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设计理念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论文_曹敏艳

无障碍设计理念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论文_曹敏艳

梧州市市政勘察设计院 广西梧州 543002

摘要:市政道路应该讲求人性化,以人们的需求进行设计和资源的整合,这就需要进行无障碍设计,以便让全社会包括残障人士获得更好的幸福感和归属感。本文主要分析了无障碍市政道路设计的几个原则,并概述了无障碍设计理念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无障碍;设计;市政;道路

我国人口基数大,老龄化趋势明显,其中残障人士也占到了很大的比例,调查研究发现,国内残障人士占到了国民总人口的5%以上。这些人的日常出行多有不便,如果处理不当,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让他们会有受歧视的感觉。所以,进行市政道路的无障碍设计,不但让这些人群的出行增加了方便,也能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增强社会、国家的归属感。

1无障碍市政道路设计原则

1.1无障碍设计要尊重残障人员

在进行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时,要尽量确保残障人士也能拥有跟正常人一样的道路使用权,即做到真正的人性化设计。因为残障人士身心所限,他们会比常人更敏感,个别甚至还存在自卑感,所以,在设计时必须换位思考,为残障人士提供方便,彰显社会对这个群体的关怀。

1.2注重多样化需求设计

因为我国社会上的残障人士群体比较庞大,且个体在身体上的缺陷有差别,这就需要对实际情况进行摸底,要在设计道路时充分体现对身体有缺陷人群的关怀。比方说,针对有视力缺陷人群设计道路时,要铺设具有指导性作用的盲文地砖,以便确保无障碍道路的通达性和安全性。因此,无障碍道路必须注重各个残疾群体的需求。

1.3注重简洁性

在设计无障碍市政道路时,力求简明扼要的表述产品的使用信息及方法,确保用户一看到产品就能一目了然。设计时应该去掉繁杂的设计环节和意义不大的设计,并了解用户的实际使用需求,将使用者的不便充分考虑进去,适当引入视听元素和人工语音元素,保证信息更加简洁明了的传递,有效提升用户的体验效果。

2无障碍设计理念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2.1盲道优化设计

市政道路尤其要注意将盲道作为重点设计项目,并且要不断优化改进,现在虽说很多地方普遍设置了盲道,但是无障碍的效果并不明显,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而感知盲道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应该从下述方面进行优化:

(1)盲道北向砖

盲道北向砖就是导盲砖块可以指示北方向,这种一般在较长的盲道中进行设置,在行进盲道和提示盲道间也可以设置。盲道北向砖有两部分组成,外侧轮廓砖和内侧圆形砖。外侧轮廓砖就是在人行道上的方形砖挖出的圆孔,而内侧圆形砖要小于外侧轮廓砖,并且砖面上有方向标记,该标记略微突出砖面,以免盲人进行感知。带有方向标记的圆形砖和外侧轮廓砖组合就形成了盲道指向砖。内侧带有标记的圆形砖可以转动,调整方向,调整到北向后用水泥进行固定,有关部门或者盲校要将辨别方向的方法告知盲人,盲人通过这些盲道指向砖时就能够明确的知道方向。当然,视觉正常的人如果在城市中迷失方向,也可以通过盲道指向砖来辨别方向。

(2)方位定位砖

方位定位砖在城市盲道中是很重要的设置,也是盲人到达目的地的主要依据,当然这也恰恰是很多城市盲道中容易被忽略的。方位定位砖主要通过砖面上的搓板样棱条数量和箭头棱条进行方位和场所制定。方位定位砖的棱条和行进的盲道垂直,而且两侧还铺设了提示盲道。方位定位砖上数量不等的棱条实际上是代表特定的场所,一个棱条代表公共厕所;两个棱条代表菜市场;三个棱条代表商场;四个棱条代表公交车站,而横向道棱条代表的是医院。方位定位砖上的箭头棱条指的是这些场所的方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些方位定位砖上的信息要告知盲人,使盲人可以通过砖面上的信息到达目的地。

(3)导盲路牌

导盲路牌大多高1.3m,与盲道边缘的距离通常在0.6~1.0m之间,这样不仅不会妨碍视觉障碍者的正常通行,还更便于他们停步触摸。路牌上的信息以盲文为主,内容需简洁明了,触感强烈,以此协助视觉障碍者准确获得信息,同时也需要标有明文,防止其遭到破坏。

(4)盲道砖的组合

盲道北向砖可以指明方向,方位定位砖可以提示场所所在地,导盲路牌可以使盲人获取交通信息,但是也不难发现,这些措施作用都比较单一,只能使盲人了解比较单一的信息,如果不能进行合理的组合,盲人出行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所有的导盲措施进行科学合理的组合,使盲人朋友可以全面的了解道路环境信息,实现无障碍出行。

2.2减速带盲道

城市中很多街道社区的路口、人行横道、单位出入口等地方都是盲道中断的位置,而且中断的距离通常在10m以上,在这种位置上盲人如果没有别人的帮助是没有办法通过的。所以,在城市盲道中断的位置要设计减速带盲道,一方面可以使盲人能够顺利通行,另一方面也能够使汽车减速,保护行人的安全,而对其他人也能够起到视觉引导的作用。

2.3台阶的优化设计

现代化城市中的市政工程,建筑工程数量都很多,所以台阶随处可见。台阶对于障碍人群来说是出行的主要障碍,而且很多位置的台阶边缘都没有扶手,这就给障碍人群的行走带来一定的危险,所以,城市中台阶也要进行无障碍设计,首先对于台阶的高度和宽度进行合理的设计,其次在地下通道和人行天桥的台阶边缘应设计扶手,保证障碍人群出行的安全。除此之外,在路面设计上尽量使用颜色进行警戒,使行人能够引起注意。

2.4改进肢体障碍的道路无障碍设计

在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过程中,坡道是一种常见的无障碍设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进行设计时要充分结合使用者的自身特点。而缘石坡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缘石坡道位于人行道两侧,在设计时应尽可能确保坡面的平整性,缘石坡道下出口的高度高于行车道,可以有效解决路边缘石给坐在轮椅上的肢体障碍者造成的通行障碍,保障残疾人出行安全。在改进台阶设计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台阶的设计高度和宽度以及相应的尺寸标准,采用最符合人体行动的尺寸,在坡度较大的人行天桥、高程突变处、地下通道等处,还应适当设置梯道或台阶,并在梯道的两侧设置扶手,这样不仅可以为残障群体做出明确的提示,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确保残障群体的通行安全。除此之外,在进行市政道路路面设计的时候,还应充分考虑颜色警戒的设置,这样能够使正常人群对于障碍通道有一个明确的认知。

2.5语言障碍的无障碍优化设计

在标识牌、标线等交通标志上增添红、蓝、黄等色彩对比较为强烈的颜色,标识牌应设置在比较显眼的地方,其示意图要尽量设计得清晰明了,使人一眼就能识别其中的含义。标识牌上的文字应凹凸明显、大小适宜、高度适中,便于人们看清,同时方便视觉障碍者以触摸的方式读取其中的信息。由于城市出行人群在记忆力、视力、反应能力等方面各有不同,一些老年人、儿童通常难以读懂复杂的交通提示信息,这就需要进行具有针对性的信息表达设计,对现有的符号进行重新加工和设计,使之能够被儿童、老年人等认知能力较弱的群体所识别。在具体设计中,应使符号尽量简单明了、形象化、标准化,且文字符号应采用填充的形式。

总之,残障人士是社会群体的弱势群体,需要社会较多的关照和保护。市政道路既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跟社会沟通的重要桥梁,通过推行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能够为残障人士减少障碍,让其更好的在城市中生活,现实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蒋志琳.城市市政道路设计的方法及相关思路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18):107-108.

[2]周应生,张荣,程明华.基于不同障碍人群的市政道路设计改进研究[J]?科技资讯,2010(10):89-91.

[3]刘长江.城市道路中的无障碍设计[J].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203-206.

[4]曹晓丰.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体现[J].低碳世界,2013(22):127-129.

[5]上官嘉宝,郭春权.关于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优化设置的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1):120-122.

论文作者:曹敏艳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4

标签:;  ;  ;  ;  ;  ;  ;  ;  

无障碍设计理念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论文_曹敏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