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患者康复期的临床心理特点和护理研究论文_卢玉莲

永州市中心医院北院神经内科 湖南永州 425001

【摘 要】目的:研究脑梗塞患者康复期的临床心理特点和护理效果。方法:选择在2018年1月-2018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94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统计临床疗效。结果:统计后,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2.34%相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49%显著增高,组间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对脑梗塞患者康复期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以稳定患者的病情,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临床的治疗总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脑梗塞;康复期;心理特点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转变,我国的老龄化不断加剧,由于社会的快节奏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持续不断的增大,脑梗塞的发病率也在增加。为了工作开展更加顺利,研究脑梗塞患者康复期的临床心理特点和护理效果,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9月收治的9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临床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94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26例,年龄41-58岁,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男性29例,女性18例,年龄37-69岁,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统计临床疗效。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性别年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常规临床护理,遵循护理会议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和分级护理制度。护理工作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用药指导、病情护理、对症休息、指导休息、心理护理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下面是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具体情况。

1.2.1整体心理干预

脑梗塞康复期的患者的情绪与心理状态都不是很稳定,需要护理工作人员进行心理干预,与脑梗塞康复期的患者多进行沟通与交流,对于患者出现的不良心理,工作人员要具有耐心的慢慢去疏通,为患者讲解关于疾病的有关知识,让患者大致的了解,不再感到害怕和无助。由于患者自身存在身体功能障碍,所以有悲伤的情绪是正常现象,但是不良的情绪会对患者的临床治疗产生不利的影响,例如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或者是留下一些后遗症,反而得不偿失[1]。所以对于所有脑梗塞康复期的患者进行统一的心理护理干预是必要的,医护人员的态度要真诚,让患者感觉到亲切,慢慢的敞开心扉,使患者有安全感,并适当的鼓励患者进行运动,结合患者正在接受的康复手段,慢慢的使患者拥有治疗的信心,每天保持比较积极的心态,护理工作人员还要多与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让患者的家属一起配合护理工作,可以比较清楚的了解患者的需求,尽量的满足患者的要求,取得患者的信任[2-3]。

1.2.2个体患者心理干预

由于每个人的心理状态与承受能力都会有所不同,所以每个患者表现出来的悲观程度也会不一样,所以在对所有的脑梗塞康复期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之后,还要对个体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每一个患者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4]。对于过度焦虑的患者,责任护士要想办法了解患者焦虑的原因,慢慢改善患者对待疾病的态度,适当的对患者进行心理疏通,并告知患者以往治疗比较成功的案例,尽量缓解患者的焦虑心理。对于心情已经接近抑郁的患者,要慢慢的引导患者打开心扉,耐心的为患者进行心理疏通,还可以让病友与其进行交流,在某种程度上,会产生一些共鸣[5-6],患者之间互相分享一下自己的积极想法,会增强治疗的信心,帮助一些患者走出心理的低谷期,不再一个人抑郁,并配合临床上的治疗,积极的面对现实。

1.3评价方法

本项研究以患者的显效、有效以及无效为最终的评定标准。所谓的显效,主要是指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临床症状显著消失;所谓的有效,主要是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其临床症状有所好转;所谓的无效则主要是指在接受治疗之后,其临床症状无任何好转,且出现了逐渐加重的趋势。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获取患者资料采用SPSS18.0系统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用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发现观察组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1.49%比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2.34%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下表:

表一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结果(n,%)

 

3讨论

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各类疾病的发病率增加,脑梗塞是一种突发性的脑部疾病,临床症状比较复杂,在临床上患者既可以表现为没有症状,也可以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肢体瘫痪和眩晕,脑梗塞可以发生在人的任何年龄段[7]。脑梗塞患者由于疾病的折磨,心理状态会变得非常差,在脑梗塞的康复期,患者的心理更加容易偏离常态,导致心理状态异常,甚至发生心功能缺损,由于患者的心理活动比较复杂,就会对正处于康复期的患者的治疗以及护理效果产生影响,使患者的病情恢复进度受到制约,加上对患者的人际关系同时也会造成影响,所以脑梗塞患者在康复期的时候需要心理护理干预,以促进患者的病情恢复[8]。心理与环境的统一特别重要,这种心理异常可能不仅仅因为疾病引起,脑梗塞的出现会触发原有的心理障碍。脑梗塞患者表现最明显的是焦虑不安、忧郁多虑等情绪,为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积极的帮助患者建立乐观的心态,促使患者积极配合各项临床康复进行治疗,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护理工作人员要使患者有安全感,给予患者正确的康复指导,让患者对治疗充满信心,并耐心的为患者解答疑问,使患者乐观的度过康复期。

调查结果显示,统计后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2.34%相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49%显著增高,组间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综上所述,对脑梗塞患者康复期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以稳定患者的病情,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临床的治疗总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媛.脑梗塞康复期患者的心理特点及临床护理对策[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13):149.

[2]李春艳.脑梗塞患者康复期的临床心理特点和护理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22):107,110.

[3]闻雅.脑梗塞患者康复期的临床心理特点及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23):303-304.

[4]郭书玲.分析脑梗塞患者康复期的临床心理特点及针对性护理[J].饮食保健,2016,3(18):169-170.

[5]许艳.脑梗塞康复期患者的心理特点及临床护理对策[J].医学信息,2015,(23):163-164.

[6]杨诗卉.脑梗塞康复期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4):486.

[7]季玥.脑梗塞康复期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6,10(3):254-255.

[8]王佩凤,丁卫强,吴晓梅.脑梗塞患者康复期的临床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总结[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11):205-206.

论文作者:卢玉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5

标签:;  ;  ;  ;  ;  ;  ;  ;  

脑梗塞患者康复期的临床心理特点和护理研究论文_卢玉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