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市场视域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的对策研究论文_张文强

技术市场视域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的对策研究论文_张文强

河南豫乾技术转移中心有限公司 河南省 450000

摘要: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重要载体,是科技创新、知识创新的重要源头之一。高校技术市场是连接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桥梁,是国家创新体系和高校技术转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面对全球创新发展的新态势和新时代下我国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新要求,如何利用高校的创新资源,发挥智力优势,融入地区经济发展,在技术市场引导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进程中,完成与其他生产要素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校企联合、校地联合发挥平台和中介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技术市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移;对策

1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的内涵与关系辨析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以高校为研究主体,利用自身学科优势、科学技术、智力资源等优势,将其生产的以知识、技术和产品为表现形式的成果,经过多元转化模式,最终实现社会、经济等效益的转化过程。狭义上的科技成果转化主要指技术成果通过开发向生产领域转化为生产力要素,以及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法小试成熟后向更大范围的推广扩散。广义上的科技成果转化则指科技实践主体,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基础上,实现“开发研究”及“市场扩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

西方国家研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使用较多的术语是“技术转移”。“技术转移”的概念源于“技术创新”。1912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率先提出了创新的概念,认为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本质,即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旨在获取潜在的利润。此后,曼斯菲尔德提出“技术转移”理论,认为“首次引进新产品、新过程中所涉及的技术、涉及、生产、财务、管理和市场等诸多步骤”。“技术转移”主要指专门技能、技术知识或技术从一个机构扩散到另一个机制。1964年,第一届联合国贸易发展大会上,技术转移在国际技术经济理论中被首次提及,将“国家间技术的输入与输出”统称为技术转移。

科技成果转化不同于技术转移,两者的内涵与外延存在一定差别,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首先,两者的终极目标都是发展生产力,通过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其次,两者区别在于:“转化”强调的是把科学研究中的潜在技术转化为现实技术,形成物质产品,已进入生产、流通等领域,实现科学技术的商品化与产业化;“转移”则突出科学技术在时空位置上的变换,科技成果转化的实现,一定伴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技术转移的发生并不一定就形成新的生产力,因为涉及显性技术和隐性技术的差异化转移。最后,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通常伴随着技术转移,技术转移对于科技成果的转化有促进和推动作用。

2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的对策与建议

2.1地方高校要认清发展定位,提高科研工作自主性

当前,多数地方高校存在发展定位不明确、科研目标不清晰的问题,不同特色和水平的高校应当明确自身科研工作的具体方向和长远规划,不能盲目地追求科研项目数量、经费数量和学术论文数量。很多地方高校在开展科研活动时,普遍存在“重成果、轻应用、轻转化”的问题,对于市场化的技术性和应用性问题不够重视,特别是对企业的技术需求不重视,造成其科研发展的空间被大大压缩。从诸多实践经验中可以获知,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要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科研工作重心,地方高校的科研尤其要立足于自身所处区域的产业与经济特点,重视该区域企业的实际技术需求,打造拥有自身特色的创新科研发展方向,有效地提升地方高校的综合实力。此外,地方高校要转变传统大学科研经费对财政拨款的严重依赖,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支持,在科研发展上拥有更强的自主性,从而能够更好地应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进行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会受到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为了避免在转化过程中科技成果无形流失,高校应充分重视构建系统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这不能仅仅依靠高校教师及科研人员自身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要从学校全局出发,从根本上将科技成果系统地保护起来,建立起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已经有部分高校及科研机构于早期认识到了知识产权体系构建的重要性,已建立起有效的知识产权防护体系,而这些院校也恰恰是国内科技成果转化进行得比较成功的院校,例如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体系的重要性,只有知识产权情况明晰的科技成果才会得到市场的认可,才能在转化过程中充分体现其创新价值。

2.3深化教育改革创新,促进学科交叉与整合

科技成果转化不是学科发展的派生效应,面对当下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内在需求,科学发展的趋势越来越表现学科的交叉和融合。交叉学科的出现是社会实践发展下催生的知识体系融合,通过不同学科理论、思维、观点、方法的碰撞,促成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新观点的产生,进而解决社会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高校教师应具备过硬的知识基础以及综合学科特点开展思考、研究和转化的素质,积极培养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人才,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推动形成覆盖全部学科门类的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专业集群,将科学知识和创新成果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2.4发挥高校主观能动性,革新绩效考评体系

深化高校科研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坚持服务国家需求和注重实际贡献的评价导向,将科技成果转化效益纳入科研绩效考评体系中。拒绝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扭转不科学的绩效评价导向,去除资源分配上明显的头部效应,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骨干服务技术市场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观能动性。针对不同类型、层次教师,按照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不同学科领域,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等不同研究类型,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类评价标准。落实国家关于高校教师离岗创业有关政策,保障教师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合法收益。

2.5精准对接,提升专利质量,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地方高校在提升学校专利数量的同时,要更加注重专利质量的提高,同时积极瞄准地方发展需求与行业企业需求开展科研活动,只有紧密围绕市场需求申请专利,才有利于后续科研成果转化率的提升。改革专利申请和代理服务机制,激发科研人员申请专利尤其是实施专利转化的动力,鼓励对专利申请进行分段式资助,在资助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其质量和未来的发展前景,在申请前进行小部分资助,而重点资助后期的专利转化实施工作。针对相关科研成果转化制度和管理条款予以细化,进一步加大对知识产权的宣传力度,提升科研人员在知识产权方面的专业素质,构建一个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

结论

综上所述,在技术经纪人视域下,高校如果想有效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缩短科技成果转化周期,必须制度先行,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科技成果转化制度,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建立起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尽量做到每一个从学校产生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明晰;在此基础上再建立起具有自身特色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培养自有技术经纪人,保障技术经纪人在制度明晰、产权明晰、科技成果转化流程清晰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技术市场及技术经纪人自身的资源来激活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填补高校与市场之间的缝隙,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化,从根本上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参考文献:

[1]姜农娟,刘娜.高校绩效评价取向对科研人才创新行为的影响[J].科技管理研究,2018(6):118-123.

[2]肖荣辉.“政校企”协同创新应用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路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11):59-62.

论文作者:张文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8

标签:;  ;  ;  ;  ;  ;  ;  ;  

技术市场视域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的对策研究论文_张文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