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流波动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开行方案研究论文_胡冰叶,李叶椋

客流波动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开行方案研究论文_胡冰叶,李叶椋

南京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城市化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这种现象无疑加大了城市交通的压力,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行有效的缓解了这一问题。但同时,客流波动的特点,影响着轨道交通的运行。本文将对客流波动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开行方案进行研究。

关键词:客流波动;轨道交通;开行方案

1 前言

总所周知,时代的进步,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同时也促进了轨道交通的全速前进。下文将以北京似铁4号线为例,对其客流波动条件下,交通列车开行方案进行分析。希望为相关的工作人员供以参考。

2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开行方案存在的问题分析

城市轨道地铁列车开行的方案主要是依据断面客流量进而确定的。伴随着城市化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城市人口数量逐渐增多,这无疑是给城市交通带来更大的压力。地铁列车的开行,有效的缓解了这一现象,同时伴随着地铁运营的不断发展,列车开行的方案逐渐完善和改进。

当列车编组数量固定不变的状态下,列车开行方案的内容包含了:运营交路、开行时段、开行频率等。地铁列车运营交路的合理化,能有效的控制运营成本的支出,同时保证服务质量,并节约车底费用。

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的初期阶段,因运用线路较少、较短、客流较均匀等特点,通常采用单一的运营交路模式。但是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不断加快,传统的运营交路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因此,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开行方案也必须根据客流动态对其进行相应的优化。

2.1 时间上客流波动的特点

客流量会因为时间段的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别,客流在时间上可以分为平峰型、双峰型、三峰型、四峰型四种类型。

2.1.1 平峰型:主要的特征是客流量没有明显的上下车高峰,同时双向上下客流量全天都较小。

2.1.2 双峰型:这种类型常出现在大城市中,一天时间中,早晚的客流量最大,也就是早上出现一次客运高峰,晚上出现一次客运高峰。

2.1.3 三峰型:一些线路受三班工作制的影响,高峰现象会在中午或夜间的时候出现。与上述双峰型相比,这一类型的客流波动特征多了十二点到下午两点的高峰或是晚上八点到晚上十点的高峰。

2.1.4 四峰型:这一类型综合了上述中客流高峰的特点,而高峰客流量比早高峰小且持续时间短。

通常情况下,根据日客流分布时段的客流量对列车开行频率进行计算,运行车辆的配属是依据日单位时段最大客流量进行的。然而,上述中,我们可以得知,时间上的不同,客流量的分布也是不一样的,这种情况的出现必定会导致列车空载情况出现在全日非高峰运营时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当前,相应的工作人员,常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案对上述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一种是在非高峰时段减少列车开行对数,加大列车间隔时间;另一种是在非高峰运营时段开行小编组列车。因此,针对客流在时间上的波动特性,在编组数量固定的情况下,需分时段研究列车开行方案,如:三峰型划分为4个时段,而双峰型划分为3个时段进行研究。

2.2 空间上客流波动特性分析

客流在空间上的波动特性主要表现在区间断面上,从整条线路来看,其分布型式包括凸起型、凹陷型、均等型、不规则型和渐变型。

2.2.1 凸起型:各断面中中间断面的客流量最高,断面的客流量以凸起形状呈现出来。

2.2.2 凹陷型:和凸起型分布特点完全相反,各断面中两端的客流量比中间断面要高,使得断面的客流量以凹陷形状呈现出来。

2.2.3 均等型:各车站上下客流接近相等,沿线客流基本上一致,不存在客流突增的区段。

2.2.4 不规则型:各个断面的客流分布不能明显表示为某种形状。

2.2.5 渐变型:随着线路的延长,客流逐渐增大或缩小。

根据空间上客流波动的特征,通常情况下,针对客流量大的区段,采取加开区段列侧的措施,或是采用长短交路结合的行车组织方案来解决这一问题。客流在空间以及时间上的波动特点进行综合性的考虑,为了有效的提高车辆运行的效率,本文运用长短交路结合的行车组织方式分时段对列车开行方案进行研究。

旅客大多是在不同线路间进行换乘,而某一线路交路计划的设计对乘客在线路间的换乘时间影响不大,线路较长时旅客更关心的是乘车的舒适程度。综合以上考虑,在目标函数的设定上,本文以出行的舒适度作为衡量旅客出行成本的指标构建优化模型。

3 优化模型的建立分析

3.1 模型构建思路

对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长、大的客流波动特性、区域通行能力、车底数量限制进行全面的考虑,同时还应将乘客出行舒适度作为出行成本,对乘客出行舒适性进行衡量的指标为列车满载率,有效的保证企业获取最大经济效益,降低乘客出行时的成本。

3.2 模型假设

上行线路与下行线路成对开行列车,并且采用站站停的停站方式;线路上的折返站都具备一定的折返能力;同一交路上下行列车开行频率相等;列车乘客量不能超过列车的最大承载能力;列车编组数量固定。将舒适度作为衡量旅客出行成本的指标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规划中常用的方法,采用该指标作为目标函数确定轨道交通开行方案。

3.3 模型建立

对线路区间的通过能力、车辆配置数、列车多交路运营模式等进行综合性的考虑,将企业经济最大化、乘客成本最小化为最终目标,在城市轨道交通客流波动的条件下,对列车开行方案进行数学优化。以此促进我国地铁事业健康长久的发展,提升城市经济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开行方案的选择和研究过程中,应对服务水平、列车车底运用、车站布置和通过能力等方面对比分析,掌握了解不同交路形式的特点,最终选选取最适合的开行方案,这样不仅能有效的提高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其运行效果,能有效的促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邓连波.客运专线相关旅客列车开行方案优化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7.

[2]徐林.新线引入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运力资源配置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论文作者:胡冰叶,李叶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5

标签:;  ;  ;  ;  ;  ;  ;  ;  

客流波动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开行方案研究论文_胡冰叶,李叶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