论述。

在邓小平的理论体系中,虽然仍然没有“政治文明”的明确概念,但他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政治上发展民主”,“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中国人民今天所需要的民主,只能是社会主义民主即人民民主”;关于社会主义 民主作为国家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以及这种人民民主, 不仅包括政治民主,而且包括经济民主、社会民主和文化民主等范畴的论述,无疑就是 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思想。而且,邓小平早就批评了“文化大革命”中的所谓“大 民主”和“街头政治”,指出“不要纪律和秩序的民主,决不是社会主义民主。”他在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中,还深刻地阐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全面发展 的思想,指出“必须加强法制”,“系统地建立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各项制度。”从邓 小平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论述的丰富内容看,完全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 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就是我们所说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江泽民将政 治文明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中 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的坚持、继承和发展。

四、将政治文明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深化对“三大规律”认识的逻辑结论

江泽民主持中央工作以后,站在时代前列,立足于新的实践,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现实中的重大问题,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在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努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直至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科学论断。

江泽民一贯重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早在1991年庆祝党成立70周年的讲话中,他在全面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时,就较为系统地提出了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的基本思想,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作为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并且对必须坚持和完善哪些基本政治制度,如何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

在党的十四大上,江泽民将“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有一个较大的发展”作为党在20世纪90年代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党的十五大上,江泽民一方面对“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作了专题论述,指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另一方面,还第一次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同中国特色的经济、文化等一起上升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高度,用基本纲领的形式明确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怎样建设这样的政治”的问题,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2001年1月10日,江泽民出席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他在论述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时指出:“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5 ]从而明确提出了“政治文明”的概念。经过长期的思想准备,2002年5月31日,江泽民 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终于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样,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 义政治文明”的论断。他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6]从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建设的重要方面,到十六大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并驾齐驱;从将“发展社 会主义民主政治”作为“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到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再到十六大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 定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紧扣时代主题,与时俱进,顺理成章,越来 越具体明确,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正确把握,又是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 、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的认识的重要体现。

五、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一,“政治文明”这一论断的提出,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从而也是对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前进的客观规律的科学揭示和掌握。如前所述,任何一个社会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都可以大体上分为经济、政治、文化三个基本方面,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中,必定也会创造出相应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只有把三个文明都讲全了,才符合人类社会文明建设和文明成果的实际;只有在实践中自觉地同时推进三个文明建设,才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才是对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前进的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

第二,“政治文明”论断的提出,使我们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践得到了理论升华。“政治文明”这一提法,将我们党从改革开放一开始就提出的机构改革、领导制度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以及后来进一步提出并得到推进的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等思想和实现的成果,都熔于一炉,使之得到了进一步的理论概括和理念提升。

第三,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所在,是党坚持“三个代表”特别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体现。现时代中国的最广大人民不但有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的利益要求,而且有民主政治权利的要求。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第四,“政治文明”论断的提出,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践将有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表达的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全面地规范、规划、发展和完善中国现代政治生活的精神境界。当我们把政治提高到“文明”的层次和奋斗目标来认识和对待的时候,它就被赋予了一种整体形态的、发展进化的内涵。它告诉我们,现代政治应该被视为、被发展为一种文明形态,而不是简单地把它理解为统治的手段、驾驭的艺术乃至斗争的工具。政治文明一经在理论上得到确认和概括,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正在携手并进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就因此而有了一个身份明确的同行者。越是深入思考,越是实践发展,我们越会发现这个同行者,既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必要的支持,又是它们必要的保障。这些,都将促使我们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更加自觉,更加努力,更加有效,也将促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早日实现,圆满实现。

收稿日期:2003-01-26

标签:;  ;  ;  ;  ;  ;  ;  ;  ;  ;  ;  ;  ;  ;  ;  ;  

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