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开引流挂线术与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对比分析杜怀军论文_杜怀军

甘肃省会宁县郭城驿中心卫生院 甘肃会宁 730726

【摘 要】目的:探讨切开引流挂线术与切开引流术两种手术方式在肛周脓肿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6月收治的87例肛周脓肿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切开引流挂线术;对照组采用切开引流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脓肿复发率、肛瘘发生率等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创面愈合时间、脓肿复发率、肛瘘发生率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引流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治愈率高,术后恢复快,复发及形成肛瘘的风险低,是目前治疗肛周脓肿比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关键词】肛周脓肿;引流术;切开引流挂线术;肛瘘

肛肠脓肿是较常见的肛肠疾患,是指发生在肛管、直肠周围间隙内或其周围软组织内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肛周脓肿具有病情发展迅速、起病较急、还可能并发肛瘘的特点,由于肛门坠胀且疼痛较为剧烈,患者耐受度通常较低,而严重患者可能引发中毒、休克乃至死亡[1]。手术是治愈的根本方法,切开排脓引流是最常见的手术方式之一。本文通过对肛肠脓肿患者采用切开引流挂线术与单纯切开引流术,比较两种术式在肛周脓肿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6月收治的87例肛周脓肿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5例,其中男31例,女14例,年龄21-48岁,平均(36.7±4.6)岁,肛门周围脓肿24例,直肠黏膜下脓肿11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6例,坐骨直肠间隙脓肿4例。对照组42组,其中男32例,女10例,年龄22-47岁,平均年龄(35.3±4.4)岁,肛门周围脓肿21例,直肠黏膜下脓肿12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6例,坐骨直肠间隙脓肿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脓肿部位等发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及排除标准[2]

1.2.1 诊断标准:肛周局部红、肿、灼热、疼痛,指诊触痛有或无波动感,彩超显示肛周脓肿形成。

1.2.2 排除标准:除外Crohn病、溃疡性结肠炎、骶尾骨骨髓炎、结核、直肠肿瘤等肛肠疾病以及糖尿病患者。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取切开引流挂线术,对照组采取切开引流术。患者均取截石位,会阴部常规碘消毒,采用静脉麻醉加局部浸润麻醉。术者食指探入肛门内,确定脓肿所在部位及范围。肛门镜下检查肛隐窝处有无红肿、硬结、感染、破溃、溢脓,以判断内口。如若为低位脓肿,于脓肿波动明显处行放射状切口;高位脓肿则采取弧形切口,长度由脓肿直径大小决定。逐次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运用止血钳进行钝性分离彻底排脓后食指探查脓腔走行并分离脓腔间隔,同时用双氧水、生理盐水、碘伏依次将脓腔冲洗干净。在末端绑一橡皮筋的球头探针引导下寻找内口,在脓腔最高点或最薄处将探针穿出;肛管直肠环充分暴露后,用丝线分别结扎探针前端及橡皮筋,拖出探针后使橡皮筋两端合拢,结扎挂线,彻底止血,包扎、术毕。术后予足量抗生素并每天换药直至创面愈合。对照组切开引流方法及术后处理同治疗组。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术后脓肿复发率、肛瘘发生率等情况进行统计。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脓肿复发率及肛瘘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肛周脓肿绝大多数源于肛腺感染,发病以青壮年多见,是一种常见的直肠肛管疾病。该病起病急骤,病情进展速度快,一旦确诊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如若治疗不及时或处理方法不当脓肿极易破溃导致肛瘘的发生。对于肛周脓肿的治疗以往常采用单纯切开引流术将积脓排出以缩小脓腔,但患者术后常易发生肛瘘,为达到治愈目的需通过二次手术,这不仅增加了手术对患者造成的伤害,也加重了其经济负担。

切开引流挂线术把肛周脓肿治疗中的前期切开引流与后期挂线同时进行,主要通过切开脓肿处皮肤,充分引流脓液,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为充分暴露术野,方便寻找内口,切口的选择需根据脓肿大小决定,脓肿多大切口多长,这样既保证了切口引流通畅,同时也有利于创面愈合[3]。正确寻找内口并作出恰当处理以彻底清除原发感染灶是治疗肛周脓肿成功与否的关键。术者可通过肛内触诊、肛门镜检查及探针检查来确定内口位置同时判断内口有无破溃,寻找内口过程中动作应轻柔,避免因粗暴处理导致假内口的出现。手术过程中彻底清理感染灶,脓液引流无死角是每个术者需要牢记的手术原则,充分引流有利于术后伤口从里到外、由浅到深逐渐愈合。而挂线治疗的机理实际上是挂线有慢性组织切割作用,由于挂线的紧缩刺激可使肛门括约肌或直肠环与周围组织发生炎性粘连,不致使肛门括约肌急剧离断,有效避免了出血及肛门失禁的危险[4]。挂线同时发挥内外引流兼顾的作用,随着挂线紧缩,逐渐扩大内口及引流通道,确保了引流通畅,局限炎症的同时利于肉芽组织的生长与覆盖。此外,在伤口愈合过程中,最后勒开内口而脱线,不容易造成假性愈合,有效降低了患者在术后发生肛瘘的风险[5]。

本文结果显示,切开引流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治愈率高,术后恢复快,复发及形成肛瘘的风险低,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切开引流术,是目前治疗肛周脓肿比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参考文献:

[1]曙晴,丁义江.肛周脓肿和肛瘘诊治策略—解读美国和德国指南[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2,15(12):1224-1226.

[2]李强,房洁渝.切开挂线术与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7):19-20.

[3]粟艳琴.切开引流加挂线术与切开引流术在肛周脓肿治疗中的疗效比较[J].当代医学,2015,21(4):73-74.

[4]李庆恩,李春英.一次性切开引流挂线法治疗肛周脓肿临床对照观察[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3,36(4):65.

[5]Sözener U,Gedik E,Aslar A K,et al.Does adjuvant antibiotic treatment after drainage of anorectal abscess prevent development of anal fistulas? A randomized,placebo-controlled,double-blind,multicenter study[J].Diseases of the Colon & Rectum,2011,54(8):923-929.

论文作者:杜怀军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5

标签:;  ;  ;  ;  ;  ;  ;  ;  

切开引流挂线术与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对比分析杜怀军论文_杜怀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