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错位与联系_幼儿园论文

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错位与联系_幼儿园论文

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断层与衔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断层论文,幼儿园论文,小学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教育的奠基阶段,其活动形式提倡玩中学,让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而小学教育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一定数量的知识和技能,获得相应的经验。两者在教育任务、方式上存在一定差距。长期以来,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总要经过较长一段时间,才能慢慢适应小学生活,这给小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许多困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小学相互衔接”,幼儿教师们应如何遵循《纲要》精神,开展“幼小衔接”教育活动呢?我们通过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了解到小学与幼儿园教育存在的断层问题,试图以此为突破口,有的放矢地做好衔接工作,让幼儿能顺利过渡到小学的学习生活。

一、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断层问题

(一)社会关系的变化

1.师生间的变化

幼儿园《纲要》与小学新课标都指出,师生应建立起合作探究式的关系。但幼儿园提倡保教并重,一日活动各环节都由两位教师精心安排,教师给幼儿营造的是一种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幼儿有从自己的小家走到班集体这个大家的感觉。而小学以学习为主,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小学教师承担的是同一学科多个班级的教学工作,在规定时间走进教室教课,是明显的教与学的师生关系。由于学生已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因而教师对学生生活活动的参与相对减少。

2.同伴间的变化

幼儿园同伴间的交往是为了互动、合作,共同分享快乐,同伴群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随着年龄的增长,入学后的小学生已有竞争意识,不甘落后,要求进步,初步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以奋发向上的进取态度面对学习与生活任务。一位小学教师说:“哪个同学当上班长、中队长、小组长,愿意与他交往的人就特别多,于是每个学生都会争当班干部。”由此看出,小学生已经十分在乎自己在班级中的地位,他们不仅仅满足于参与集体生活,更关注自己在同伴间的人气指数、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个人在群体中的威信等。

(二)学习形式的变化

幼儿园强调幼儿在玩中学,教师通过多种渠道设计有趣的游戏活动,将五大领域各门学科有机整合,融会贯通,幼儿在玩中不知不觉地学习,可以在分区活动时间进行活动延伸或补缺补漏,在自己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即可,没有明显的科目学习界限,学习氛围自由、宽松,不会给幼儿造成学习压力和负担;而小学是进行正规的科目学习,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要学完规定的学科知识。如一二年级要认识汉字1600-1800个,一年级上学期要学会汉语拼音,掌握20以内加减法等。由于教育目标、任务的不同,决定了小学的学习方式应以集中教学为主,分散活动相对减少。

(三)行为习惯要求的变化

幼儿园孩子自制能力较差,活动组织形式是动静交替,且集中活动时桌椅摆放、座位坐姿常常根据活动需要不断变化,六人桌主要供幼儿小组活动、合作交流使用。握笔姿势有明确要求,但幼儿小肌肉动作发展还不协调,绘画时常常出现不规范姿势。由于班生数少,上课发言较为随意、自由。而小学以学习为主,课桌为两人桌,班生数比幼儿园多,这就要求课堂要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如有序发言、坐姿握笔要求三个一(一尺、一寸、一拳头)等。小学老师反映,刚入学的学生对课堂纪律极不适应,有的两手平放桌上太久就觉得酸痛,有的情不自禁地在班上来回走动。幼儿园、小学对行为习惯的要求不一致,也为幼儿的入学学习带来了困扰。

(四)自主意识形态的变化

《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要学习自律,进行自理、自立的尝试”。表现在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能自主选择、计划活动;而小学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自理、自立能力,能够自律。如有明确的作息时间表,并自觉遵守,能自觉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内容,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不像幼儿园可按自己的意愿去选择活动内容。幼儿园鼓励幼儿将家里好玩的玩具带到幼儿园与其他幼儿分享,小学却要求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将有用的学具放入包内,不带与学习无关的东西。两者对学生自主内容的要求有明显不同,必然导致小学生行为上的不适应。

(五)评价方式的变化

幼儿园评价工作的参与者有教师、园长及家长,在自然状态下进行,不用划一的标准,慎用横向比较,关注幼儿学习过程,注重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而在新课标要求下的小学评价活动,虽然鼓励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但也要求对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因而学生有作业、考分的压力,这是幼儿园所没有的。

二、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工作

幼儿园与小学在教育目的、教学方法乃至评价方式上都存在一定差距,《纲要》指出“要与小学做好衔接工作,为幼儿一生发展打好基础”。因此,如何让幼儿顺利地过渡到小学,我认为可采取以下衔接措施:

(一)搭建小幼教研活动平台

小学、幼儿园是两个完全独立的教育机构,工作中极少往来,老师间的教学缺乏最基本的沟通、了解。幼儿入学前的教育,大班老师只能在表面形式上做些更改,如延长上课时间、小学化摆放课桌椅等,而无法从实质上加深幼儿对小学的认识。因此,小幼双方可共同搭建教研平台。(1)互相学习课改新理念。近来,幼儿园、小学老师都在学习、培训《纲要》及新课标,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年级老师可借此机会共同学习,互相探讨、交流对新课程观的看法、问题。(2)课堂教学互听互评。从教学实践层面深入了解小学或幼儿园的教育方法,以便双方在幼小衔接工作中能采取更为有效的教育措施。

(二)开展“上小学”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小学生活

幼儿思维具体形象,喜欢模仿生活中的各种角色。临近毕业,开展“上小学”的主题活动,从听、看直到参与表演一系列活动,可让幼儿真切了解小学的学习、生活。如带幼儿参观小学的一日活动,包括上课、做操、升旗、课间活动等,请小学老师介绍少先队、值日生等活动,参加一年级的娱乐、智力竞赛活动等,丰富幼儿感性经验,培养喜欢上学的情感;其次,可在区角、角色游戏中开展上小学情境表演,让幼儿模仿小学的学习、生活;一日活动中,教师可适时适量提高对幼儿各方面的要求,增强幼儿学习意识,为幼儿入小学做好心理准备。

(三)幼小教师教育方式的衔接

1.幼儿园大班教师教育方法的改进

(1)有张有弛,培养幼儿独立自主能力。孩子年龄小,教师诸方面关怀备至,久而久之,会使幼儿形成习惯。如外出散步,逐个帮助幼儿整理背包、衣着,不厌其烦地叮咛、嘱咐,幼儿依赖性极强。对大班幼儿,我们可制订一套行为规则,大胆放手让幼儿去执行,要求幼儿自觉遵守,自我监督,学习自主、自律。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轮流当值日生等。

(2)开展趣味竞赛活动,让幼儿体验胜负,培养上进心。幼儿重视参与活动的过程,对胜负名次意识淡薄,我们可根据幼儿喜欢游戏的心理特点,开展趣味竞赛活动,如障碍赛、歌表演比赛等,让幼儿感受经过努力取得胜利的喜悦,学会挑战困难,并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克服骄傲与自卑情绪。

(3)适当调整学习方式。教师选取适用的学习内容,相对延长集中与安静活动时间,强化任务意识,并对幼儿的作品、作业结果进行评价。鼓励伙伴间合作学习,互相评价。

2.小学教师教育方法的改进

(1)注重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学生刚入学,面对学校、老师、同学等新环境、新面孔,总会有些不适应。教师应主动参与学生的课外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尽量帮助解决,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其次,为学生营造同伴间合作、交流的氛围,提供互相帮助的机会,增进同学间团结友爱的情感。

(2)调整评价方式,注重学生个体持续发展。考分只是作为评价方式之一,而不是划一的衡量标准。我们应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客观地描述学生的进步与不足,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为主,重视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持续发展。

(3)采用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课上的模仿和记忆,尤其是数学,可参照幼儿园的学习方式,通过生活活动、动手操作活动、游戏活动等进行;经常开展班会活动,给幼儿提供合作、交流、探究的机会,提高学习自主性。

(四)家园配合,步调一致,共同做好衔接工作

幼儿园是一所家长学校,我们可根据大班幼儿面临的新问题,定期召开家长会,交流、反馈教师与家长对幼小衔接工作的意见,请部分家长介绍家教工作先进经验;编辑园刊、园报,向家长做好幼小衔接宣传工作,让家长在思想上予以重视。

孩子个体间存在不同差异,大部分家庭为独生子女,家长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教育幼儿。因此,家长应主动向老师了解幼儿在园表现情况,向老师请教家教内容、方法、家园保持密切沟通,统一对幼儿的行为要求,共同为幼儿入小学做好准备工作。

标签:;  ;  ;  ;  ;  ;  ;  ;  

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错位与联系_幼儿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