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论文_高媛

试论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论文_高媛

(黑龙江工商学院,150025)

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SJGY20170018)“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要:现今大学生正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我国目前正加大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施创新能力教育,建设创新型国家以此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各高校目前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教育正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具体实施还需要进一步探索。通过解读创新创业人才的含义,了解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意义。再从培养规格,培养途径,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构建适合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民办高校;教学;创新;创业;改革

一、基本理论

第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是马克思提出来的。他提出,未来将会是一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全面发展指的是在人们在受教育中,德、智、体、美、劳等诸多要素都能获得比较全面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我们无产阶级教育学(社会主义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也是我国高等学校素质教育事业的根本指导思想。学校教育所追求的注重培养学生们的综合能力素质正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理论的具体体现。高校研究生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就是要促进研究生的自由全面发展,既要全面培育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又促进其自由个性的发展。所以我国高校研究生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研究应该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基础。

第二,素质教育理论。党的十六大明确强调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倡导素质教育是培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必经途径。“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素质教育所面对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其目的在于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既要求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又要求学生各体方面的素质得到发展。素质教育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教育、身心素质教育、审美素质教育、劳动素质教育、思维素质教育和创新素质教育八个方面。素质教育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理论现代化发展的具体体现,是我国高校培养研究生创业型人才的基石。高校对研究生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要在素质教育理论基础上进行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研究生创业型人才。

第三,创业教育理论。世纪时间后期,西方发达国家提出了一种新型教育理念一创业教育,这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为目标的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创业教育理念的提出是知识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它较多地注重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和独立性的培养,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方向。学校进行创业教育并不就是说要以培养企业家为目标,它是以提高学生的创业基本素养为宗旨的一种教育思想,主要是想通过创业教育实践来培养受教育者强烈的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使得他们在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还具有基本的创业知识或技能,从而具备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和较强的社会适应性。

二、培养规格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是以获取知识为基础,以开发智能为手段,以发展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它体现的高校人才培养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为:学生通过专业教学活动和其他教育活动获取、积累和整合知识,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潜能,特别是思维力,发展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社交能力等,再通过知识和能力的升华,内化为自身素质,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按照知识、智能、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构建起来的,它是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现实的再现或抽象概括,来源于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实践,又指导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活动,知识、智力、能力、素质是这一模式的四个基本要素。知识是开发智力、形成能力和素质的基础。但智力是内在的,它必须借助能力才能外显出来。因而智力和能力是两位一体的关系,一般称为“智能”。知识和能力通过升华,内化为人才的素质;素质的形成和提高,促进知识的更快获取和拓展,促进智能的更好发挥和发展。各种能力经过优化组合,集中体现为创造力,也就是说,智能活动的最高层次是创造力;素质为增强思维力和创造力提供源源不断的潜能。最后,思维力、创造力和执行力经过整合,造就出创新创业型人才。

三、教学方法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也应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原本的“老师教、学生学”的填鸭式教学已无法适应当前的教育环境。为此,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具体如下:第一,注重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重要环节。结合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实践,注重对实验教学、专业实习、“科研训练”课程建设以及毕业环节的创新建设。第二,能力意识教育。市场经济需要“知识+能力”的人才,当代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中,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能力较差,因此应注意学生能力培养,把学生放到社会实践中去,让他们在实践中检验、丰富和发展所学知识,倡导自主、自立、自强,使之在学业上、能力上全面发展。第三,引导学生学会整合知识,善于把学到的多门课程以至多个门类的知识综合在一起,去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第四,向信息化教育转变,信息化教育是以信息技术课程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教育。信息化条件下,师生可以平等获取信息,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进一步彰显。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等新型学习模式,微课程、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推动了教育理念创新、管理创新和质量提升。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教育攻击能力大大增强,使学习主体从在校学生向社会公众扩展,教育阶段从展,教育阶段从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延伸,真正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

参考文献

[1]Michael A. Crumpt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J]. The Bottom Line: Managing Library Finances,2012,25(3)

[2]Alex Maritz,Jerome Donovan.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J].Education + Training,2015,57(1)

[3]Crumpton, Michael A.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J]. The Bottom Line,2012,25(3)

[4]曹胜利.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8,(5):29

[5]许剑颖,余文华等.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0)

[6]徐辉.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评价标准[J].江苏高教,2009,(6)

[7]庞蠢培.面向区域创新体系培养创新创业人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6)

[8]闫海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合作科技与经济,2014,(12)

作者简介:高媛(1986年6月—),女,汉族,讲师,研究方向为应用经济学。

论文作者:高媛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8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0

标签:;  ;  ;  ;  ;  ;  ;  ;  

试论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论文_高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