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压监测仪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曾丽

曾丽 浙江省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321300

[摘要]:目的:探究颅内压监测仪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应用。方法:选择8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医疗调研对象,收集患者的治疗数据,监测GOS评分、Barthel评分数据变化。结果:观察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两项数据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内压监测仪可以有效的监测重型颅内损伤患者的颅内压数据,监测期间对重型颅内损伤患者的治疗数据进行归纳汇总,判定颅内压监测仪可以通过监测重症患者颅内压,改善对患者的治疗质量。

[关键词]:颅内压监测仪;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需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患者的伤情变化区间较大,伤情复杂,手术期间救治难度很高,这也导致患者出现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手术期间患者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状。并发症状包括脑部缺血缺氧、脑组织水肿等。术后患者的颅内压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也会增加患者的治疗风险性。[1]临床中采用脱水降颅压的方式缓解患者颅内压升高状况,为了将脱水剂降颅内压的治疗方式进行合理使用,可以采用颅内压监测仪,对患者的颅内压变化进行分析,做监测评估。本文研究颅内压监测仪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监测作用,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控制时间节点,选择医疗的样本。医疗调研样本控制在86例,患者的治疗时间段控制在2017年1月~2018年3月。时间间隔为1年零2个月。患者的年龄在22~68岁之间,平均(45.55±2.31)岁。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组患者使用颅内压监测仪进行术后颅内压监测。

1.2方法

1.2.1颅内压监测,建立颅内压监测路径,做手术管理准备工作。手术期间需要手术人员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分析手术路径,操作执行方式。调试颅内压监测仪,操作前将监护仪器调零,操作时,了解设备的正确使用方式,利用光导纤维传感器进行植入,完成对患者颅内压的监测。监测期间,需要控制监测仪以及监测数据中的压力变化数值,分析参数和波形,将颅内压监测仪器安装完毕后,对仪器进行固定,控制部件连接方式,确认连接无误后,进行颅内压监测操作。[2]

1.2.2护理路径研究

研究颅内压监测仪的应用方式方法,分析护理路径,建立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1)体位调整,调整患者体位,对患者进行体位护理,结合患者的病症状况适当抬高床位,常规的抬高角度为30度,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人要求酌情增减角度。抬高床头的目的是为了将患者的脑静脉回流以及脑脊液引流现象进行控制。

(2)功能训练,对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监测患者的颅内压数据,保证患者颅内压平稳。期间需要研究患者的四肢功能变化,治疗期间,观察患者的病程平稳度,协助配合度,从而完成对患者四肢康复效果分析。制定训练方案,拟定个性化的指导路径。

(3)感染预防,护理期间,要对患者的病症进行预防,注意感染状况。适度的帮助患者翻身,观察患者的呼吸功能,对呼吸功能障碍患者进行背部敲击或是雾化吸入,帮助患者排痰。给患者进行治疗期间,还需要做好感染预防,包括留置尿管,四肢功能训练等。

(4)环境管理,做好环境管理工作,对室温进行监测,期间患者需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了解患者的居住舒适性,分析病房环境变化,控制室内温湿度,建立良好的通风环境,调节光线,做好病症监测管理。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颅内压数据变化,对相应的数据进行记录,统计颅内压升高状况。控制患者的颅内压数值, 颅内压 <15 mm Hg 处于正常范围,15~20 mm Hg 为轻度增高,20~40 mm Hg 为中度增高,>40 mm Hg 为重度增高。对患者的治疗数据进行分析。观察患者的GOS评分数据和Barthel评分数据。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评分差异进行统计,计量资料用(±s)进行表示,用P值检验,当P<0.05时,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那两个患者的预后治疗数据进行分析,收集GOS评分数据和Barthel评分差异,详见表1.

3.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症治愈难度大,治疗期间,医护人员需要建立正确的手术路径,控制治疗期间的风险因素。通过手术治疗,缓解患者的颅内压力,保持患者颅内压平稳,将各类疾病病发症状进行有效的预防控制。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增高后,会让患者出现深度昏迷或休克症状,增加治疗难度,降低救治的准确度和成功率。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合理使用颅内压监测仪可以对患者术后的颅内压进行更为准确的辨析,从而完成对患者的抢救,提升对患者的预后治疗效果。[3]

监测患者颅内压时,需要认真辨析治疗措施,建立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控制患者病情,让患者在最佳的治疗时间段内得到有效救治。通过患者的颅内压变化曲线,结合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强弱、瞳孔状况、皮瓣张力了解患者的治疗效果。将患者的治疗数据进行归纳汇总,控制患者的病情变化因素后,掌控合适的治疗契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期间,颅内压监测也发挥出了重要作用,将压力变化曲线进行清晰记录改善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治疗质量,降低死亡率。[4]在对患者进行救治时,要分析患者的颅内压力曲线,将患者脑组织灌注数据进行汇总,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对脑损伤患者需要使用脱水剂进行降压处理,分析颅内压监测仪的使用和脱水剂的用法用量进行准确控制,提升治疗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方黎晓, 胡少玄, 徐洪飞,等. 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治疗中的价值[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6, 13(12):1631-1632.

[2]刘洁, 王婧, 吴凡.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肿清除术后持续颅内压监测及护理[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8):154-155.

[3]杜军, 张维波, 黄怀忠. 颅内压监测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作用研究[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6(2).

[4]王立江, 元小冬. 有创颅内压监测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7, 29(8):55-59.

论文作者:曾丽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6月上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5

标签:;  ;  ;  ;  ;  ;  ;  ;  

颅内压监测仪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曾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