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_培训开发论文

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_培训开发论文

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劳动者论文,全面提高论文,素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编者按:1994年11月,中国职协企业委员会在葛洲坝水利水电工程集团公司召开了第二届年会。劳动部职业技能开发司司长、中国职协副会长兼秘书长李亨业同志在会上发表了长篇讲话,现将他的讲话摘录如下,供有关同志学习参考。

一、职工教育工作的回顾

198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使职工教育得到迅速大力发展。1986年国务院作出《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确定以岗位培训为重点。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党的十四大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向市场经济迈进的过程中,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变化也直接反映到职工教育工作上,给职工教育注入动力和活力。据不完全统计,1993年参加各类职工培训的人数达4068万人次,占统计职工总数的40.47%,其中参加岗位培训的达3382万人,继续教育的达163万人,高等教育有196万人。其中干部参加培训的有1178万人次,工人参加培训的有2889万人次。全国职工教育工作出现一些新的特点:

1、为企业进入市场培训大批急需人才。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企业急需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职工教育注重紧密围绕改革需要,如举办新税制改革、会计法准则、股份制组织专题讲座,同时开展国际贸易、国际质量标准、市场营销、计算机、外语等方面的培训,培养了大批既懂生产又懂经营的专门人才。

2、职工教育日益成为推动企业技术进步的手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越来越多的企业注意加强技术改造、技术革新,大量引进先进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这对职工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企业舍得投资,组织职工开展(时间)短、(次数)频、(见效)快的培训活动,提高了职工的技能水平,保证了生产的正常进行。

3、职工教育成为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许多企业在进行劳动用工、工资分配、社会保险三项制度改革中,把培训、考核与使用、待遇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和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实行劳动合同制和以岗位技能工资为主的多种分配制度,竞争上岗、按劳分配的手段。形成上岗靠竞争、分配靠贡献的竞争机制,促使职工自觉学习,提高技术业务水平。

4、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涌现出更多的尊师重教的优秀企业家。一大批企业的厂长、经理从企业自身发展的实践中认识到:企业的竞争关键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更加重视职工培训工作。

5、重视抓企业富余职工的转岗转业训练。国有企业在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中出现大量富余职工,很多人需要通过培训重新安置就业。企业广开经营渠道、发展第三产业,都注意对职工进行转岗转业训练。

6、注意加强对职工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和爱国主义教育。最近中央发布《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后,这项工作将会得到进一步加强。

7、有关行业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加强合作,广泛开展群众性岗位练兵、技术比赛活动。

8、三资企业的大量建立,为我们提供了可直接借鉴的经济发达国家企业职工培训的经验、做法。

但在深化改革中,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仍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其中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低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例如:

1、一些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素质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许多人对在市场经济下企业如何靠自身力量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开拓市场,缺乏必要的现代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知识。

2、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知识陈旧老化,接受系统继续工程教育少,对世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产品开发的信息了解不够。与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要求相比,企业很难做到不断研究并推出新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增强竞争力。

3、企业精通业务的经营、销售人员严重短缺,懂生产又懂外贸经营、外语的人才少。现有人员大都缺乏系统的经营、销售、公共关系知识培训,不能积极主动地开拓市场,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

4、企业工人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等级结构不合理。在工业部门职工中,高中、技校程度的只占30.4%,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仅占2.6%。全国青年工人中达到高级工水平的仅占3%。技术复杂、安全要求高的关键岗位人员中有很多人不能胜任岗位工作。

5、全国已评聘技师34万人,高级技师2000人,与企业实际需要还有较大差距,主要原因之一是高级工培训跟不上。

6、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矛盾突出。一方面我国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每年新增劳动力1600万,有300多万人得不到安置,企业有1500万富余人员需要转岗转业,每年还有2000万农村劳动力在向城镇转移,就业压力很大。另一方面许多企业生产一线、技术工种,特别是苦、脏、累岗位的劳动者严重短缺。

企业职工队伍素质的现状,与党中央提出的“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的战略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相差甚远。我国现有职工队伍的主体将是跨世纪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的主力军,提高“当班人”的素质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键。如何提高企业职工的整体素质?关键还是要大力发展职工教育。

二、关于职业技能开发工作

1、全国第三次修订工人技术等级标准工作已经结束。这次“修标”,一是改变了技术等级标准与工资制度紧密联结的关系,形成我国独立的工人技术等级标准体系;二是简化了等级结构,按照科学化、规范化的要求,将原八级制改为初、中、高三级制;三是打破了部门界限,初步解决了工种交叉重叠的问题,强化了我国工人技术等级标准社会化和国家统一管理的功能。目前,全国46个行业中,有34个行业的3200多个工种的新标准已批准颁布,其它12个行业的1400多个工种的新标准也将很快完成。

在第三次修标工作的基础上,现在开始进行职业分类和制定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工作。

2、法规制度建设取得了一些进展。作为《劳动法》子法之一的《职业技能开发法》从1991年开始调研起草,目前已完成该法草案的第五稿。随着《劳动法》的颁布实施,《职业技能开发法》立法进程也将加快。同时,职业培训机构管理、企业职工培训和学徒培训等有关法规也正在加紧起草或修订之中。

3、技工学校等职业培训实体的改革不断深化。通过几年的改革实践,技工学校正朝着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的办学方向发展。劳动部颁发《关于技工学校深化改革的决定》,并选择四所技工学校为试点单位,从招生到分配、机构设置、专业设置、教学内容、管理形式等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试点,进一步推动了技工学校的改革。1993年组织了国家级重点技校的评估活动,评出了130所国家级重点学校。评估活动促进了技校的建设与发展。

4、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管理试点工作已逐步展开。为适应培育和完善劳动力市场的需要,依据《工人考核条例》的基本原则,制定并颁布了《职业技能鉴定规定》,提出了在政府指导下实行职业技能鉴定的社会化管理。1994年初,根据党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的“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两种证书制度”的要求,劳动部与人事部联合下发了《职业资格证书规定》,随后劳动部与国家工商局、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联合下发《关于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及职业技能鉴定(考核)问题的通知》。要求对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从业人员要按国家统一标准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核发国家统一的技术等级证书,并作为申请开业和出国劳务的凭证。目前,已有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批准印发了《职业技能鉴定实施办法》,有12个省已制定职业技能鉴定的有关配套文件,有7个省市成立了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全国已建立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所)62个。另外,有7个行业主管部成立了行业特有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劳动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已成立并开始工作。

三、进一步做好职业技能开发工作的思路

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技能开发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分类和职业技能标准为依据,以灵活的职业技能培训和社会化管理的职业技能鉴定为支柱,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并与国际惯例相衔接的职业技能开发体系,争取到本世纪末使城镇从业人员和新就业人员接受职业培训的比重达到80%,2010年达到90%。

围绕着这一基本思路,当前职业技能开发工作的重点是:

1、要认真学习贯彻《劳动法》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必须把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基本国策,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职业培训事业,建立和完善我国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双重体系和学历文凭与职业资格两种证书制度,二者并行不悖,相互沟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以满足经济建设对各类人才的需要。

2、要抓紧做好职业技能开发的立法工作。要借《劳动法》颁布实施的东风,《职业技能开发法》、《企业职工培训条例》在现有的基础上,修改完善,力争尽早出台。同时计划在本世纪末,完成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管理、学徒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能竞赛等方面的法规建设。从而建立健全多层次的职业技能开发法规体系,把职业培训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开展职业分类和制定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工作。职业分类对于经济信息交流、人口统计、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工资福利等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要力争用5年的时间,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的编审工作。

在职业分类的基础上,对通用性广、技术复杂、涉及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职业(工种),要制定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作为劳动者就业和企业用工的基本要求,并对200至300个职业(工种)制定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以适应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以及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需要。

4、深化技工学校等职业培训实体的改革。技工学校要适应劳动就业和劳动力市场培育和发展的需要,不仅要承担起后备技术工人和在职职工、企业富余人员、失业人员、军地两用人才、乡镇企业职工的培训任务,还应积极创造条件承担职业技能鉴定,乃至职业指导、咨询服务等任务,逐步形成一个实体,多块牌子,多种功能,成为政府劳动部门调控劳动力素质结构,缓解就业压力,培育和完善劳动力市场的重要基地。高级技工学校、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和其它职业培训实体要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建立一批高级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有条件的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实体可以建立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站(所),承担具体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5、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引导企业加强对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工、技师、高级技师的培训,充分发挥能工巧匠技术骨干的作用。要积极扶持大、中型企业、乡镇企业以及个体和私营企业开展职业培训,在培训场地、设施、师资、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要积极创造条件在做好国内技能竞赛活动的基础上,争取早日加入国际青年奥林匹克技能竞赛组织。1995年5月,劳动部将与国家经贸委、总工会、团中央联合开展“全国技能月”活动及青年岗位能手达标创优活动。

6、积极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管理的工作。1995年要在总结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全面铺开。实行职业技能鉴定涉及到千百万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同时,又涉及到职能转变、政策的配套和管理体制方面的一些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绝不能一哄而起,要扎实工作、积极稳步推行。

7、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研究和教材开发工作。要建立教师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任职资格考评的基础上,实行聘任制度。要加强生产实习指导教师的培养。要关心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的改善,鼓励教师为发展职业培训事业做出更大贡献。要加强教学研究,深化教材改革,在教材选题、编写与出版等环节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建立科研成果和教材开发评审制度,向社会推荐先进教研成果和优秀教材。

标签:;  ;  ;  

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_培训开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