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_群众观点论文

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_群众观点论文

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主义论文,牢固论文,群众论文,观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党的第二代和第三代领导集体都强调,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并提出一系列新的思想。当前,我们迫切需要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形势和任务,把群众观点落到实处。

群众观点的时代特征与现实意义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点中,群众观点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它在理论上已有科学的论证,在实践中得到反复证明。然而,如何把理论上的群众观点贯穿到实践中,特别是体现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落实到广大党员干部的实际行动中,仍是一个有待研究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这是我们党所一贯强调的,使我们党获得了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现实中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现象,脱离群众、蔑视群众、侵犯群众利益的现象仍然存在,甚至在有些方面、有些局部还严重存在。江泽民同志曾针对这种现象严肃指出,现在,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尚未摆脱困境,一大批职工下岗,生活困难的不少。在他们最需要关心,最需要领导干部跟他们共同克服困难的时候,有些领导干部却无动于衷,或者把“关心”停留在嘴上,有的甚至还在挥霍公款、纸醉金迷、四海漫游。这种状况如不尽快改变,是很危险的。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认识上的,又有体制上的,还有利益上的。其中,认识上的原因不可轻视。它是导致各种脱离群众、漠视和侵犯群众利益现象的重要根源。那么,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还要不要群众观点?应当怎样结合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来看待和树立群众观点?这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进行新的审视和回答。

群众观点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理论观点,是与不同时期的具体实践密切结合的,从而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始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同时又赋予它新的时代特征。首先,新时期党的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衡量标准。邓小平同志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江泽民同志指出,这是我们观察和处理问题的一个根本原则。其次,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是我们最大最重要的政治。“政治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和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江泽民:《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8年4月2日)对领导干部来说,讲政治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时刻摆正自己同人民群众的位置,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警惕脱离群众的倾向。第三,改革与建设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我们的改革、建设和发展才能始终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这些内容,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继承、运用和发展。

发展理论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之所以高度重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其意义不仅在于理论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实践的需要。

新时期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是完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迫切需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是人民群众的事业,是人民群众参加的、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事业。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只有人民群众才是承担和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力军,只有亿万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积极投身这一事业,才能推动它的发展,保证它的成功。与此同时,也只有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和基本权益得到有效的维护与实现,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发挥,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共同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才能激发他们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巨大热情。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毫不含糊地说,新时期能否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执政党能否继续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兴衰。

新时期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是党在新征途上经受住各种风险和考验的重要保证。党的历史生动表明,我们党是善于战胜艰难险阻、经受住种种风险考验的党。在新时期的新征途上,来自国际的、国内的、自然界的种种风险考验接踵而至。这里值得总结与深思的是,已往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地经受住风险和考验,今后我们靠什么继续经受住风险和考验。对此,江泽民同志作出了明确回答:广大党员干部首先是领导干部要头脑清醒,不脱离群众,时刻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这样,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风险都是可以克服的。只要我们真心实意地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同人民群众一块艰苦奋斗,我们的事业就会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

新时期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现实要求。我们党执政以后,对可能产生的脱离群众的危险具有清醒的认识。党执政以后,一方面取得了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的条件,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脱离群众的危险。现实中出现的种种背离群众观点的官僚主义作风和消极腐败现象,证明了这种危险活生生地存在着。它虽然发生在少数党员干部身上,但贻害无穷,严重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损害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如果任其蔓延,势必误党误国,造成难以挽回的灾难性后果。要纠正这些现象,需要做很多工作,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就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作。

树立群众观点需要澄清的几个认识问题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是由一系列重要的思想理论观点构成的。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首先必须对这些基本的思想理论观点有正确的认识。结合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的有关论述,并针对现实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澄清以下几个认识问题尤为重要。

改革和建设依靠谁的问题。现实中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社会上有这样一种议论:“战争年代靠群众”、“现代化建设靠能人”、“发展市场经济靠老板”。这实际是唯心主义英雄史观在新时期的翻版。固然,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从不否认个人在历史上的特殊作用,承认个人活动对社会实践的影响,但是,不能颠倒个人作用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关系。要看到,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社会实践,决定着个人的历史作用,无论何时,人民群众都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中一切进步变革的最终决定力量。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正是这一科学理论的真实写照。邓小平同志说过:“改革是大家的主意,人民的要求。”(《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8页)农村的土地承包制、乡镇企业的发展,均属人民群众的首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归根到底,是党领导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结果,改革开放的丰富经验,也是亿万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所以,不仅战争年代靠群众,改革和建设同样要靠群众,这是科学的结论,历史的回答,不容有丝毫动摇。

改革和建设实现和维护谁的利益的问题。社会主义的改革和建设,是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还是实现和维护少数人的利益,这是一个重大的原则问题。目前,在这个问题上存在一些错误或模糊认识。在体制转型期,由于法律制度等方面尚有漏洞,出现了个别人用不正当手段暴富的现象,部分群众的工作和生活却面临着不小的困难,于是有人误认为改革只是维护少数人的利益,也确有个别党员干部想问题、办事情忽略了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对此,亟待澄清和纠正。马克思主义认为,以往的一切运动都是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运动则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邓小平同志多次对改革开放维护和实现谁的利益问题作出明确回答,他反复强调社会主义要注重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值得我们高度注意的是,他讲发展生产力的目的,不仅仅是提高个别人的生活水平,而是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他提出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为了更好地带动群众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0-111页)江泽民同志也反复指出,要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把他们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只有这样,我们的改革和建设才能始终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可见,在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上,改革和建设维护谁的利益问题,是毫不含糊的。改革开放20多年的实践也表明,人民群众总体上是改革开放事业的最大受益者。那种认为改革只是维护少数人利益的想法和做法是不正确的。

党员干部对谁负责的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所要回答的又一重要问题,也是一个在现实中经常出现模糊认识和扭曲行为的问题。有的领导干部往往处理不好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关系,经常表现为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只对个别领导负责,不对广大群众负责。这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是背道而驰的。毛泽东同志说过:“全民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1094-1095页)正因为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所以就要求她的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具有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没有这种精神,就谈不上为人民服务。在这个意义上,对谁负责的问题,实际上也是一个为谁服务的问题,进一步讲,如果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实际上就背离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当然,对上负责也是应该而且是必需的,问题在于,不应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而应当把二者统一起来,有机地结合起来。

干部的权力来自于谁的问题。权力到底来自上级的“恩赐”,还是来自人民的赋予,这个问题虽然在理论上早已不成其为问题,但在实际生活中,毋庸讳言,它还远远没有解决好。由于体制、传统观念等多种原因的影响,干部的升迁、权力的获得仍然存在背离群众路线的情况,个别人说了算的现象尚未得到根本扭转。这种社会存在导致一种不健康的社会意识,就是在有些领导干部看来,手中的权力与群众无关,个人的前程与群众“无缘”,因而,淡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脱离群众,漠视群众,甚至视群众为“群氓”。从根本上看,这是违背群众观点的又一表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在社会主义国家,他们也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权力、干部的权力,本质上是人民的权力,是社会的公共权力,它不是个人的恩赐,而是人民的赋予。

树立群众观点贵在行动

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不仅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实际行动问题。在端正思想认识的基础上,要将群众观点付诸实践。

实践群众观点,就要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当前首要的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这是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根本保证,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意志的体现。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最根本的是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去,全身心地投入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实现基本路线的要求,实现基本纲领提出的各项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利益,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实践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时代要求。

实践群众观点,就要切切实实地贯彻群众路线。树立群众观点和贯彻群众路线是辩证统一的,没有坚定的群众观点,就不可能在工作中贯彻群众路线;同样,没有群众路线所规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就无法体现群众观点。所以,实践群众观点,就必须贯彻群众路线。新时期江泽民同志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高度重视,他针对有些同志不懂得或不熟悉群众路线的原理和方法等现象,提出很有必要组织党员干部重新学习我们党关于群众路线的理论,了解、掌握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还要结合改革和建设的新的实践,创造新的经验,丰富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

实践群众观点,就要诚心诚意地接受监督。实践群众观点,既要解决认识问题,又要解决制度问题;既要凭自觉,又要有监督。监督,最关键的是要有健全的监督制度。这样监督就不是愿意不愿意接受的问题,而是必须接受的问题,不接受就要受到制度的追究。在实践群众观点中,需要接受监督的内容很多,其中最为迫切的是:每一项具体工作以及具体的决策或政策,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党员干部是否廉洁自律;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是否努力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享有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等等。在这些重大问题上,不能仅凭主观意志下判断、出结论,而必须倾听群众的呼声,让群众进行评判。然后,根据群众的意见,坚持好的,改正错的,克服不足的。这样,群众监督才能落到实处,实践群众观点才能得到切实的制度保证。

标签:;  ;  ;  

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_群众观点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