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风险管理中的隐性风险论文_蒋梦玉

论企业风险管理中的隐性风险论文_蒋梦玉

南开大学

摘要:风险管理最早出现在金融保险业。随着管理者对风险的重视程度加深,风险管理已扩大到其他产业。一般的企业在日常生产管理中主要针对企业风险中的纯粹风险进行管理。纯粹风险管理多表现为对显性风险的管理,但背后蕴含的隐性风险往往被忽略,或者虽然加以管理也未成系统 。

关键词:蝴蝶效应;隐性风险;风险管理

当今随着全球化、信息化、高科技化进程的加快,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竞争越来越激烈,风险因素增加,风险发生的概率增大。风险不仅增加了企业经营决策的难度,也加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影响了公司收益,成为制约企业生存发展的瓶颈。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越来越 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有的已经采取了一定措施来控制规避风险。

从目前的情况看,一般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大致分为三类,即:价格风险、信用风险和纯粹风险。价格风险指由于输出价格和输入价格的可能变动所导致的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不仅涉及一般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活动,还涉及企业价值链的上游供应商和下游顾客。信用风险指当企 业的客户和借款方拖延或不能履行所承诺的支付时企业所承担的风险。纯粹风险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内部由于一些突发状况所面临的只有损失没有获利的风险。通过对三个概念比较,可以看出纯粹风险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最常遇到的风险类型,而且主要来源于企业内部具有一 定的可控性,所以传统的风险管理一般主要指对纯粹风险的管理。对纯粹风险进一步划分,可以分为显性风险和隐形风险。但是目前对纯粹风险的管理多表现为对显性风险的管理,即对当突发事件发生时显而易见会给企业带来的风险进行管理。对隐性风险的管理往往被忽略。实质上,对纯 粹风险控制的有效途径就是对其中的隐性风险进行管理控制,防止隐性风险显性化。

一、隐性风险的特点

隐性风险一词并不陌生,投资股票市场经常有人告诫要注意防范股票市场中的隐性风险。那么究竟什么是隐性风险?有何特点呢?在此,笔者要借鉴气象学的一个概念“蝴蝶效应”作为引申。蝴蝶效应(The Butterfly Effect)最早由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Edward Lorenz)提出。广义的定 义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这是一种混沌现象,蝴蝶效应又被称作非线性。从定义中可以看出,蝴蝶效应具有的三个特点:一是初始变动的隐蔽性,系统中的微小变化不容易察觉;二是过程的偶然性,变动过程并不是直线型 的,而是掺杂一系列偶然因素的连锁反应过程;三是结果不确定性,正是由于这种非线性运动过程导致结果的不确定。联系到本文提到的隐性风险也具有类似的特点。隐性风险具有隐蔽性,从字面意思可知,隐性风险并不是导致风险发生的直接可见因素,通常隐含在显性风险中具有不易察 觉性。隐性风险发生作用存在偶然性,即隐性风险的存在不一定导致最后风险事实的发生,同样结果也是不确定的。

在了解了隐性风险的特点后还要和两个概念加以区分。首先笔者在此提到的隐性风险和隐患是有区别的。隐患是指一旦不确定性发生必然导致不利结果的因素。而隐性风险虽然也会引起不利结果,但由于隐性风险作用的偶然性,这种不利结果也不是必然的。其次,隐性风险与间接期望损失 也有区别。间接期望损失是指由直接期望损失导致的后果。例如一家上市公司一旦出现财务丑闻,它的直接损失是要接受处罚,随之带来的间接损失就是公司声誉的损失,很有可能影响股票价格。由此可以看出,间接期望损失是伴随着直接期望损失的出现而出现的。而隐性风险并不以显性 风险是否出现作为存在的必要条件。

二、隐性风险的识别

我们在对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要对风险进行识别。但是隐性风险具有隐蔽性和偶然性的特点,那么就为识别带来了难度。在此笔者提出两个方法。1)经验识别法。例如由于工人出工伤事故企业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赔偿并承担其他法律责任的风险是工业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遇到的 比较典型的纯粹风险。显性风险是企业要做出赔偿额外增加了费用。在对事件深入调查研究后我们往往可以找到引起事故风险发生的潜在因素。出现工伤事故有可能是工人的操作熟练程度不够,或者是违规操作,可能是机器设备的安全性能设计有缺陷,或者是机器老化,还有可能是几个上 述因素结合导致,这些均可以成为隐性风险。我们可以结合这些经验将这些可能的因素加以总结,记录在案,使之系统化,为防止类似事件再出现进行管理提供参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种经验识别法的优点是资料系统全面,提高了企业隐性风险识别能力。缺点是面面俱到,缺乏重点性,不利于提高管理效 率。2)引入数学建模法。随着电算化的普遍应用,可以引入数学模型。例如可以建立阿尔特曼模型:

R=L1X1+L2X2+...+LnXn

R代表某一纯粹风险(显性风险),X1、X2...Xn代表引起这一纯粹风险出现的各种可能因素(隐性风险),R与各个X具有一定的相关性。X越多,说明导致纯粹风险发生的机会越多,发生的可能性越大。系数L1、L2...Ln代表对应的隐性风险导致纯粹风险发生的权重。系数越大,越重要。系 数可以根据经验用概率统计的方法计算出来,根据计算的权数对隐性风险分区间识别。如:根据区间分为一级隐性风险、二级隐性风险、三级隐性风险。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进行分级管理。这种方法比起经验识别法的优势在于可以节省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三、隐性风险的管理

隐性风险的管理主要包括事前控制和追踪监控。

1、事前控制 对隐性风险进行管理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进行事前控制规避。我们可以对隐性风险进行识别,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制订控制措施,对不同级别的风险进行分级管理。

2.追踪监控 对隐性风险管理除了要对各种引起显性风险发生的因素进行识别并找到控制的方法,还有一个关键就是要进行追踪监控。追踪监控主要针对已经实施了规避控制措施的隐性风险。追踪控制的主要步骤包括1)根据已经采取控制管理的隐性风险设定监控指标。这些指标的设定应根 据具体的情况具体设定,并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2)根据隐性风险的等级设定监控周期频率。对于一级隐性风险要实现二十四小时全天候监控,对于次级的隐性风险的监控周期可以适当调整。3)按照设定的指标周期进行监控。注意的问题就是要严格遵循指标周期的要求,对于监控数据要 及时准确地记录、整理。4)对已实施控制的隐性风险进行效果反馈。一段时间后要对隐性风险的管理效果进行反馈。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确认风险识别的正确性,另一方面也是为风险管理的绩效提供依据,便于管理者发现管理中的疏漏,改进管理方法。

对隐性风险实施追踪监控的好处表现在:首先可以对控制的效果进行检验。隐性风险并不容易识别,可能遇到的问题就是识别的因素并不是引起问题的关键,实施追踪控制可以检验风险识别是否正确。其次可以强化企业的对风险的动态管理。隐性风险会随着条件的变化出现或者消失,是一 个动态的过程。例如经过机器设备的更新,机器老化的隐性风险会暂时消失,但是经过一段时间折旧后,老化的隐性风险还会再次出现。通过追踪检测可以测算出这种隐性风险出现消失的周期,节省监控成本。第三可以尽早发现新的隐性风险,提高预见性。追踪监控的是已经发现了的隐性 风险,但是在此期间如果发现新的异动就可以为管理者提供及时信息,对于发现新的隐性风险十分有利。

对于企业的隐性风险,笔者在此做了初探。其中还有很多问题值得展开研究,尤其在实际的操作可行度和一些具体问题的量化上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通过这篇文章,笔者希望能为企业风险管理带来一种新的视角,为企业管理者带来一种全面的联系的动态的风险管理观。

参考文献:

[1]风险管理与保险,ScottE.Harrington&GregoryR.Niehaus著,陈秉正、王珺、周伏平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6

[2]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180.htm?fr=ala0

[3] 林万祥.质量成本管理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4] 翟文莹.成本系统工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5] 万寿义.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6] 杨文培.现代质量成本管理[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6.

[7] 党晓莉.新管理思想下的成本会计—论质量成本管理的发展趋势[J].科技信息,2007,(18).

[8] 孙洪侠.质量成本管理—企业降低成本的新突破口[9].商情,2008,(7).

[10] 朱建新,张沛霞.质量成本控制的运用研究[J].海峡科学,2009,(4).

[11] 秦苏东,仇文广.质量成本控制的研究[J].江苏冶金,2008,(1).

[12] 许金叶.管理会计[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论文作者:蒋梦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

标签:;  ;  ;  ;  ;  ;  ;  ;  

论企业风险管理中的隐性风险论文_蒋梦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